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App專項治理逐步推進,當前已進入“抓典型、治關鍵”環節。1月6日,App專項治理工作組詳細披露了近千款App評估中存在的典型問題,並對具體違規行為進行了分析。北京商報記者從App專項治理工作組一工作人員處獨家獲悉,在6大典型違規行為中,金融類App是違規重災區,其中,網貸機構涉及違規問題最多。他指出,“不過網貸機構整改也挺積極。每個領域既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好的,具體問題還需具體分析。”

6大典型違規行為曝光

1月6日,App專項治理工作組釋出訊息稱,其對照四部門近期聯合釋出的《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行為認定方法》(以下簡稱“認定方法”),結合近千款App評估發現的典型問題,進行了具體案例分析。此舉主要為判別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行為提供參考,也便於App運營者更有針對性地提升保護個人資訊水平和能力。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相較《認定方法》,App專項治理工作組進一步對6大典型問題進行了23項具體案例分析。其中典型問題包括:“未公開收集使用規則”行為、典型“未明示收集使用個人資訊的目的、方式和範圍”行為、典型“未經使用者同意收集使用曝光個人資訊”行為、典型“違反必要原則,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資訊”行為、典型“未經同意向他人提供個人資訊”行為,以及典型“未按法律規定提供刪除或更正個人資訊功能”或“未公佈投訴、舉報方式等資訊”行為。

針對6大典型問題,App專項治理工作組明確,僅在官網、應用商店中展示隱私政策而在App內無法找到隱私政策;隱私政策連結無效、文字不能正常顯示;隱私政策文字字號、顏色、行間距、列寬、清晰度等設定造成使用者閱讀困難,如隱私政策文字字號過小,隱私政策文字列寬設定大於螢幕,隱私政策無法完整顯示等情形,均被列為典型“未公開收集使用規則”行為。

此外,對於App隱私政策中未完整列舉逐項說明App實際業務功能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型別、目的、方式;僅依賴系統彈窗但未在向用戶申請收集個人資訊的許可權時告知申請的目的;隱私政策內容晦澀難懂、邏輯結構混亂、用語不符合通用習慣等情形,則被列為典型“未明示收集使用個人資訊的目的、方式和範圍”行為。例如,“使用者同意並不可撤銷的同意並授權”、“服務會啟用您選擇的定位方法”、“檢索周邊的地點資訊功能”等措辭,則被定性為該典型違規行為。

網貸類APP違規問題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類App一直是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的重災區。在此次典型問題違規詳細披露中,App專項治理工作組也指出,“金融類App不同意開啟通訊錄和位置許可權,則拒絕提供所有業務功能”這一行為,正是典型的“違反必要原則,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資訊”行為。

北京商報記者從App專項治理工作組處獨家獲悉,在違規金融類App中,網貸機構涉及違規問題最多。App專項治理工作組一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因金融業展業中對個人資訊獲取的需要,加之一直以來存在的亂象,因此工作組收到的關於金融領域類的舉報相對較多,金融類App確實是違規重災區。

前述工作人員進一步透露,“在金融領域,包括網上銀行、支付、保險、理財、網路借貸等多個型別App,其中,網貸機構涉及違規問題最多,不過網貸機構整改也挺積極。”他指出,每個領域都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好的,具體問題還需具體分析。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此前被通報的網貸機構中,主要存在問題包括:未明示收集的應用程式列表等個人資訊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以預設選擇同意隱私政策的非明示方式徵求使用者同意;隱私政策難以訪問、隱私政策難以閱讀、為登出使用者賬號設定不合理條件等問題。

在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看來,網貸類機構App成違規重災區,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通過收集個人資訊進行盡調,是平臺風控和貸後管理的重要手段,且個人資訊也是平臺管理使用者的重要依據,因此平臺都想盡可能多地收集客戶資訊;另一方面是相關配套法律法規不完善,雖然目前個人資訊保安保護並不是出於真空狀態,但是對侵犯和濫用個人資訊行為進行規範的法規政策尚不完善,並且App上線門檻較低,對於平臺的懲戒力度也不夠,違法成本較低。

專項治理步入深水區

值得關注的是,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專項治理開展近1年以來,相關部門已聯動展開對App違規行為的多輪整治。其中,已有超60餘款金融類App違法違規被點名整改針對App違規亂象,也有監管人士透露,相關部委將對軟體商店採取聯動措施,對於不符合規定、有重大風險隱患的App,會及時採取下架的措施。

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稱,個人資訊保護的問題,已經開始步入“深水區”,建議對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行為進行認定時應當秉承科學、客觀、審慎的態度,以現有法律法規為根本依據,對於發現的問題需全面分析得出結論。比如,問題是否具備典型性、是否為普遍性問題、是否已存在解決方案、對個人權益的影響程度、對產業生態可能帶來的影響等等。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App違法違規收集個人資訊形式多樣,有的打“擦邊球”,也有的對個人資訊違規理解不到位,整改不積極,因此需要監管層面的細化管理,對此,下一步司法部門和監管部門可對App違法違規收集個人資訊進行專項重錘整治。在App資料收集進入強監管時代,從業機構也必須儘快執行個人資訊收集違法違規行為的自查和規範。

最新評論
  • 1 #

    錢站愛錢進,吸血鬼

  • 2 #

    還有 微財科技好分期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支付寶”賬單刷屏!你真的花了這麼多錢嗎?支付寶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