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DDR5的產品有什麼最新進展?

2020年底和今年年初已經完成DDR5第一子代的研發,目前在做最佳化和測試。整個DDR5真正放量需要等英特爾的支援DDR5的CPU推出,英特爾對Rocket Lake推出的指引是今年下半年。

在英特爾四季報中,有兩個資訊與瀾起有關:(1)ICELAKE已經正式出貨了,這是第一款支援PCIE 4.0(GEN4)的CPU;並且,ICELAKE的記憶體通道數從6通道提升到8通道,意味著每顆CPU支援記憶體模組從12根提升到16根,每個通道支援兩個記憶體模組。(2)Rocket Lake已經sample給客戶了,意味著而這個產品已經基本能ready了,今年下半年推出新Rocket Lake的確定性也就提高了。

DDR5的價格?

現在還在探討,因為沒大規模量產,所以沒明確價格。參考DDR4的歷史來看,DDR4的每個子代比上個子代的價格高,而且Gen2 plus比Gen 2的價格提升80%以上。DDR5的第一個子代的速度就比DDR4從3200提升到4800Mbps,大機率DDR5的起始單價遠高於DD4的最後一個子代。

在DDR5時代,除了RCD和DB,我們還有SPD、PMIC和Tempsensor。

SPD的市場規模?

根據JEDEC定義,在DDR5世代,SPD將會成為記憶體模組的標配,不僅在伺服器,在PC、筆電都需要至少一顆。按照記憶體模組的歷史經驗,在DDR4世代,都是伺服器先上量,然後筆電才會跟上,因為伺服器比較高階,對成本不敏感、對效能追求高,隨著成本的控制才會向PC、筆電傳導。

現在全球伺服器一年出貨量大約1200萬臺對應的記憶體模組大概在1.21億根左右; PC大約3億臺左右,大部分PC都是一根記憶體條就夠了,極少數高階的可能需要多一點,假設每一個PC只有1個記憶體條意味著至少3億個記憶體條。所以一旦DDR5時代到來,經過2-3年滲透DDR5成為主流,1.21+3億=4.21億根記憶體模組都要SPD,在伺服器價值量ASP在1美金以上,PC的ASP至少0.4-0.5美元,這意味著這個SPD的市場空間就2.5~3億美金。在伺服器賽道,SPD的競爭格局只有瀾起和IDT目前。

SPD在DDR4有嗎?

SPD配套晶片在DDR4時代已經有了,但不作為標配,只是小市場。在DDR4時代,PMIC在伺服器記憶體模組中完全沒有,只在主機板配一顆之前,而在DDR5時代PC和伺服器的記憶體模組均需要1顆。PMIC的價值量比SPD大,因為PMIC的難度更大。

Tempsensor是幾毛美金的東西。

對於Retimer的預期是怎樣,市場預測是今年Q2起來?

首先PCIE4.0已經成熟了,但是CPU之前不支援,使得下游做高速外設的意義不大,所以PCIE4.0沒意義之前。這個行業需要與SSD、網絡卡、GPU廠商進行互動,目前我們完成與SSD、GPU的互動。這個行業的採購方是伺服器OEM、主機板ODM廠商,我們在與國內外廠商design-in。這個賽道的競爭對手比較多,目前主要是普瑞和Asbara,瀾起現在Gen4完成了,主要研發力量開始Gen5研發了,我們在低功耗方面是做的不錯的。

Q3-Q4英特爾會發CPU,意味著進入PCIE 5.0的時代了,瀾起怎麼應對?

站在主流CPU廠商的角度,他肯定要持續迭代,但下游SSD、網絡卡的Gen4才剛推出。所以,CPU不如Gen5並不意味著記憶體模組調到Gen5。

GEN4到GEN5的競爭格局差距?

從路標的角度來講,GEN3到GEN4到GEN5是非常清晰的,其實英特爾是已經做了清楚的規劃預期了。Gen5是有路標,但是沒有大規模啟動,因為GEN4都沒大規模上量。Gen5 32GB/s一開始應該是非常小眾的高階市場剛開始,現在8GB/s已經基本滿足市場需求,從長期來講肯定高速外設越來越多。從我們的策略來講,我們也投入資源做Gen5,下游應用從Gen3跳到GEN5的可能性也有,不過一般認為Gen4會存在一定時間的、再切換到GEN5。

PCIE這個賽道,有很多大公司都在投入資源如TI\ADI\microchip,大家都認可成長性,大家都認為這個市場都是從1億美金慢慢漲起來變成幾億美元。

伺服器廠商的庫存情況?

去年下半年市場在去庫存,原因上半年大家對供應鏈的影響存在擔憂,尤其2季度多備庫存,到下半年大家發現都恢復挺好。

年報披露是RCD還是DB?單價差別怎樣?1+9套片怎麼算?

RCD、DB都有。RCD更貴,DB的技術含量更高、只有瀾起和IDT能做,隨著Die size來看,DB是RCD的一半不到,但售價超過1半以上。1+9套片在財報裡算作10顆。

1+9的這種LRDIMM的滲透率?

