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眾願不願意,人工智慧新時代已悄然而至。但在人工智慧全面落地的同時,卻展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這既讓大眾對人工智慧滿懷期待,又對它帶來的負面影響頗為“畏懼”。
從有利的一面看,人工智慧在醫療、城市治理、工業、非接觸行業等充分展現自身的實力。同時,人工智慧正在發揮頭雁效應,透過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催生新業態,助力實體經濟向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可以說,人工智慧已經成為網路、電力一樣的基礎服務設施,在更加多元的場景中被深度應用。
從不利的一面看,人工智慧在對眾多職業帶來巨大沖擊。在代工廠、配送、出行等勞動力密集的行業,人工智慧正在展現全新形式。以人工智慧為基礎,自動化機械、外賣機器人、自動駕駛等已經展現出磅礴潛力。雖然現在尚未全面爆發,但在未來逐漸普及幾成定局。
流水線上的工人、快遞業、外賣員、出租司機等,都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這意味著,大量勞動力資源將被釋放。而馬雲也曾預言,人工智慧會取代快遞分揀員、快遞配送員、貨車司機、酒店餐廳服務也、銀行櫃員等職業。
看起來,這是難以避免的事情。從歷史發展軌跡就,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對行業及從業者帶來衝擊。從機械化到自動化,再到智慧化的歷程中,不知道有多少行業消失,從業者也被迫轉行。
甚至就連時代前沿的從業者,也憂心忡忡。如,雲安全公司Trend Micro最近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超過五分之二(41%)的IT領導者認為,到2030年,人工智慧將取代他們的角色。連IT行業從業者都不能抗拒時代洪流,遑論勞動力密集的行業。
被人工智慧取代,無疑是打工人的“噩夢”。甚至在近日,古天樂也透過微博表示,機器人確實是人類的好幫手,但卻擔心人類在未來會被人工智慧完全取代,這樣的心情真是很矛盾。
因此,提前看準形勢,在自救的同時謀求新出路,也就成為打工人的長期“願景”。換句話說,每個人都要不斷迎合時代的發展,持續提高自己的能力,要做操控人工智慧的人,才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但正所謂,知易行難。讓很多傳統行業從業者去接觸新鮮的人工智慧,並掌握操控的技術,非常困難。不過,這並不妨礙打工人先了解一些,無法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職業特點。整體來看,協同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創造性、創意能力、共情能力等,將會成為人們不可替代的必備品質。
說到底,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我們要做的只有順應潮流,積極面對全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