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淘寶,京東,拼多多三者放在一起作比較,選出最差勁的一個,拼多多的當選是毫無疑問的。
拼多多的整體價格雖然較為便宜,但這些年在商品品質方面,一直飽受詬病,很多人都把在拼多多購物這件事認為是“花錢買垃圾”。
因此,大部分人網購時第一選擇還是會去淘寶或者京東。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淘寶京東里的商品,其實和拼多多裡的便宜商品其實是來自同一個地方。
無貨源網店
不管是淘寶,京東,還是拼多多裡,現在大部分的商家都是採用的“無貨源”模式網店。
所謂貨源商家就是在拼多多上開店不需要有自己的產品,也不用去進貨、囤貨、發貨,一件代發就可以搞定一切,商家只需要負責的店鋪上貨及售後工作。
打個比方,在貨源網站上看到一雙鞋子是29.9。
那麼把這雙鞋子的商品資訊全部複製下來,以50塊錢一雙的價格,上架到拼多多店鋪內。
當有消費者下單時,就可以去原本的貨源網站內以29.9的下單,
收貨人和收貨地址填寫買家的就可以了,賺取的是中間的差價。
貨源網站
貨源網站這一概念我們在上文中也有提及,想必很多小夥伴也猜到了,貨源網站就是供無貨源商家採集貨源的網站。
貨源網站內的商品大都都是與廠家一手對接的,價格趨於出廠價,並且還支援一件代發。
淘寶,京東上那些琳琅滿目的商品,在這上面價格低到讓你不敢想。
因此,各電商平臺內的無貨源商家都是選擇在貨源網站上低價進貨,掛在店鋪裡高價賣出。
可是,拼多多不一樣。
這是貨源網站的頁面,注意右上角28元的藍色衣服。
看在淘寶上賣了多少錢:
拼多多:
淘寶商家在圖片上加個濾鏡,就敢把一件29的衣服,賣到579。
而拼多多把淘寶上579的衣服按45元一件賣,關鍵衣服還都是一模一樣的。
這樣的拼多多,真該罵!
至少淘寶京東的商家是這樣想的。
大家可以隨便去淘寶京東找自己喜歡的商品,把圖片儲存下來去拼多多搜同款,相信等下你會回來感謝我的。
所以說,與其說拼多多廉價,更不如說真實,給消費者提供了一個高性價比的平臺,更給平臺內的無貨源商家提供了一個極好的開店環境:
可以看到,拼多多內使用者量與淘寶比,相差無幾,但是商家數卻只勉強達到淘寶的十分之一,內部商家供不應求,使拼多多形成了現在這個使用者多,商家少的尷尬局面。
拼多多這個被消費者看不起,被電商從業者遺忘的平臺,為解決商家稀缺的問題,直接扔出了免費開店招商方案。
拼多多一路踉蹌走來,有讚許,也不缺乏打罵。時至今日,打也打了,罵也罵過,以後在看待拼多多問題上,我們是不是應該捨去優越感,客觀理性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