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聊聊電商相關的這些事~

最近我發現一個現象,不少昔日頭部的平臺,都在轉型!

我說的這些平臺,都是昔日風光無限的平臺,具體名字我就不說了,因為說出來,我擔心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畢竟雖然現在平臺體量下來了,但是也依然是響噹噹的存在。

我關注到的重點資訊是,這些平臺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1)曾經的頭部平臺,拿了不少輪投資,也算是準獨角獸,某個領域的佼佼者;

2)都享受到了某個類目的行業紅利,快速成長,後續又趕上了社交電商的模式紅利,在18年-19年,增長迅速;

3)都曾經面臨過多級分銷、拉人頭等政策性風險,甚至有些時間謠言四起;

4)都是在往資本市場進軍的路上遇到了困境,市場總量上不去,投資方向改了,資本價值縮水;

作為頭部,沒有更多的前人經驗可以參考,只能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因為體量巨大,在面臨困境時,怎麼轉型很關鍵。

在目前的環境下,我看到了一個比較一致的轉型方向,那就是做自有品牌,做品牌運營管理,做類似於微商的私域品牌。

不管是關閉已有平臺,另起爐灶,還是保留已有平臺業務,額外增加,最終的核心點都是,培育自己的品牌。這樣的轉型,我看了的好幾個,瞭解電商行業的朋友應該也都有看到。

在我看來,這是明智的,也是為數不多的最佳選擇。

我說說我的個人理解:

1)平臺模式,最終都是往資本市場走的,都是把上市作為最終目的,如果盤子不能持續做大,就失去了資本的投資價值,這條路目前看,大部分第三方平臺都走不通了。

2)之前的平臺模式,透過做大規模來提升估值。要做大規模,最好的方法是不斷燒錢和補貼,透過資本的方式來競爭。這算是網際網路行業的通用玩法。現在大家都可以看見,燒錢也燒不到納斯達克了,那就只能這麼賺錢怎麼來,先賺利潤要緊。

3)社交電商的紅利在消失,最大的原因是其他模式對於微商人群、團隊長、社群使用者的吸引,原來的店主團長都到更賺錢的渠道去了。對於社交電商的廣大平臺來說,短影片、直播、社群團購、社群團購等都是釜底抽薪的存在。

4)即使紅利消失中,但是已有的使用者和團隊長,依然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存在。那麼,如何利用好這群人,就很關鍵了。做自有品牌,高利潤,高分傭,供應鏈可控,渠道可控,價格可控,這就很有意思了。

5)針對已有使用者和團隊長的人群,推出幾個型別的自有品牌,比如母嬰類,美妝個護類、保健品類,然後透過社交電商和微商的玩法,把銷量做起來,口碑做起來,發展代理商,有了基礎和口碑之後,再進入傳統的電商渠道,新零售渠道,把一個品牌的紅利儘可能多的吃下。這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6)正好現在,新消費浪潮崛起,2-3年時間打造一個年銷售幾十個億的品牌目前看來已經有不少成功案例了。正好趁著這波浪潮,做一個甚至好幾個年銷售過億,過十億的品牌,不香嗎?

7)當下,品牌比平臺更值錢。在2021年的電商環境下,一個電商平臺,一年銷售10個億,價值不大;一個新銳品牌,一年銷售額10個億,那上市已經不是問題,並且資本價值每天都會漲一波,百億市值都是完全可能。類似的可以參考完美日記、花西子、王飽飽等。

所以,平臺轉型做自有品牌,我覺得很明智,也側面說明目前電商行業的競爭有多激烈,前幾年的泡麵有多大。

大家還可以思考,還有一些沒有轉型的,或者沒有能力轉型的,結局會怎樣?

那麼,平臺都去做自有品牌了,我們這些電商賣家,要怎麼轉型呢?

我覺得:

1)平臺和類似平臺的渠道,不會少,只會多,難點在於如何更早知道和判斷,並且學會利用渠道的增長期紅利;

2)新消費品牌依然是大趨勢,新銳品牌目前還太少。目前的新銳品牌和當年淘品牌不一樣,他是在全渠道長大的,不會曇花一現,也不會受制於某個頭部渠道。

3)要做新銳網紅品牌,需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多重因素加持。產品力是核心,團隊是產品力的保證,營銷是鑰匙,資本是推進器。賽道的選擇也很關鍵。

4)現在的新銳品牌,因為有社交媒體的加持,成名速度會更快,並且玩法會更加年輕化。

5)原來做品牌,是做2B的生意,現在的品牌,直接面對消費者,做的是2C的生意。

6)品牌是跨越渠道更迭的最好載體,成長型團隊是跨越經濟週期的唯一基礎;

12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實錘了!騰訊正式道歉,事關使用者隱私,周鴻禕說得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