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入駐中小學教育APP使用者規模TOP 10?
撰文 | 高雅寧
2019年年初至今,教育部相繼釋出了多輪新規,從嚴禁有害APP進入校園,到要求APP依法備案,尤其是中小學教育作為重災區,監管力度史無前例的加大,在這場大刀闊斧的規範化整治中,中小學教育類APP的使用者具體使用情況如何?是否受到影響?
中小學教育APP實屬剛需,在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以“作業幫”、“小猿搜題”為代表的作業答疑類APP佔據了一大半江山,“小盒家長”作為家長端應用,使用者規模也擠進了前十,“翼課家長”使用者規模則有89.73%的增幅……在經歷了過去幾年跑馬圈地的拓客模式,現在各家APP各自表現又如何呢?
本次考察共計120箇中小學教育活躍APP,按照使用者規模,分別以10萬、100萬、1000萬為界限做量級分類,得到的結果如下圖所示:
所有活躍的中小學教育APP中,千萬級使用者規模APP數量不多,僅3家,分別是:“作業幫”、“小猿搜題”、“一起小學學生”;百萬級使用者規模APP有 24個,分別為:“學樂雲教學”、“作業幫一課”、“天天練”、“倍速課堂”、“同步課堂學生”等;十萬級使用者規模APP 31個,佔比26%;小於十萬使用者規模的APP最多,達62家,佔比超過一半。不同量級分類具體的APP名稱下圖所示:
再來看不同量級APP的領域滲透率,領域滲透率指APP的活躍使用者佔該所屬領域活躍使用者的比例。
“作業幫”、“小猿搜題”、“一起小學學生”三個千萬級使用者規模的APP,使用者滲透率加起來將近90%(不考慮重疊),應用範圍如此之廣,地位已變得不可撼動。緊接著是百萬級使用者規模的APP,使用者滲透率也過半,有58.87%,而數量最多的小於十萬級使用者規模的APP雖多達62個,但使用者的領域滲透率卻只有2.3%。
可見,2019年以來中小學教育APP使用者選擇趨於穩定,頭部產品使用者粘性較高,而小規模使用者的APP,前景則不太明朗。
作業類APP為剛需,增長態勢較好我們來重點關注一下活躍使用者規模TOP 10,進入前十的APP有:“作業幫”、“小猿搜題”、“一起小學學生”、“快對作業”、“一起學”、“奈米盒”、“樂教樂學”、“互助文件”、“好分數”、“小盒家長”。以下是這10大APP 11月的使用者規模,以及使用者規模的環比增長和同比增長。
三個千萬級使用者規模的APP中,“作業幫”連續三年穩居榜首,活躍使用者規模達到8075萬,直逼億級規模,11月領域滲透率過半;“小猿搜題”使用者規模達2700多萬,僅為第一名作業幫的三分之一,排名第二;“一起小學學生”緊隨其後,也有2000萬的使用者規模。
作業類APP在TOP 10應用中佔比最多,“作業幫”、“小猿搜題”、“一起小學學生”、“快對作業”、“奈米盒”、“互助文件”等都有相關板塊,可見作業答疑類APP廣受歡迎。另外針對家長的“小盒家長”也進入了TOP 10,擁有437.42萬活躍使用者。
除了活躍使用者規模,使用者增長幅度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相比10月,11月活躍使用者環比增幅TOP又是哪幾家呢?下圖是詳細的APP增長幅度榜單TOP 10情況?
從增速來看:“叫叫識字”、“翼課家長”、“愛作業”、“極課同學”、“同步課堂學生”、“雲成績”、“智學教師端”、“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課堂屋初中物理”、“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等是11月使用者增速前十的APP。
其中,“翼課家長”、“智慧教師端”分別有89.73%、69.1%的增長幅度,讓更多的家長與老師參與進來,可見中小學教育APP在往家長老師學生協同合作,同步溝通的趨勢發展。
根據易觀千帆資料,10月份中小學教育APP活躍使用者共14300萬,11月有14376萬活躍使用者,在國家對APP嚴格監管的情況下,APP活躍使用者不降反增,活躍使用者TOP 10名單裡,有8家11月活躍使用者環比增幅為正,僅兩家活躍使用者數是低於10月的。
第二類是增長潛力巨大的針對家長老師端的APP,除了上面提到的“翼課家長”、“智慧教師端”,還有“家長管理”、“作業盒子小學老師端”等類似APP;
第三類是與特定年級、教材配套的APP,例如“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就雙雙進入增長幅度TOP 10榜單裡,這類APP的好處是能夠與學生的課堂學習同步,需求穩定;
第四類:即家教類APP如“輕輕家教”,數量不是很多,有待進一步開發新模式。
“幾家歡喜幾家愁”。“學而思”活躍使用者僅排20,活躍使用者達210.74萬,領域滲透率不足2%,“學霸君”相比上月353.68萬活躍使用者,11月環比下降13.01%,降至307.68萬,位列16名。
總的來說,中小學教育APP在內容呈現方面圖文並茂,家校溝通層面起到很好的連線協同作用,同時擁有解放家長、興趣引導、操作簡單等特點,深受廣大學生家長群體喜愛。
除了APP本身的功能口碑作用之外,很多APP還進一步採取B to G to C模式,直接走進公立學校,像“奈米盒”,“學霸君”,“作業盒子”等都採取過在學校推廣的模式,擴大使用者規模。
不過隨著11月國家《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等相關政策的頒佈,學習類APP也迎來最嚴監管,從內容到准入門檻,再到收費標準以及學生隱私保護。新政策落地後,會增大學習類App進校園難度,這一過程中,勢必會優勝劣汰,屬於中小學教育APP的路還有很長。
更多關於中小學活躍APP排行榜變化趨勢,以及APP背後的資本方之間的較量,藍鯨智庫將持續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