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網際網路開始在全球範圍傳播,1994年,網際網路正式踏上國內土壤,雅虎在這一年成立。到1999年,百度、阿里、騰訊、網易相繼創立。這一年,IPO籌集資金超690億美元,是有史以來融資額第二大年份。亞馬遜在半年時間內,股票價格上漲近550%。
“網際網路新貴”不斷進場在納斯達克集中上市,大量投資機構/散戶跟隨進場,“網際網路泡沫“愈演愈烈,幾乎形成神話,崩潰的危機四處潛伏著。
1. 黑夜裡的野蠻的生長最終,網際網路由於模式創新不足導致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
像極了什麼?2017年的區塊鏈。2017年,整個區塊鏈行業大家討論的不是技術,不是應用,而是”炒幣”。一片混沌之下,比特幣首次突破萬億美金市值,從年內最低790美金,到最高20000美金,漲幅高達2500%,各種傳銷幣、資金盤達到空前活躍狀態。“94事件”之後,專案方倉皇出逃,原來由傳統行業、網際網路行業過來的從業人員也都相繼出場。
多少血本無歸的人才能創造一個一夜暴富的人?自此,人們普遍將“區塊鏈”與“騙局”畫上等號。
2018年,行業從“瘋狂”變為“冷靜”,整個行業不溫不火,沒有成功的應用或大事件來吸引足夠的關注。2019年,“數字金融”、“產業區塊鏈”是這一年的核心關鍵詞,儘管區塊鏈仍舊處於早期生長階段,但我們看到它開始往某些方向生長枝子。
這個跡象主要表現在:大國博弈及大企業的佈局。
2. 正本清源,脫虛向實區塊鏈已經從民間社群走出來,成為大國博弈所要爭奪的制高點。各國政府陸續出臺相關區塊鏈政策,“1024會議“表示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各地政府在短時間內積極響應號召並採取行動措施。受到“1024會議”利好面影響,區塊鏈概念股應聲大漲,25日夜間迅雷股價漲幅108%。上市公司紛紛擁抱區塊鏈,通過向市場公佈區塊鏈相關業務研究,以搭上這班區塊鏈紅利列車,雖然只開出了幾站距離,但這無疑為中國產業區塊鏈的發展鋪墊了道路。
有意思的是,調查顯示,1998年和1999年間把公司名字改成與網路相關的63家公司,僅在改名前後十天時間,股價就平均增長了125%。
政策與監管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合理有效的監管將有助於區塊鏈正本清源,脫虛向實。在相關政策出臺的同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紛紛“亮劍“,陸續開展針對數字貨幣的整治,抑制區塊鏈亂象的發生。同時,波場、幣安等官方微博以及部分割槽塊鏈媒體的微信訂閱號也相繼被封號。如何讓監管恰到好處,“一刀切”式的管控,無疑不利於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今年8月,深圳得到政策首肯,成為全國首個數字貨幣試點城市。央行官網12月5日釋出訊息稱,支援在北京市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探索構建符合中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除此之外,香港、江西贛州、山東泰州、浙江杭州等地也在進行“監管沙盒”的探索,這將為區塊鏈正規軍入場創造優質的土壤。
3. 區塊鏈“殺手級”應用遲遲未現科技是大國博弈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中國把科技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原因。網際網路誕生了像谷歌、IBM、蘋果、微軟、騰訊、阿里這樣的科技型公司,被譽為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區塊鏈“,也必將誕生獨角獸企業。但目前來看,區塊鏈的核心技術研發仍舊以網際網路頭部企業為主導。國內阿里、騰訊、百度、華為等頭部企業在生態建設及技術研發上具備巨大優勢。具體表現在支付、溯源、票據、公益慈善、醫療、教育、政務等諸多領域。
如:深圳將區塊鏈電子發票引入餐飲、零售、交通等多個民生領域,累計開票1400萬張;招商銀行及永隆銀行通過區塊鏈技術處理跨境支付業務,累計已經完成23000多筆,累計金額超過35億元;阿里“雙11”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4億件天貓海淘商品的溯源認證……
根據 IPRdaily 釋出的專利排行榜,阿里巴巴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已經達到 1005 件,連續三年穩居全球企業區塊鏈專利數量排行榜第一。雖然寡頭企業在區塊鏈佈局上顯有成效,但在模式上沒有本質的區別。未來,區塊鏈“殺手級”應用必然以獨具創新型應用出現,而中小企業在這方面將具備大量的優勢。
4. 網際網路經濟向數字經濟升級我們今天所熟悉的網際網路金融真正起源於90年代。1999年,被譽為“電子商務元年“,而這樣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產生的新型貿易方式,對網路銀行的興起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同年,第一個提供全面服務的網路銀行—印地安納第一網路銀行正式成立,帶來傳統銀行金融模式的變革。此外,Paypal推出第一隻“網際網路貨幣市場基金“,完成電子支付和創新結合,網際網路經濟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
20年後的今天,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發展的新動能。根據信通院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產值佔據GDP總量的34.8%。在網際網路發展下半場,網際網路行業的模式千篇一律,缺乏創新。網際網路經濟向數字經濟的升級過程,需要在商業模式、科技研發等方面不斷探索。目前來看,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憑藉其獨特的金融架構及商業模式正在主導數字經濟的發展。
5. 大國間的博弈區塊鏈不是構建數字貨幣底層的必要技術,但卻是構建全球數字經濟的最有效技術。今年6月, Facebook釋出“Libra”白皮書,表示要發行可供全球範圍流通的數字貨幣。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舉動直接觸動了全球貨幣及金融世界的神經。
比特幣佔據全球數字貨幣市場64%的份額,其使用者也只有3500萬左右,作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路平臺Facebook和旗下產品WhatsApp坐擁27億使用者,Libra一旦釋出對現有金融體系的衝擊毋庸置疑,正如它的使命所說的那樣,Libra要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而Libra正是建立在安全可擴充套件的區塊鏈基礎之上。在面臨三場由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後,該專案被暫時擱置。
世界各地金融機構對數字貨幣的關注及研究可以追溯到幾年前,在14年,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就表示要研發央行數字貨幣(DC/EP),到今年已有6個年頭。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DC/EP將走出實驗階段,有望在蘇州、深圳進行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在DC/EP基礎上進行商用創新及基礎設施建設。
除此之外,世界各國政府在數字貨幣佈局上也各有動作。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特性集中在提高金融效率、利於監管、支付安全、隱私加密等層面。
中國在網際網路經濟發展上走在世界前列,在新一輪數字經濟我們又將如何佔據主導地位?時間自然會給出完美答案。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看到區塊鏈產業正在興起,全球數字經濟建設正在加速。但目前,在商業模式和技術研發上,我們看到的創新仍然很少,尤其是針對中國市場和環境特色的創新。
阿里、騰訊、百度等大廠早早佈局區塊鏈,但在目前,仍然看不到能夠在區塊鏈行業具有領導作用的發展,這些企業是否能夠充分利用區塊鏈所帶來的潛在變革,在今年沒有很明顯的體現。如同1999年的網際網路,一切才剛剛開始,未來屬於中小企業扽機會,無疑是巨大的。我們期待區塊鏈“獨角獸”的出現,在未來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