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旗下的晶片公司海思半導體開始對華為之外的企業供應晶片了!”近日,不少媒體在熱炒這個訊息。但是,這並不是什麼新聞!
“大海思”與“小海思”
早在2019年3月14日的上海AWE期間,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在接受媒體專訪中就首次公開透露了華為的“大海思”與“小海思”的概念。
所謂“大海思”就是這個晶片做出來是供華為自己用的,比如麒麟系列處理器、巴龍系列基帶晶片、天罡系列基站晶片、鯤鵬系列伺服器晶片、達芬奇架構的昇騰系列AI晶片、鴻鵠系列智慧屏晶片、SSD主控晶片、光通訊晶片等。而“小海思”就是晶片做出來是給產業用的,比如之前一直有對外供應機頂盒晶片、視訊監控領域的IPC晶片和DVR/NVR晶片。目前海思也是機頂盒、視訊監控領域的最大的晶片供應商。
在2019年3月14日當天,華為還正式釋出了全新的凌霄系列晶片,並宣佈凌霄系列WiFi晶片將於2019年上市,並且將對外銷售,加速物聯網(IoT)佈局。也就是說,凌霄系列晶片是屬於“小海思”,是為產業服務的。這也是華為海思在對外開放了視訊監控類晶片之後,開放的第二類晶片產品。
而在今年5月華為被美方列入黑名單之後,華為一方面加大了對於“大海思”的研發投入,提升自研晶片的供應,同時也加快了“小海思”的對外開放程度。
2019年10月中旬,華為全資子公司上海海思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海思”)正式通過官方微信對外宣佈,針對物聯網行業推出首款華為海思LTE Cat4平臺Balong 711。這是華為海思首次將旗下的4G基帶晶片對外銷售,此前華為海思的基帶晶片都是供華為自用。
雖然,Balong 711是海思最早開發的4G Modem晶片之一,2014年就已經在華為產品上進行了應用,算是一款比較老的低端基帶晶片,但是海思此舉則對外釋放了一個新的訊號,那就是華為的基帶晶片也首次進入“小海思”體系,開始對外銷售了。華為開始加速佈局物聯網領域。而上海海思實際則是“小海思”業務的承載主體。
“小海思”加註100億?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顯示,上海海思成立於2018年6月19日,為華為的全資子公司,註冊資金8000萬,法人代表兼董事長為趙明路。主營業務為:“電子產品和通訊資訊產品的半導體設計、開發、銷售及售後服務;電子產品和通訊資訊產品的軟體和硬體設計、開發、銷售及售後服務;電子產品和通訊資訊產品的器件、晶片、軟體、硬體和配套件的進出口業務;相關半導體產品的代理;相關技術轉讓、技術諮詢。”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6月,華為研發中心專案落戶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總用地面積近100公頃,總投資近100億元,計劃打造成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具有領先地位的研發中心。而需要指出的是,上海海思的註冊地址也正是位於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顯然,上海海思是華為上海研發中心專案的關鍵一環,也是華為“小海思”加速對外擴充套件疆土的主要載體。
“小海思”的三大業務
在2019年12月22的ELEXCON 2019展會上,上海海思技術有限公司平臺和解決方案營銷總監趙靜秋對外詳細介紹了上海海思的相關對外業務,稱上海海思將“開啟邊界,提供全場景智慧終端晶片解決方案”。
根據趙靜秋的介紹,海思對外的晶片主要分為三大類:
1、智慧視覺晶片(Smart Media),主要針對安防、消費、汽車等領域,就是前面提及的視訊監控晶片;
2、智慧媒體(Smart Media),主要針對STB/TV盒子,就是前面提及的機頂盒晶片。此外,還包括智慧家庭中心,提供聚合計算平臺。也就是說鴻鵠系列智慧屏晶片可能也將會對外開放。
3、聯接晶片:AIoT,就是前面提及的鴻鵠系列WiFi晶片和巴龍基帶晶片;家庭網路:Pon+G、hn+WiFi。
此外,海思成立了三個企業孵化小組,孵化一些新業務。包括主要針對大中小屏裝置的顯示小組、針對聯網汽車市場的汽車電子小組、機器人小組等。
從上海海思的佈局來看,華為“小海思”確實是在加速“開啟邊界”,未來將可對外提供全場景智慧終端晶片解決方案。
難解的難題
自從華為被美拉入黑名單之後,華為在海外運營商及手機業務的擴充套件上確實遭遇了很大的阻礙。這也迫使華為為了保持增長,在原有業務的突破上,將更多的精力轉向了國內市場(國內手機市場份額大幅提升),同時也在加速向其他業務領域進行突破,比如安防監控裝置市場、伺服器/PC市場、以及對外開放的晶片業務“小海思”。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華為在加速開放“小海思”的同時,也遭遇了很多新的挑戰。特別是在華為向物聯網、安防監控裝置、伺服器/PC等市場中下游產業鏈大舉進軍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海思”的開放成效。
