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提到網際網路巨頭你能想到哪些呢?谷歌、蘋果、微軟、華為、騰訊等等公司,不過你發現沒有全球最為知名的網際網路巨頭絕大部分都在美國。而且好像歐洲還沒有一個非常知名的網際網路巨頭,這是不是有些很奇怪呢?

要知道歐洲一直以來都是西方文化彙集的中心,當然後來出了美國這麼一個特殊個例,不然之前世界西方文化的中心一直都在歐洲。歐洲作為一個巨大的聯合體由27個國家聯合組成“歐盟”,雖然現在有的退出了,但是整體還是一個聯合的整體。

歐洲當年從工業時代起不管是工業技術還是科學技術都是領先於全球的,經濟實力更是異常強大,世界老牌豪強德、英、法、意仍位於世界前列。整體實力是毫不遜色於其他大國的,畢竟根基非常深厚。

但為何沒有在歐洲出現一個頂級的網際網路巨頭呢?不像其他國家一樣都有其代表的出現,像美國說起網際網路巨頭蘋果、谷歌、微軟、臉書等企業赫然矗立,提到中國就有阿里巴巴、騰訊、華為、位元組跳動......

而且美國的矽谷、中國的中關村、深圳都是科技巨頭的聚集地,但是歐洲卻很少有自己本土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以柏林為例雖然很多美國網際網路企業都在這裡建立了資料中心和研發機構,可是這終究都還是美國的。

很多人或許會疑問為何諾達一個歐洲版圖,卻連沒有一家網際網路企業能夠進入到全球排名前20的榜單?你看看前段時間釋出的全球網際網路公司排名前二十強,美國以11家躍居第一,我們國家緊隨其後佔據9席,而歐洲的卻沒有一家進入前20名。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語種太過多樣反而成為掣肘

“網際網路”一詞顧名思義就是要做到互通有無,這是區別於傳統企業最大的地方,要有溝通的基礎才能夠發展下去。可是你去看看歐盟的官方語言有多少種,文字又流行了多少種?基本上每個國家和國家之間都有不同的語言文字文化,儘管一些離得近的國家有些相同的,但還是存在很多的差異。

你想德國和瑞士、西班牙和義大利雖然語言和文化相近,但是聽下來依然很容易令人費解。舉個最顯著的例子,一個廣東人和廣西人交流尚可,但是你讓廣東人去和東北地區的人交流,那無疑是增加雙方的困擾,所以為何我們國家必須強制推行普通話,就是為了交流的。

二、市場容量有限

以國內的阿里、騰訊等為例,無一不是先將國內的市場吃下之後再向外慢慢擴張的,只有現在這個行業形成近乎壟斷的趨勢才能發展壯大。要想壯大自身需要人口、資源最龐大的基礎儲備,才能供自身發展。

而歐盟人口最多的一個國家也不過8000萬,還不如我們國內的一些大省,僅憑如此的消費者基數是很難形成一個網際網路大企業底蘊的。阿里之所以能夠成為如今的龐然大物,光是淘寶上的使用者就好幾億,幾乎所有的商家都是為其助力的。

而且就算在本土發展起來了要去擴大規模和影響力,就得往周邊國家進軍,而歐洲市場就是必須要拿下的。

但是現在美國、中國企業都在歐洲紮根下來,而且還早早地就開始佈局更遠,想要“虎口奪食”無異於二次創業。而且在這個創業階段受困於語言、使用者等因素的影響,很可能導致進步緩慢,再面對外資品牌的排擠那麼這些新興的企業更沒有能力反抗。

更別說那些人口更少、國土面積更小、科技實力更弱的那些國家了。

三、 本土政策差異

這個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們知道在二戰中歐洲也是一個主要戰場,受到傷害也多。戰後歐洲地區基本上都奉行高福利高稅收的政策,這樣一來使得不用那樣的拼命努力也能活得下去,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小。

而且歐洲本來經濟實力基礎就很雄厚,一般人生活待遇也不會太差,再加上各方面建設基本上都已經趨於完善了,就更少有人會選擇去重新創業冒險了,導致新興的勢力更加稀少。

而且歐洲的人力成本很高,稅收也很嚇人,這樣的創業環境使得歐洲這些網際網路小企業更不能和美國、中國這些大企業競爭了,畢竟不管是從實力還是經濟層面都難以抗衡這些老牌巨頭,成長起來更難。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使得歐洲雖然各方面都不弱,但是卻難以培養出一個巨型網際網路巨頭,而且有這麼多外國網際網路入駐進行競爭,本土的網際網路企業要想博出位實在是太難了。

無錫創元傳媒:四夕

20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淺談」四種"無線定位"原理及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