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APP改名後,“炒鞋”還能像2019年那麼火嗎?
新年第一天,毒APP正式宣佈改名“得物”,似乎有“洗心革面”的意思。
作為國內最大的潮流電商平臺,得物方面稱此次更名僅為品牌名稱升級,在業務運營服務方向上均不作調整。
對於改名原因,得物官方表示,在使用者意向調查中,很多新使用者對於“毒”沒有清晰的認知。現在啟用這樣簡潔的品牌名稱,具有清晰的品牌指向性。
有網友在得物官方微博下戲稱:“多讀幾遍名字,你就會發現毒並沒有改名。”
此外改名還能幫助毒APP規避來自監管的風險,2019年,一個“炒”字貫穿整個潮流界,昔日的小眾潮流文化正在蔓延向福斯的視野。
從球鞋鑑定到垂直電商
回看“得物”等電商平臺的興起,全部得益於一個全球範圍內不大不小的圈子——Sneaker文化。
而Sneaker文化。最初源於以籃球運動為代表的運動品牌Air Jordan。
2004年“飛人喬丹”第一次來到中國,所到之處,全是其狂熱的粉絲。球迷們到處傳說著喬丹的故事,追捧與他相關的商品,就在這次旅行,喬丹把以他命名的球鞋Air Jordan(簡稱AJ)帶進了中國。
此時的AJ為中國的潮流文化埋下了一顆種子。
在消費升級下的潮流社群裡,以莆田為代表的假貨開始氾濫,甚至直接標上真鞋的價格售賣。在這樣的環境下,消費者對真鞋訴求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毒APP這類平臺在內的電商平臺以鑑定為主要業務興起,應運而生。
2017年, 隨著《中國有嘻哈》等一系列網綜熱潮下,國內的年輕群體已經有著一定的潮流意識。吳亦凡在節目中上腳“AJ1黑腳趾”後,該鞋款的市價直接翻倍。
2018年,藉助英雄聯盟IG戰隊奪冠的熱潮,王思聰投資的毒APP也做足了營銷宣傳。這一招讓其在年輕群體中迅速打開了局面。據業內人士透露,2018年底,毒的整體GMV超過百億。
2019年5月其又完成新一輪融資,由DST投資,雖然融資金額未公示,但投後估值達到10億美元,已成為新一代獨角獸企業。
對於2019年的炒鞋風潮,媒體們紛紛做門外漢狀,報道中也是“月入百萬,百倍溢價,球鞋K線圖”等詞彙,炒鞋這件事可以是90後、00後的燒錢愛好,也可以是賺錢法門。
全球最大的球鞋轉賣平臺Stcok X創始人接受採訪時說:“我知道中國光是球鞋市場規模就已超過10億美元。”
“炒鞋”風口驟降
作為目前中國市場最大的球鞋轉售平臺,在炒鞋風潮正盛的時候,毒也成首當其衝捱罵的物件。
捱罵不是壞事,被罵的越多,流量也越多。彼時的毒成了中國球鞋圈最大的一家電商平臺。
但莫雷一聲雷響,讓NBA背上一片罵聲,順便也給熱鬧的炒鞋市場潑了一盆冷水。
頓時那些談球鞋情懷、講Sneaker文化的鞋販們紛紛拋售球鞋,球鞋市場的泡沫也開始破裂。
網上不斷爆出“90後炒鞋虧千萬、又一個代理商跑路了”等新聞,鞋販、平臺一時間成為了眾矢之的。
2019年7月,毒App釋出倡議書,號召“鞋穿不炒”、理性消費。倡議書認為,廣大使用者、潮人與交易者應當尊重球鞋文化、遠離炒賣行為,毒App將優化平臺治理、完善賠付機制等措施來杜絕炒鞋行為。
8月份,毒App還上線了新的交易規則,規則中明確了對惡意炒鞋賣家的嚴格處罰、給買家切實權益的賠付補償措施,還公佈了《關於“鞋穿不炒”的執行說明》。
球鞋電商出圈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作為最大的球鞋電商,毒正式拒絕炒鞋,都表明了其不滿足於只做一家球鞋電商。
改名“得物”後,一個“物”字就說明了一切,可以看到,得物未來將延伸到整個潮流界。
邁入2020年,炒鞋還能像2019年一樣火嗎?
回看2019整年的炒鞋熱,從一開始,炒鞋的出發點就是少部分人為了哄抬鞋價而創造的,在“炒鞋”的人群中流傳著一句話:“中年人炒股,年輕人‘炒鞋’。”
炒鞋圈一步步“脫實向虛”。以“得物”,“nice”等交易平臺推出“閃購”服務為例,賣家將球鞋資訊發到平臺進行“寄存”,買家購買被寄存的“產品”同時等待下一次售賣。買賣雙方只交易球鞋的所有權,卻不見真正的球鞋。
殊不知,“炒鞋”的最後結果就是球鞋蘊含的運動、個性等精神被閹割。現在,還有幾個人會為了情懷去買一雙溢價十幾倍甚至百倍的球鞋?
沉寂一段時間後,市場開始迴歸理性。
得物破圈就說明了一切。
現在,得物對外宣稱的定位是“新一代潮流網購社群”。
App中容納的內容已遠遠超出了“潮流球鞋”。得物電商頁面的分類除了球鞋,還包括冬裝、手錶、衛衣等男士品類外,你甚至還能再得物上買到iphone。
而從前起家的“球鞋鑑別”業務被隱藏在第三個標籤欄裡,得物正在淡化自己的舊標籤。
毒用潮鞋吸引了一波粉絲,得物在此基礎上開拓了更多的路徑,以及潮流文化交流的圈子。
總的來說,得物的轉型給小眾文化圈破壁帶來了曙光,以潮鞋亞文化為例,只要充分挖掘消費者的興趣點,都能形成頗具體量的市場。
但這條探索路上,得物才邁出第一步,後續能否像在潮鞋上掌握使用者的購物習慣,重塑一個興趣社群,目前來看還猶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