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015-2019,短短的4年裡,共享經濟行業可謂坐了一趟過山車:從萌芽到火熱,從火熱到瘋狂,又從瘋狂到退場。共享出行、共享充電寶、共享辦公和共享民宿,都有著相對不錯的結局,但很多其他共享專案甚至都沒能飛上風口,包括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馬紮、共享汽車。能共享的用來共享了,不能用來共享的也創造機會共享了,但風口一過,豬沒飛起來,倒是雞毛碎了一地!

現在,共享經濟經歷退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那些經過考驗留下來的產品,正在發揮餘熱服務使用者;那些被市場淘汰掉的產品,堆成垃圾、增加了社會處理成本。

2019年,Uber在Q2虧損52億美金,Lyft同期虧損6.4億美金,WeWork今年上半年虧損9億美金滴滴的程維則宣稱2018年全年損109億人民幣,相比於2017年的25億元虧損大幅增加,創業六年已累計虧損390億元。

但以此同時,也有邊虧損邊成功上岸,比如在紐交所掛牌、市值500多億美金的網約車鼻祖Uber;還有掙扎在上岸路上,比如等待IPO的共享辦公鼻祖WeWork和共享民宿鼻祖Airbnb;當然也有黯然離場,比如拖欠使用者鉅額押金、市場不斷萎縮的共享單車早期玩家戴威的ofo;還有悶聲發大財的,比如靠著漲價實現盈利的共享充電寶“三電一獸”。

從2014年至今,經過5年的發展,共享經濟走到了一個新的節點。

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的共享出行領域,個別企業迎來了盈利的好訊息。

今年7月,首汽約車CEO魏東釋出全員信稱,首汽約車已經在上海和深圳率先實現盈利。2個月後,嘀嗒出行CEO宋中傑也公開表示,公司已實現整體盈利。

王思聰和陳歐關於“共享充電寶是不是偽需求”的爭論,今年有了答案。

賬算清楚了。有媒體測算,一個出廠價30元的充電寶,在每小時收費2元、使用壽命400次的情況下,可產生的利潤在770元左右。賺的錢除了共享充電寶企業拿走一部分之外,還會分給合作商戶一部分。

今年,共享充電寶幾大頭部企業相繼宣佈實現盈虧平衡。此前,街電CEO萬里稱,2018年下半年,共享充電寶經過市場驗證實現規模營收,“幾家頭部企業陸續實現了盈利。”截至2019年上半年,街電累計使用者量已達1.07億。聚美財報顯示,街電去年營收超8億,營業利潤約3700萬元。

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使用者規模將達3.05億人,2020年使用者規模將增長至4.08億。在此背景下,共享充電寶企業開始進入收割階段,漲價頻頻,部分品牌甚至一小時收費高達8元。

與此同時,共享辦公企業氪空間在今年1月,陷入裁員風波,為應對資本“寒冬”,年會被迫取消;接著有訊息稱,氪空間關閉了15個空間。但在今年5月,氪空間宣佈完成10億元融資,成為其歷史上單筆金額最高的一次融資。

再看看共享民宿領域,現主要代表企業有Airbnb、小豬、木鳥短租、美團旗下的榛果民宿和2016年併購了螞蟻短租、攜程、去哪兒旗下的民宿業務的途家。但3年過去了,共享民宿依舊不溫不火,行業沒有爆發,也沒有出現下一個滴滴。今年2月,途家正式告別創始人羅軍的時代,新CEO楊昌樂表示,途家在2019年會迎來一個新的週期,虧損額將僅為2018年的三分之一,但仍然會繼續虧損。

但在看似大局已定的共享出行領域,無論是網約車還是共享單車,實際上都在巨頭們的推動下掀起了一場新的激戰。百度、美團、高德先後推出聚合模式,將網約車平臺的競爭逐漸推向白熱化;此外,繼嘀嗒、哈囉之後,曹操專車宣佈升級為曹操出行,瞄準整個大出行市場,開始與滴滴全面競爭。

發生在共享單車領域的故事也與此類似。

最近,共享單車迎來換車潮。原來“小黃”(ofo)、“小橙”(摩拜)一統天下的局面,已經被“大黃”(美團)、“小綠”(青桔)、“小白”(哈囉)悄然改變。

圖 / 視覺中國

換車背後,是滴滴、美團、哈囉的新一輪競爭,也象徵著共享單車從跑馬圈地階段進入到精細化運營階段。而為了解決盈利難題,從今年3月開始,幾乎所有的共享單車都迎來了漲價潮。

共享經濟退潮,是繼續裸泳還是馬上上岸!對於巨頭而言,也行,還沒有統一的答案。

未完待續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看看日本發明的機器人,再看看印度的,網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