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1月20 日,大眾集團 CEO 赫伯特·迪斯( Herbert Diess )發表了自己在這個社交媒體上的第一條推文,他表示,大眾正在市場份額方面追趕特斯拉,並且已經在歐洲贏得了消費者爭奪戰。

看到這個訊息,星空君想到了多年前參加的一個講座。

講課的老師是華為大學的博導,曾經在移動某重要部門任職,分管過一段時間飛信。

結果,簡訊事業部的老總找來了:兄弟,你還讓簡訊這幾萬員工活不?

隨著找來的領導級別越來越高,飛信只能讓步了,先給簡訊留條活路。

(此處情節為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當然了,後來的結局是,飛信死掉了,簡訊也死掉了。

再後來,簡訊的唯一功能,成了接收驗證碼的工具,也算死得其所了。

這個案例的結論是什麼呢?

在新的技術浪潮湧來的時候,傳統的市場老大是不可能主動轉身的,其內部的利益不可調和,只能被新的技術公司取代。

當電動車技術終將成為市場主流的時候,傳統燃油車是不可能轉型成功的。

大眾CEO發出這種單位公函式的推文的時候,就說明已經慫了。

在大眾推出ID系列的時候,它不得不面對同價位的自己品牌燃油車的尷尬定位,營銷資源是有限的,應該推哪個?燃油車是賺錢的,電動車可能還要賠點錢,為了股東的利益,以哪個為主?

燃油車的功能開發流程,和網際網路時代的迭代開發理念完全不同,一個功能開發一兩年測試兩三年合計五年一個週期是經常的事,特斯拉一個新功能可能兩週就上線了… …

負重累累的大眾,在電動車領域,是沒有能力和特斯拉競爭的。

所以為什麼他的推文竟然有這麼慫的一句:我們當然還要奪走你們的一部分市場份額。

這點自信都沒有,怎麼能讓消費者買單?

23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大運會東安湖專案智慧建造平臺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