首頁>科技>

識別錯誤、人臉代刷、資料安全無法保障……人臉識別這項技術自誕生以來就遭受著各種各樣的懷疑或指責,然而真的立法禁止人臉識別會怎樣?大多數人都沒敢這麼想,然而美國舊金山卻這麼做了。

舊金山政府早在今年5月14日就頒佈法令禁止警方及其他機構使用人臉識別裝置,結果到現在也沒有禁止成功,他們發現總有市民想要啟動人臉識別裝置,面對這種“野火吹不盡”的現象,舊金山的執法人員大概內心也是凌亂的。

而更讓他們凌亂的是他們發現,他們最大的對手正是來自國內的企業,蘋果公司。

大水衝了龍王廟

據了解,蘋果的Face ID系統已經成為了舊金山人臉識別禁令最大的難題,據帶頭實施禁令的地方監事會成員表示,即使市民關閉了擁有Face ID的蘋果手機,但是依照禁令,持有相關功能的裝置也是違法的,所以應該避免使用Iphone。

這對於舊金山民眾來說無疑是一種冒犯:“我花自己錢買的手機,憑什麼犯法?”一位舊金山居民面對採訪回答。然而麻煩還不止於此,舊金山警方在此之前剛剛與一家人臉識別公司簽訂合同,面對也不得不作廢,可以說這種“突然剎車”的行為讓所有舊金山的居民都感到不適。

而當局對此的表態則是人臉識別技術涉嫌侵犯公民隱私,他們不能允許任何公民的隱私遭到洩露,甚至在執法機關也不可以在公民不知情的情況下獲得他們的人臉隱私資料。因此雖然會帶給居民很多不便,但他們依然決定履行這一法案。

警方人臉識別同樣被禁止

而該法案其實揭示了兩個深層次的問題:那就是人臉識別和隱私的矛盾及人臉識別資料安全的問題。

人臉識別侵犯隱私嗎?

如果按照狹義的思維去考慮,那麼人臉識別是有侵犯隱私的可能。

從人臉識別的過程來看,首先系統要對人臉的生物識別資訊進行採集和儲存,這一過程首先就是允許第三方擁有你的人臉識別資料,雖然是事先經過你同意的,但你為了支付安全或是生活便利大概率會允許公安系統、支付寶、微信等大企業都擁有你的人臉識別資訊。

從隱私保護的角度來看,這一過程確實算不上隱私的丟失,因為是在你的允許下采集的資訊。問題就在於後臺資訊儲存和呼叫的不透明,舉個例子來說,你知道你的資訊被支付寶、微信等平臺收錄,但你不知道你的資訊會在除你使用以外的何時被呼叫。

比如美國佛蒙特州農村的一MISTRA書管理員韋斯特拍攝了一張農村家庭的照片,但家庭中的成員在幾個月後卻意外發現這張照片出現在IBM的人像資料集中,因為這個成員並沒有授權IBM使用這樣照片,雖然她確實曾經將這張照片放在社交網路上。

而除此之外,隨著智慧化的不斷推進,資料安全也成為了人們質疑人臉識別的另外一個理由。如果我們都不能確保我們信賴的企業擁有保護我們隱私的能力,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相信這項技術?

資料安全已成智慧安防巨大阻力

美國國稅局考生資訊被販賣、中國身份證資訊被販賣、人臉資料庫內容被曝光、智慧音箱竊聽家庭對話……隨著智慧安防的不斷髮展,資料安全儼然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從中國安防的發展歷程上來看,要確保資料安全有幾大難題。

首先就是資料來源問題,由於中國收集資料具有渠道多樣化的特點,一個安防資料很可能來源於邊緣節點、邊緣域、雲中心、甚至網路抓取等多個渠道,而這就帶來了授權難、管理難等問題。

其次是安防資訊孤島現象嚴重,安防資料跨域難、單一資訊庫訪問者資訊複雜,難以辨認。

最後是安防資料型別的多樣,比如採集人臉識別資訊就包括視訊素材、人臉識別資料素材、時間節點素材等等。各種的結構化資料、非結構化資料、半結構化資料種類繁多,如何把他們有序的分離整理,又該如何高效地保障其資料安全,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結語:逃避不是解決隱私洩露的根本出路

有人說近兩年安防智慧化的步子太大,有些頭重腳輕。而在今年頻出的隱私洩露事件也給整個安防行業敲響了警鐘:“智慧化對於安防發展是很重要,但若不重視資料安全,終歸會成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導火線。”

然而對於人臉識別,無論是業內還是業外都對此抱有積極的態度,雖然現在侷限性依然很大,但新事物的誕生總伴隨著曲折的發展道路。

幫尼菌認為,舊金山的做法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封殺人臉識別並不是解決人臉識別洩露隱私問題的根本方法。時代在進步,安防廠商們保護資料安全的意識也在進步。

在今年,多家安防企業和ICT企業都分別召開大會召集黑客進行資料安全的檢驗,並在事後進行了資料庫的安全升級。人臉識別雖然有風險,但它也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正如同當年移動支付出現一樣,新事物總會給人們帶來對於安全的擔憂,但隨著時間流逝,人們也會發現,這些技術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高效、便捷、舒適。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華為終端雲服務斬獲牛耳獎網際網路領域“年度最具傳播價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