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張中國40歲以下富豪的排行榜。排在第1位的不是張一鳴,也不是王興、程維,而是拼多多的黃崢。
個人資產1000億人民幣。
一年前,這張榜單上還沒有黃崢的名字。
1
拿到1000億,黃崢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
兩年半前,黃崢最出名的身份是段永平的弟子。
段永平有3個弟子很出名。
OPPO的陳永明,vivo的沈煒,拼多多的黃崢。在陳永明的OPPO和沈煒的vivo吃下3、4線城市的手機市場後,黃崢吃下了五環外網際網路。
當然。
但更牛逼的人坐電梯。
蘇格拉底輔導年輕的柏拉圖,
柏拉圖又輔導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輔導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的男孩,那個男孩是最終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
上海皇帝杜月笙,在成為皇帝之前,拜了個師傅,叫黃金榮。如果沒有黃金榮,杜月笙還是杜月笙,但一定不是你我所熟知的那個杜月笙。
努力真的很重要。
我不想抹殺努力的功績。
但我同樣不想騙人,尤其是那些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
跟
對
大
哥,
很重要!
這是我今天要和你表達的第1個觀點。
2
然而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是:
大哥倒是有,但他不一定願意帶你。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正視這個事實,那就是你可能不如你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優秀。
一句話就把我安排的死死的,我知道你不要錢,可是我要錢啊。帶人是需要花費精力的。同樣的精力,可能還不如付費請一名助理。
你看就我這麼一個半吊子二百五,也能把帳算明白。何況是那些成名已久的帶頭大哥。
我倒是有個方法。也挺好使。
過去的門派不都是有外門弟子麼。
你可以做外門弟子。
你不需要獲取他的承認,直接學習就可以。
我的股票是向巴菲特學的。
我的敏捷老師是Kent Beck。
JavaScript的老師是John Resig。
這3個人我都沒見過。
John Resig是jQuery的作者,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精通JavaScript》。一字不落,從頭到尾翻閱了3遍。所有jQuery的核心原始碼,全部手過一遍。沒過多久,我就可以自己寫JavaScript類庫了。
Kent Beck有一本書,叫《測試驅動開發》。一字不落,翻閱3遍。所有程式碼照著書敲一遍,把書扔了敲一遍,自己重新設計敲一遍。3遍之後,差不多就掌握了。
為什麼是3遍?
因為我笨。一遍理解不了。
其實耽誤不了多長時間。
保持專注。
少打兩把遊戲,少追兩部劇集,就有了。
3
一定要讀好書。
好書其實不多。
股票的書我幾乎沒讀過。基本上都是巴菲特的訪談。還有就是《查理芒格寶典》。
讀了3遍。一字不落的3遍。
然後就可以掙錢了。
很多人特別著急。也不知道他著急啥。一買買一堆,買回來以後也就看個封皮兒。好像買回來以後就擁有了知識一樣。
太搞笑了。
那和衛生紙有啥區別?
我試過,一點兒也不柔軟。
4
給我帶來最大變化的一位老師,他的名字叫大衛.海涅.漢森。
一名賽車手。
當大衛.海涅.漢森以30歲出頭的年紀出現在賽車場時,他還是一個無名之輩,幾乎每一位車手都比他年輕,而且經驗也比他豐富。他參加6小時銀石分戰賽的時候,距離他第1次開車上路不過5年左右的時間。
最開始他的成績很一般。
後來他開始鑽研一些大師級車手的比賽影片。慢慢他的排名有了提升。
經過6場比賽,雖然從來沒有拿過一次冠軍,但他的排名足以獲准晉級GT3的比賽了。
在GT3的這一級別,他又比賽了6場。一次奪冠,一次第3。然後他又馬上進入到了更高一級的GTE車賽。
就在很多車手仍然以傳統的方式在低級別的賽事裡拼搏的時候。大衛.海涅.漢森已經在考慮:“在我能想到的任何一項系列賽中,都只花最短的時間做到足夠好,然後進入更高一級的比賽。”
完成這一切,大衛.海涅.漢森只用了18個月的時間。通常情況下,人們需要7年的時間才可以達到如此成就。
5
還有兩個賽車手也很厲害。
他們一個叫韓寒。
另一個叫林志穎。
之前,
他們一位是作家。
另一位則是演員。
大衛.海涅.漢森也不例外,他之前是一名程式設計師。在程式設計界,他的大名如雷貫耳,人們叫他DHH。
Twitter和Airbnb的程式,都是用這個車手的程式框架開發的。
最初美國一家名叫37signals的小型網際網路設計代理公司請求DHH幫助他們設計一款專案管理工具。
DHH實在厭倦了大量重複的編碼工作。所以他決定把這些重複工作設計成一些更簡單的方式。讓使用者無需再在網站登錄檔單、設計資料庫這些常見的程式設計工作上浪費時間。
人們只需要告訴這個框架,自己想幹什麼就可以了。不需要為那些底層的事情操心。
很多人即使不懂程式設計,也可以在幾天之內學會它,用它構建自己的應用。
明尼蘇達州一家做馬桶的公司,用它修改了自己的會計系統。
2006年,一家播客公司的幾個人用它在幾天時間內做了個副業。後來因為這個副業太火,他們就把主業給賣了,全部的時間都投放在副業上。這個副業就是Twitter。
DHH給這個框架取了個名字,叫做Ruby on Rails。很多人把它稱之為“Web開發的銀彈”。
DHH在建立Ruby ob Rails同時,也順手做了個副業。他們寫了本書,叫《Getting Real》,光賣書就賣了200萬美金。
程式設計,寫作,賽車。
你看,一個人完全有能力在3個領域同時取得優異的成績。
噢,我好像忘說了,這哥們還是一個攝影高手。本文題圖就來自DHH的攝影作品。
就像我之前那篇文章說的,《不管你認不認同,牛逼都是一種習慣。》
6
事實上,DHH的大學成績並不好。
在他看來,學校的知識沒有多大用處。他更喜歡用一種更經濟的方式學習知識。
“我的計劃是,假設別人得花的時間為100%,如果我用5%的時間就能得到C-,那就很牛了。這當然夠及格了,對吧?然後我就可以把剩下95%的時間用來做一些我真正願意幹的事兒上”。
我知道的另外一個人,幾乎和他有一樣的觀點。只是他認為的基礎成績還要更高一些。
他的名字叫馬雲。他說,
“如果能考85分,很好了。如果你輕輕鬆鬆能考90分,那更好。你要努力考95分,不要。你要非常努力,從95~98分這點努力。少浪費時間。趕緊去玩去。多花點時間幹其他事情。”
之前有人問我,應該是做的更寬還是更廣?
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
如果你不是做研究的。更關心的是應用。
那麼,
如果你能在專業上獲得85分,很好了。如果你輕輕鬆鬆就可以獲得90分,那更好。你要努力才能獲得95分,不要。你要非常努力,從95分到達98分。少浪費時間。去幹點別的。
乾點什麼呢?我有兩個推薦:
一個是哲學家。
一個是藝術家。
當然,其實很多人是沒有資格問這個問題的。他們很多人在自己本專業的成績連60分都沒有達到。居然也很苦惱的跑過來問我,不知道自己應該是更專還是更廣?
滾!
有多遠滾多遠。
根據大家的要求,我把字型放大了一號。不知道讀起來啥感覺?是不是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