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更多人了解柔宇科技這家企業可能還源自於之前與小米的口水仗,有不少人認為它是在碰瓷營銷。無論真相到底如何,效果似乎正是如此。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釋出“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手機”,但尷尬的是,到現在未能大規模開售。以致於外界不少人認為柔宇科技缺乏量產能力,還有媒體稱其為PPT企業,國內主流手機廠商似乎也沒有誰同柔宇展開合作。

對於柔宇而言,它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節點進行IPO呢?2018年柔宇科技的估值為50億美金,現在飽受爭議的它,上市能否獲得二級市場的認可呢?

摺疊尚未爆發:IPO是E輪後的不得已而為之?

不得不說,摺疊屏的概念已經被認作是手機甚至整個消費電子下個著力點。

2019年被稱作是摺疊屏手機發展元年,而2020年甚至2021年,全面屏手機才可能真正迎來爆發。業界對摺疊屏的評價不可謂不高,未來的上升空間也是顯而易見的。但此時上市,可能更多的停留在概念上,現在摺疊屏的概念是很紅,可在消費端還有待進一步的挖掘。就現在而言,說實話,時間點選擇給人的感覺似乎是有些早,如果等爆發了或許能贏得更高的市值。

在過去許多行業發展的印象中,早期融資的投資投資方多為VC,但到了E輪,則呈現出不同的情況。由於E輪企業數量少、輪次靠後、金額較大,投資人通常也會比較謹慎。況且,結合現在的資本環境來看,似乎大環境也並不是那麼的友好,融資難度太大。尤其是對於柔宇科技這樣一個非常燒錢的行業,資本可能也會更加謹慎。

除此之外,從早期投資人和創始團隊的角度來看,多輪融資過程中創始人的股權不可避免會被稀釋,越往後,早期投資人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證呢?這或許也會引發投資人的關注,柔宇科技可能也需要給投資人一個交代。

此外,融資次數看起來挺多,從具體金額上,咋一看確實不少,但結合柔宇科技所處的行業來說,這點錢可能真的不夠。在此之前,關於柔宇科技的介紹上,柔宇稱自己公司柔性屏背板及基板技術在行業裡具有一定領先地位,具有產業化生產潛力。可以說,量產是其獲得高融資的關鍵,也是未來需要給二級市場證明的東西,可量產所需要的廠房裝置投入有些過於高,對企業會帶來一定的資金壓力。

柔宇不可能單純的用風險投資的模式來做模式如此重的領域,否則,其後續持續能力上可能會捉襟見肘,選擇上市倒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從行業競爭的角度來看,只說技術本身,或許尚未爆發,但考慮到行業競爭環境,柔宇選擇現在上市也無可厚非。三星、華為、

OPPO、小米等主流手機廠商紛紛佈局摺疊手機。一些汽車廠商也融入柔性屏技術,現在看起來正處於一個爆發的節點。此外,還有京東方、深天馬等企業早已開始投建第6代AMOLED生產線,中國面板產業開始躋身柔性屏軍備競賽領域。

從事柔性屏研發的企業有些過於多了,而柔宇目前似乎還是隻有“第一款摺疊手機”更具有噱頭性。如果真等到摺疊屏開始爆發,到時候柔宇能否分多大蛋糕呢?那時候上市可能不僅不會“長肉”,可能還會“掉膘”。

征服二級市場,柔宇還需要做些什麼?

在過去一級市場,柔宇科技的故事似乎備受各大投資機構青睞。我們能夠看到此前柔宇的幾輪融資中不乏一些國家隊的身影。那麼柔宇科技上市訊息為真的話,要想取得令人滿意的市值,它需要做些什麼呢?

事實上,從估值的角度來看,從來沒有什麼真正可循的估值方法論,任何形式的估值說起來都有一套標準,但也都有侷限性和不足。況且近年來,很多排隊上市的新經濟企業不少,但投資人有時候在估值上非常謹慎,有時候卻比較包容,這些因素可能並不是柔宇科技能決定的,柔宇要做的,其實就是想方設法讓二級市場感受到自己的發展確定性。如何增加確定性?一是量產,二是場景的多元化。

量產對於柔性屏的重要性自不用說,對於柔宇科技而言也是其贏得高估值的關鍵,只不過目前柔宇科技對外介紹似乎存在不少爭議。

有媒體報道稱,2016年,柔宇在深圳啟動了第一條大規模的全柔性顯示屏量產線,總投資規模是17億美金左右。公開資料顯示,柔宇投資約110億元的國際柔性顯示基地及全球首條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於2018年6月在深圳投產,滿產規模超過每年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

關於質疑,主要集中兩方面,一是柔宇所謂的六代全柔性屏,有媒體稱只是行業內定義的5.5代產線;二是柔宇的投資額,一些行業內人士表示似乎很難建造出產線。

這兩大因素夾雜在一起,可能會讓資本市場產生一些質疑,柔宇PPT宣傳上所說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呢?

另一方面,在多元化方面,因為很多手機廠商自己也在做柔性屏,柔宇的機會並不大。因此,場景的多元化是提高自己商業想象空間的必經之路。據網上報道,柔宇科技目前已經與豐田、標緻、甚至LV等品牌合作,這些知名品牌的捆綁倒也能為其增添一些權威背書,在一定程度上對其生產能力有所提高。在此前的CES上,柔宇似乎也展示了一些多場景下的電子產品,只不過目前來看,還需要讓產品跳出概念範疇進入量產階段,還需要在場景多元化上進行更進一步的挖掘才行。

當然了,有些問題可能不是柔宇科技所能影響得了的。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現在資本市場對於面板行業的估值似乎有些謹慎,京東方、還有摒棄電視業務的TCL似乎皆是如此,它們看起來成績也有目共睹,可市值上卻並不是抬高,這其實也反映出行業本身目前普遍面臨的估值問題。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面板也好,亦或者其它技術領域,其本身的價格不確定因素較多,主要是由根據該技術的市場供應量以及市場動態需求這兩方面決定。而且,近年來進軍柔性屏研發的企業也有些過於多了,接下來會面臨一定程度上的供大於求,這就導致收益預測的不確定性增強。

此外,摺疊屏可能火爆,看似未來會有爆發期。但目前從事柔性屏產業的企業過多,海量產能導致價格下跌,投資風險或許也會隨之驟升。尤其是國內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據有關資料顯示,早在2017年中旬,全球在建及規劃建設柔性AMOLED生產線達15條,9條屬於中國企業。

根據IHS Markit資料,按現有產線規劃來看,到2020年京東方、維信諾和TCL集團分別將佔有22%、4%和4%的產能份額,相對於這些企業,柔宇科技的實力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證明,需要更多的第三方資料加以論證而不是自己對外宣稱。

對於柔宇科技而言,潛在挑戰很多,但上市可能是個必選題。

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背後其實是依靠資本的密集型。技術總是伴隨業務的發展而不斷迭代。從事高新技術領域,在研發上需要持續大量的資金投入,需要及時響應市場變化,佈局晚容易落伍掉隊。這就導致行業其實相當於一個“銷金窟”,例如京東方,不久前剛釋出公告公開發行不超過300億可續期公司債券,可從財報和融資情況來看其現金應該不少,但沒辦法,行業就是這樣一個燒錢的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儲備。

正如前面我們所說的,單純依靠融資,其實難度有些高,而且融到的資金也有限,柔宇科技需要上市。只不過在上市前,它需要把自己的故事講得更生動,更深入人心,去贏取二級市場的認可,這其實也是其未來能否在柔性屏爆發之際搶佔更多市場份額的關鍵。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打造“中國芯”——晶片全景圖&中國產晶片的機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