DDR4的1+9方案佔比仍為低個位數,在DDR5中後期,LRDIMM的滲透率有可能提高。

Tempsensor?

在伺服器至少需要1顆tempsensor,但tempsensor與PMIC、SPD不一樣。SPD是要也僅要一顆;tempsensor根據每個記憶體模組廠商自己的需求來設計,可以有多種組合,比如(1)中間有1顆且這顆可與SPD封裝在1顆晶片裡;(2)在兩邊各有一顆(3)中間1顆,旁邊兩顆,共三顆。Tempsenor、SPD和PMIC是與RCD、DB一起推出,都得等DDR5時代;SPD可能是我們跟IDT各50%;PMIC除了瀾起與IDT還有傳統的競爭者,不過記憶體模組的know-how內容滿多的。

在DDR5時代,PMIC、SPD在PC時代也要用,而RCD、DB短期不會在PC上,這是由於伺服器記憶體模組容量比較大,高階PC可能有RCD/DB。

銷售模式?

首先都是作為單獨晶片來單獨賣、單獨出,但瀾起的下游廠商都是三星、海力士這種模組廠商。如果都驗證通過了,只要基本價格合適,三星、海力士等記憶體模組廠都會傾向於一起買,因為出問題也好回顧,產品匹配度也好。

PCIE行業?

GEN4是PCIE時代,這個生態取決於CPU支援與否,CPU是可以向下相容GEN3,當然電子行業廠商肯定是外設廠商儘量去GEN4發展。

DDR4 GEN2 plus滲透率?價格怎麼看?

2020年底是70%~80%滲透率,是最後一個子代了,之前的子代剩下的可能長尾市場有。積體電路產品在生命週期中價格整體是下降的,目前已經到了這個子代的末端了,他的降價幅度也會比較小,上量的時候降價是比較快的。

最終端客戶的成本扛得住嗎?客戶對成本的提升和效能提升的平衡是怎樣?

1條伺服器是60~100美元的Retimer,PCB改善的方式可能需要100美金。看我們的智慧手機,2007、2008的產品最先出來那時候就2000-3000,現在手機就7000-8000。伺服器也可能會出現這種特點,單位算力、單位成本的價格還是降得,但是芯片價格是漲的,畢竟效能提升使得整個供應鏈的成本都高。

英特爾CPU釋出節奏問題?英特爾會不會壓產品推出的節奏?

英特爾新的Rocket Lake已經sample給客戶了,一般這樣距離推出就半年。英特爾已經面臨AMD的強烈競爭,server的CPU是其未來最重中之重的產品,他一定要確保領先優勢;由於製程原因,他的IceLake已經delay了,他不想在競爭中輸給AMD。

PCIE的Retimer在基站方面?

除了伺服器,5G基站也在用,但是目前第一代產品針對伺服器。Retimer單個基站價值量20美金左右,IceLake目前的滲透率幾乎是0%,PCIE Retimier肯定是等CPU支援才開始推。

PCIE4.0花了多長時間?

2019年才投入資源,2018年進行初步規劃,2020.9完成研發,其實就是1年多。Gen5是一直在做,今年就有流片肯定。

支援PCIE4.0的SSD是什麼情況?

在零售市場已經買到支援PCIE4的SSD,這並不意味這他需要我的Retimer。瀾起的Retimer是做在主機板上,其實SSD做的最好的玩家與瀾起是適配最好的

DDR4的成本端會不會有壓力?

從目前來看,產能以及上游漲價問題,至少展望上半年產能協調很好,瀾起都用的12寸片,目前沒漲價,但今年來看成本端下降的能力比較有限了

伺服器的客戶下端回暖?

客戶傾向於認為是需求回暖更多,因為歐美疫情屬於常態化,更多的是在需求端發展。

Retimer的價值量

在GEN4,行業內有三種格式:*4 *8 *16鏈路數。我們公司主要供應*8 *16,每個鏈路的價值量1.5美金,一個SSD需要4個鏈路,一個GPU需要16個鏈路。為什麼不推4鏈路,市場部門預期*4當然單價更低,但很多時候都需要兩個SSD,*8比兩個*4可以加個更經濟一些。

控制Retimer的毛利率?

在資料中心中的高階產品都是追求高毛利率,原則上不會打價格戰。Retimer、rediver、switch三個加起來,普瑞認為中期(3-5年)有10億美金的市場。redriver比retimer的市場規模要小,switch最小。

PCIE的PC需求?

PC的PCIE4會慢慢發展過去,但PC不用Retimer短期。

臺積電沒漲價,但以前給的優惠沒了?

以前會要求降價,但今年不會降價,這也屬於相對漲價的理解吧。

公司產品的技術路線?

