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是適合總結的日子,網易雲音樂、QQ音樂、優酷等平臺都發布了2019年度報告又一次引爆了朋友圈;年末也是適合重新出發的日子,這不,人人就把迴歸社交市場提上了日程。
近日,北京多牛互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全新的“人人”APP 1.1.0版,恢復了人人網時代圍繞同學關係為核心的社交網路定位及其功能,正式迴歸社交市場。
上一次人人活躍在大家視野裡可能已經要追溯到去年11月了,2018年11月,人人公司發公告稱,其子公司北京千橡網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已同意將其所從事業務中的人人網社交平臺業務相關資產以2000萬美元的現金對價出售予北京多牛互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去年11月,再見人人,再見青春。這本該是人人最好的謝幕禮。
背離初心後又想要重新出發?創辦於2005年,走在社交流量的風口,作為人人公司主打的社交產品,人人網當之無愧為一代人的青春。
2010年人人網註冊使用者數達到8000萬。
2011年5月4日,人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價14美元,最高市值74.82億美元。超越了搜狐、分眾、優酷、網易、攜程、新浪,成為當時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百度,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市值第三的公司。
2012年,其網際網路增值業務收入達到峰值1.223億美元。
2014年12月,人人獨立登陸使用者數達到4600萬峰值。
但是,那幾年人人有多輝煌,之後轉型人人就有多辛苦。
隨著人人網校內社交定位的侷限性,其社交屬性不斷喪失,單一的操作模式、平平無奇的內容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在微博和微信的衝擊之下顯得不堪一擊。
龍頭產品況且如此,更何況人人旗下的多款產品大多各自為營,散兵遊勇,人人在多個領域都處於尷尬的跟跑狀態。
再加上錯失遊戲領域的紅利,2014年,CEO陳一舟試圖趕上當時網際網路金融的熱潮,宣佈將用於團購、線上視訊和遊戲發展等業務的資源轉移到如網際網路金融這類新興領域,而這直接導致人人網社交業務流失嚴重,人人網開始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2015年3月27日,人人網市值縮水近80%,人人網財報顯示,在轉型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後,2015年人人網淨虧損為2.201億美元。
2016年,人人網更是背離初心、越走越遠。第二季度人人網涉足當時時髦的直播業務,人人網轉為直播平臺。但雷同化的直播業務讓人人網的直播業務並不出彩,全年淨虧損為1.854億美元。
2017年人人公司開始了中古車銷售業務,儘管該業務貢獻了公司營業收入的68%,但根據公司2017年三季報,公司淨虧損為2280萬美元。
2018年,人人更是離社交十萬八千里,宣佈涉足區塊鏈專案。但是,開進快車道後人人公司很快就“翻車”了。2018年1月,人人網遭監管部門約談,區塊鏈專案RRcoin確定被叫停。
再然後就是去年11月的那一聲再見,人人網賣給多牛。
人人網一直在尋找新的價值點,出售、尋找新業務、再出售、再轉型成了人人網這幾年不斷往復的過程。一次次失敗一次次轉型,人人早已不復往日的光輝。
萬萬沒想到,一年有餘,人人居然“再度復出”,而且還打著迴歸初心的招牌。但是,社交這條賽道已經很擠,人人真的能靠賣情懷重新立足嗎?
不會再用,只會緬懷企查查資訊顯示,新版“人人”App的開發者是北京鬥牛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多牛傳媒的全資子公司。
據悉,目前新版人人保留了釋出新鮮事、結識同校好友和校園庫等功能。未來還會逐漸放開學習工具、小遊戲、樹洞、表白牆等功能。
但是熟人社交,尤其是實名制的熟人校園社交,哪有那麼好做。
今年以來,儘管社交市場風雲變幻,新產品層出不窮,但大多都只是曇花一現。
年初,位元組跳動、快如科技、快播創始人王欣一起出手,同時推出多閃、聊天寶和馬桶MT三款社交產品,被認作劍指微信,聲勢浩大。其中聊天寶還數次衝到APP Store的社交免費榜第一位,但後勁不足。目前,聊天寶團隊已解散,馬桶MT也已經從各大應用商店下線,唯有多閃還時不時的在市場中活躍一下。
此後搜狐的“狐友”、京東數科的“梨喔喔”、阿里的“來往”、微博的“綠洲”,甚至是騰訊自家的“有記、卡噗、貓呼”,無一不是雷聲大雨點小,翻不起社交市場上的滔天巨浪。
今天一過,最早隨人人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已入而立之年,最晚的一批人人使用者也已進入職場,他們的人脈和圈子已經經歷了歲月的洗禮。
和校園的青蔥歲月相比,時間和職場教會了很多人在熟人社交中要“謹言慎行”:在朋友圈沉默寡言,在微博放飛自我。不信,你看看你的朋友圈,你會發現,現在發朋友圈最多的不是當初文采斐然的文娛委員,不是關心高科技的物理課代表,甚至不是爸媽的養生小貼士,而是代購!
為什麼?因為不披著馬甲說話,真的很難。
新版人人只是在原有功能上的小修補:如添加了一系列學習應用,可以連結到PPT、電子書、論文、好課網的網路課程等。但是對於已經脫離了校園生活的人來說,這些功能無異於雞肋,甚至談不上棄之可惜,只剩下食之無味。
最是情懷留不住網際網路江湖的大浪滾滾向前,只是消費情懷早已無法使產品立足,這個道理在昔日巨頭賣身的一次次例項中被反覆驗證。情懷“底牌”被打完後,對於人人來說,被拋棄的結局是一種必然,80、90後選擇了離開。
在關於人人重新上線的討論帖中,大多數使用者都選擇了不希望再找到曾經的同學,有網友評論,“不會再去用,只會去緬懷”。人人的這張校園情懷牌,恐怕真沒多少人願意買單。
或許對人人而言,最好的結果就是止於去年11月的那一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