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誕生了一大批明星企業。同時,很多傳統企業因此生存困難。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傳統企業也開始考慮如何利用網際網路這個工具,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有的企業只是想在網上賣產品,那他們只需要在天貓或京東上開個店就可以了。

有的企業目標更大一些,希望搭建一個App,聚集一批屬於自己的使用者。這樣以後再向使用者出售什麼商品,或者搞什麼活動時,更加靈活、有效。

這些企業在規劃自己App時,大多都寄予厚望;在真正做App時,也幹得熱火朝天;App做完後,卻沒什麼人在用。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傳統企業在網際網路化轉型時,大多會遇到三個大坑。掉到任何一個坑裡,轉型都無法成功。

使用者在使用App購買商品或服務時,是沒有導購在身邊的。在這個過程中,使用者只要遇到一點疑惑或不爽的地方,都可能會退出甚至刪除你的App,這是和傳統的客戶進店模式最大的不同。這一特點決定了公司在設計App產品時,要格外注重使用者體驗。在提高使用者體驗方面,有3個錯誤的產品策略,需要提高警惕。

1、只關注新增了哪些功能,不注重功能優化。

看到別人的App上功能繁多,就憋足了勁,要儘快趕超。在這種產品策略下,很容易變成盲目的疊加功能。結果每個功能都做不好,整個App做得像迷宮一樣,使用者一進來就迷失了。

【建議】:使用者喜歡用你的App,不是因為這裡什麼功能都有,而是因為在這裡可以快速找到他需要產品或服務。專心把核心功能打磨好,是目標使用者留存的前提。

2、一個完整的功能,先上一部分,剩下的下次再上。

一個功能太大了,開發團隊一期開發不完。為了保證每個月都有產出,所以就先上一部分,剩下的下次再上。於是,APP上就莫名多出來個按鈕,點選後也沒有任何反應。

【建議】:這也是一個不注重使用者體驗的表現。每次上線需求,不要只想著功能版圖越來越大,更要多從使用者的角度去評估上線的東西是否增加了對使用者的吸引力。

3、App設計得不符合使用者習慣,不去做功能優化,反而花大力氣製作使用教程、傳送給使用者。

很多公司習慣了線下的運作模式,認為功能已經有了,接下來就是用各種辦法把使用者拉過來用,不會用就教他怎麼用。

【建議】:你的產品沒有那麼萬眾期待,不要期望使用者有耐心去學習培訓教程。一個功能的上線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功能上線後,要根據使用者的資料反饋,不斷優化功能,讓使用者不需要培訓,就會用你的產品。

很多企業的組織架構是大平臺式的:公司的各個業務線,有需求時統一提交到各平臺部門,平臺部門再分配人力支援你的需求。

【分析】:網際網路產品需要根據使用者資料快速迭代。大平臺式的組織架構,工作流程冗長,大大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平臺部門負責支援網際網路業務的人,容易有吃大鍋飯的心態。

【建議】:最好能成立獨立的事業處,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讓大家對業務更上心。

三、憋大招

所謂憋大招,就是埋頭苦幹1年多,然後推出一個自以為功能較全,使用者體驗也好的產品。這種閉門造車、想一步到位的產品策略,多半也是以失敗告終的。

【原因分析】:

1、你認為好的產品設計,目標使用者不一定買單。

2、一年前使用者認為好的產品設計,一年後可能已經過時了。

【建議】:先明確產品的核心功能,快速做出一個最簡單的版本,投放市場。再根據使用者的資料反饋,快速迭代。產品設計人員在優化產品功能的同時,也越來越了解目標使用者,再上線新需求時,效果才越來越符合預期。

你們公司在做轉型嗎?效果怎麼樣?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馬雲退休後,他帶著社交電商夢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