瀾起是數模混合電路公司,製程是40nm,下一代28nm,retimer會更先進一些。know-how的高速互聯技術,解決訊號傳輸過程中的失真、抖動等問題。Tempsenor會更小,他的難點在於測試,從而滿足使用者需求。Tempsensor可能以後在PC中整合在SPD裡,PC的記憶體每個都要SPD、PMIC。PCIE4.0我們是買的授權,普瑞是自研,以後瀾起也會自研。在PMIC方面,除了我們和IDT以外,TI也在PMIC規劃,TI的想法是能賣一些賣一些,不會追求極致份額。

與CPU廠商關係?

與CPU廠商沒有生意關係,只有適配需求,客戶還是ODM、OEM廠商。

伺服器會不會延後需求等待新的CPU?

伺服器不像手機那麼明顯的換機習慣,許多不是那麼普通客戶,自己有自己的採購計劃,並不是只用新品,買伺服器從最終來看都是衡量數字運算力和生產計劃。從目前客戶交流來看,客戶都處於謹慎樂觀的態度,反過來說這也不是個爆發式的行業。

DRAM的價格變化與我們有關係嗎?

因為供不應求才漲價、供過於求才降價,對我們而言,主要還是供需問題。

Rambus?

Rambus有RCD,在DDR5才會有DB產品,因為DDR4的DB沒有透過驗證。

津逮?

第一代CPU是2018年底推出,2019年底是量產,今年會基於IceLake會逐步迭代下去,2019是不到1個點的營收,已經完成國內主要伺服器的匯入,最終還是下游客戶的認可,一開始可能幾十臺到上百臺。去年進了個券商是幾十臺,可能今年他就上百臺伺服器,從財務表現上,會比前兩年更快些。混合安全記憶體模組其實就是加個記憶體資料保護功能,也是在匯入國內伺服器廠商。

人工智慧晶片?

人工智慧晶片主要是功能測試階段,同等成本下效能提升了兩倍,去年下半年進入了晶片設計階段,形態是一顆ASIC或加速卡;估計2022年推出,主要在推理方面有技術優勢,產品定義是基於大資料運算下的推理運算,基於大資料運算的推理應用的市場空間是10億美金。這種東西大客戶有需求,但CPU+GPU的解決方案太貴了,比如以前需要4塊CPU+GPU,以後可能就一塊剩下的算我們的,我們的目標是同等效能下成本僅有一般。我們做的是基於推理,寒武紀可能是偏訓練。

人才團隊?

人數從剛上市的200多人擴充到2020年底400多人,每年多100多人,研發領導是來自英特爾、AMD,2021年也是預期在這個節奏走。我們是基於產品線來招聘,先把產品定義好,再不斷招聘相關的人才。

Wafer從投下去到回來週期大約是?

WAFER端是兩三週,封測端要更久一點,加起來可能1個半月到2個月。

稅收情況?匯率情況?

澳門子公司之前0稅率,今年開始12%稅率。母公司應該維持10%左右稅率,子公司的稅率可能有一段時間是免稅期。我們是隨行就市,在境外的部分我們不會對沖,境內的美元會有結匯或鎖匯。

解禁情況?

去年解禁有3億多股,分成三種類別:(1)私募基金解禁策略是賣掉、基本消化完了(2)還有一些私募基金從最終角度會減,但會看得長一點(3)第三類會拿的更久一點,偏戰略性。第一類主要的衝擊是在去年三四季度。

DDR5的滲透節奏?

PCIE具有應用滯後的特點但是DDR並不會存在應用滯後,DDR5的生態主要是等支援的CPU。伺服器在計算機系統記憶體是瓶頸,當CPU提升時,如記憶體不跟著提升,那CPU的效能不能發揮。目前,DDR6侷限於學術討論階段,DDR5到DDR6行業認為是個10年期。

LRDIMM的滲透率?

LRDIMM的滲透率是5%,針對大容量應用的伺服器,但靠滿插都無法解決的時候,會用LRDIMM,因為LRDIMM是RDIMM容量的兩倍。在DDR5的中後期,隨著容量越來越大,LRDIMM的滲透率才會逐步提升,因為LRDIMM主要解決是容量問題,目前解決這個問題的路徑有記憶體顆粒密度、3D堆疊、PCB的改善等;當速度越來越快,別的方式不能解決容量問題時,那麼就會用DB,當然DDR5是1+10。另外,英特爾和美光最新推出的3D XPOINT架構都是配備了DB,這是個介於DRAM和SSD之間的產品,容量更大且速度遠快於SSD。

SPD毛利率?

SPD、PMIC、Tempsensor這三顆晶片的第一子代都是與合作伙伴聯合研發的,這肯定不是個低毛利的產品,但由於需要與合作伙伴分成,那麼就毛利會比memory buffer低。

效能或適配問題怎樣?

我們的產品JDEC組織標準來制定了,只要符合JDEC架構就好,不單支援英特爾、AMD。我的直接客戶是記憶體模組廠商,記憶體模組用於去跟CPU去配。

RCD價格?

RCD去年底的均價不好說、寬泛是2-4美金的量級。

41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五大旗艦續航測試,5奈米晶片被7奈米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