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即將到來的大資料、資訊化時代,我們容易混淆這些概念。作為企業經營者到底需要資料還是資訊,需要知識還是智慧?我們應該要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資料——資料是未加工的數字和事實。我們容易混淆,是因為我們不清楚知識的邊界。資料的定義是未加工的資訊和知識,資料是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用的。如果資料不加工,資料對我們做任何決策是沒有幫助的,如果拿這個資料做決策,就會把自己害了,我們要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資訊。
資訊——處理過的資料。從資料過渡到資訊,就是歸納、分析和提煉資料,將資料成為有效資訊,幫助使用者比較深度的瞭解情況。並且為個人或企業做出正確的判斷,幫助做出自己決策。處理過的資訊,要做價值判斷,還要再走一步。這一步就是知識。
知識——鑑別過的資訊。知識是資訊被處理過後,再做鑑別產生的,最後找出有規律的普遍知識,從而提高人們對資訊的判斷。但是隻是靠傳播的資訊還不夠,還需要調查研究,我們透過實踐得到的經驗和知識轉化為智慧。
智慧—知識中提煉出的精華。當你在客觀世界得到的資料,你可以應該處理成資訊,透過你的處理資訊進入你的大腦,可以成為知識,你再透過形式化的組合來指導你的行為,你就會得到智慧;智慧是知識在實踐中的產物。
總結,資料、資訊、知識和智慧是一個系統,我們要有整體思考、邏輯思維去靈活運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