如何讓合作伙伴放心的與“小海思”進行合作,不必擔心來自華為的競爭和限制,成為了一個難題。
比如在安防監控市場,此前華為主要向中游的方案商/整合商、下游的終端廠商提供晶片進行賦能,但是現在華為也在垂直整合,不僅自己做方案整合,還大舉進入了安防監控終端領域。而這也與之前海思的眾多合作伙伴形成了競爭。
▲華為在2019年安防展上展示了眾多安防監控產品
在華為本身開始進入安防監控下游產業鏈,與海思在安防監控市場的合作伙伴產生競爭的之勢的情況之下,目前海康、大華等頭部的安防監控廠商也開始紛紛加碼自研晶片,同時也在尋找新的可選方案,以避免對於海思的過渡依賴。
在伺服器/PC市場,隨著華為鯤鵬系列的發力,目前也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2019年11月,華為技術和山西百信共同建設年產60萬臺臺式機的大型生產基地,並推出了搭載華為鯤鵬920處理器的“太行220”桌上型電腦,搭載了國內的中標麒麟、深度作業系統。同時,華為另一個鯤鵬專案生產基地河南省許昌市,2019年1月,黃河鯤鵬伺服器和桌上型電腦生產線投產暨首批產品交付儀式正式舉行,現場簽訂採購協議總額達6.9億元。
不過,對於華為來說,其在伺服器/PC市場的發展,必須將會面臨飛騰、龍芯、申威、海光等眾多已有的中國產CPU廠商的挑戰。雖然政企這塊的安全可控市場蛋糕很誘人,但是畢竟現在的狀況已經是僧多肉少,而且很多是“親兒子”,華為這頭“狼”突然殺進來搶肉吃,必然會受到競爭對手的“反撲”。而且,由於華為是從晶片到整機都有自己做,這也使得中國產伺服器/PC的整合商、終端品牌商與華為也存在競爭,後續即使華為選擇開放鯤鵬晶片,也會在與華為的合作上會有較大的顧忌。
另外,在“小海思”新對外開放的WiFi和4G基帶晶片方面,目前市場上也已經有很多比較強的競爭對手(特別是目前開放的主要是偏低端晶片的情況下),比如在WiFi晶片這塊有博通、高通、聯發科、Realtek、Marvell、Cypress、展銳等等。在4G基帶晶片這塊也有高通、聯發科、展銳等。
而且更為關鍵的一點是,這些競爭對手主要只是做晶片,自己並不會與自己下游的方案商、整合商、終端品牌廠商競爭。而“小海思”雖然可以對外開放,也不會染指下游產業鏈,但是其母公司華為則是從晶片到模組、到終端產品全部都有做,不可避免的會與“小海思”的客戶存在競爭關係。而這也毫無疑問的會影響到其與客戶之間的合作緊密程度。
比如在2019年10月,華為親自下場推出了面向工業網際網路的首款單芯多模5G工業模組MH5000,售價更是低至了999元。而華為此舉直接打擊到了移遠通訊、廣和通、美格智慧、芯訊通、高新興物聯、中興通訊、中移物聯等中國產5G模組廠商。這些廠商的5G模組絕大多數都是基於高通驍龍X55平臺,並且價格當時都在2000元以上,即便是勉強降至1000元左右,也難以有利可圖。那麼華為的4G基帶晶片的開放,這些模組廠商會那麼放心的與華為很緊密合作嗎?
另外,在終端產品這塊,還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在物聯網領域,小米可以說是一家做的非常不錯的企業,而小米與華為不但是手機市場的競爭對手,在物聯網終端產品上也存在競爭(比如路由器、智慧音箱、智慧手錶/手環、智慧電視等產品),那麼小米會放心的選擇“小海思”的WiFi晶片、基帶晶片或者電視晶片嗎?
這裡還不得不提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供應上的問題。
隨著“小海思”的加速開放,合作伙伴的增多,對於其晶片的產能需求會越來越大,所以需要有足夠強大的保證產能穩定供應的能力,這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出現某款晶片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小海思”必然是會優先供應其母公司華為,而其他客戶,特別是採用“小海思”晶片的華為的競爭對手必然會受到掣肘。這相當於把自己的“命根子”交到了受競爭對手直接控制的人的手裡。
另外還有就是供應的價格上的問題。因為海思是華為的子公司,所以同樣一顆晶片,華為競爭對手永遠不可能拿得到比華為更低的價格。這也意味著競爭對手產品在與華為的市場競爭上會處於劣勢。而且,“小海思”晶片出的越多,華為的成本就越低,利潤率會進一步提升。而華為的競爭對手如果用海思的晶片,那麼無異於在“資助”華為。
所以,即便是“小海思”能夠保持足夠的開放,但是如何讓合作伙伴放心的與其合作,不必擔心來自華為的競爭和限制,則是一個難解的難題,特別是對於那些在下游的方案、整合、終端產品領域與華為存在競爭的有實力的大廠商來說。
“華為過處,寸草不生。”這是行業裡經常流傳的一句玩笑話。同樣這句話也有不少人套用在小米身上。不同的是,小米更多涉及的一些細分的終端產品領域,而華為則是從晶片到產品的整個鏈條。
當然,華為應該也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小海思”加速開放的晶片主要還是針對物聯網領域。由於物聯網市場覆蓋的面非常的廣,除了一些重點市場之外,還有著非常多的碎片化細分市場,華為自己是不可能都自己來做的,通過“小海思”來進行覆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