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正式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些傳統線下實體店收到嚴重衝擊,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線下實體門店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關閉潮,電商平臺的不斷壯大和線下實體門店越發凋零的矛盾日漸突出。

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這些年,各大電商商家為了抓住市場,留住商家,紛紛給消費者和商家各種優惠,這也確實讓民眾享受了移動網際網路便利和線上門店的紅利。線下門店苦不堪言,但這只是電商巨頭實現"偉大宏圖"的第一步。

但隨著我國網際網路人數的不斷上升,流量存量市場以後,移動網際網路巨頭開始露出資本主義的爪牙,這一切都變了。回想以往,幾塊錢就能吃到外賣到現在最少都20元上下;在購物方面,以前商場幾百塊錢的衣服在網上只需幾十塊錢,而現在電商平臺各種假貨讓消費者苦不堪言;交通方面,以前打車能享受各種超值補貼,現在跟平常計程車沒區別,反而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其實就是網際網路的"先養肥再宰",先給消費者嚐到甜頭然後"割韭菜"。這種事像在實體門店上是幾乎不可能發生,但卻在移動網際網路平臺愈演愈烈地上演著,確實讓我國民眾沒有想到的。

其實,一些線下門店商品的價格只比網購貴一點,但是民眾還是一味的責怪門店價格貴,更何況現在線上價格已經跟線下差不多,為什麼要給線下門店放在鄙視鏈的底端呢?

在這資訊互動的時代,常有人抱怨線下門店各種不好,但鮮有人說線上購物的不足。線下門店發出"我們不是輸在網際網路上,而是輸在公眾的輿論上"的最後輓歌。

11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空手套白狼思維做網際網路專案, 輕輕鬆鬆賺取不菲的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