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小米方面就電視的爭端在三場拆機直播過後,這幾天終於是降溫了,能讓我們在冷靜下來過後,真正的透過現象看本質,而非是盲目的代表著自己的陣營去站隊。其實以我們的視角來看,本次事件實在稱不上覆雜,無非是小米方面對於榮耀智慧屏揚聲器的功率標註的質疑,只是在媒體直播的過程之中被不斷髮酵,最終導致三場直播過後,整個事件才落幕下來。
事件的起因是由於小米方面發文稱,榮耀智慧屏所標註的揚聲器輸出功率6*10W是在誤導消費者,會讓消費者以為揚聲器輸出功率有60W,存在虛假宣傳的嫌疑。而後榮耀老熊對此進行了迴應,其指出了小米方面對榮耀智慧屏雙揚聲器的描述錯誤,並順勢進行了一波營銷,給榮耀智慧屏大打了一番廣告。只是不可否認的是,老熊確實沒有正面迴應60W輸出功率這個問題。
而這顯然是無法滿足吃瓜群眾們的,此後的拆機直播中,雙方你來我往,還丟擲了許多新的技術解讀來凸顯畫質表現等,然而這與揚聲器功率有什麼關係?直到第三次直播才為我們真正解答了兩款電視產品的揚聲器輸出功率。只是輸出功率的電壓讀數是靜置時的功率,代表不了真正的外放時的最大功率表現。
其實以我們的看法,雙方的此番爭論沒有對最初的核心問題輸出功率進行正面的解答,但按照字面上來看的話,其實雙方所提供的資料並沒有什麼問題。比如榮耀方面的6*10W揚聲器,其實就是當前電視行業的一般書寫做法,肯定是沒有主觀性的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有廣告法作為整個行業的限制,各大品牌顯然是不會在這方面觸碰雷區的。
行業資訊不透明 損害的是消費者利益
但這其實反映出的則是整個行業對消費者還存在一定的不夠透明化的現實情況,大部分消費者對於這種十分專業性的專有名詞,肯定是不了解內在的深意的,各大品牌在這裡十分有必要給使用者來解釋清楚,而非是憑藉這種含糊不清的資訊不對稱,對消費者的認知進行暗示,導致產品的某些方面不透明,損害使用者利益。
這裡我們還是來看兩臺電視的拆機,其所表現出的不止是也能同行做法的不夠透明,內部做工也存在不夠透明的情況。兩臺電視的揚聲器體積其實就能讓我們分辨出它們的實力了,當然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主要是兩部電視的內部做工連線,一臺是主要通過排線進行連線,輔助以明面上的導線進行連線,內部相當工整;另一臺則是導線走得飛起,以膠布進行固定,整體較為凌亂。這其實也是隱藏在內部的不透明情況,畢竟在電視機沒有出現故障時,我們根本不會去拆機,內部的做工品質也就成功的隱藏在了內部之中而不被消費者所熟知了。
品質問題涉及所有制造業,無論什麼樣價位的產品,都需要一定的品質來支撐。隱藏在內部的不透明的做工品質,消費者看不到,卻會在出現故障時產生很不好的體驗。這裡我們也希望進攻廠家在這種做工品質上,不要以合格的下限為標準,而是更多的考慮高品質的上限。
這種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不單單在電視行業中存在,在手機行業中更是存在這種不透明情況,而它所產生的影響,可遠比電視行業中要大得多。
手機市場中這種不透明資訊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事情,其實並不少見,各大品牌都曾做過這種事情,甚至連蘋果都不例外。在每一代iOS系統更新之際,都會對老機型的處理器進行效能限制,以確保手機執行的穩定性,防止手機意外關機。蘋果的初衷或許是出於好心,然而這一切都是在隱瞞消費者的前提下做的,最終被曝出後,蘋果也只能灰溜溜的公開道歉,併為使用者提供了廉價的換電池服務。
這種不夠透明的情況,在現在的手機市場其實也存在不少,在去年爭論得十分激烈的5G NSA和5G雙模,其實也是一種資訊不透明的情況。5G對於消費者而言是新鮮事物,大家在初期肯定都是懵懂的,對於雙模支援只能從字面去理解。不少廠商對於這方面的技術普及十分不到位,只是撿對自己有利的資料去說,讓消費者產生了片面的理解。真正直擊本質的廠商卻數量稀少,為我們科普NSA/SA組網對今後實際能不能用的,更是隻有華為和榮耀。
其實告訴消費者,這兩張組網方式的區別以及它們對今後網路產生的影響,並不會對5G手機本身產生太大的認知影響,想要嚐鮮的使用者依舊會選擇首批NSA手機去嘗試,對5G手機本就謹慎的使用者,則會藉由廠商的透明資訊,更加全面的去考慮5G手機,這也是對消費者體驗的一種提升。
資訊不透明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對於廠商利益同樣也存在損害的風險,蘋果就是前車之鑑,電池問題曝光後導致蘋果的形象下降,而廉價的換電池服務,更是讓消費者手中的手機又“煥發了青春”,導致新機銷量受到影響。
少一些套路 多一些品質
在這次的事件之中,能夠擴散的現在才告一段落,兩大品牌的針鋒相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如此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抓住競爭對手的弱點進行攻擊本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對手的不足很可能就是自己的長處、自己的賣點。商業上的對比與競爭我們歡迎,加劇的競爭最終會催生出更高品質的產品,受益的也是我們消費者。
只是我們希望這種競爭只保留在產品層面上,通過優秀的產品來打擊競爭對手,而不是通過某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運用營銷手段來進行擴散,轉變成針對某品牌的輿論攻擊。這種“瓜”我們吃一次或許還會感受到一些新鮮感,但吃多了肯定是讓人不舒坦的。對於廠商們而言,與其將經歷花在相互攻擊上,不如將產品打造的更精緻一些,通過打造高品質的產品來提升品牌形象。
回顧本次發生爭執的兩款電視產品,其實它們的定位、產品理念、售價等方面根本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這樣的兩款產品能引起如此巨大的爭論,或多或少還是背後的品牌因素和營銷因素在作怪。小米根本沒有必要開炮,榮耀也沒必要自降身份去應戰。
作為吃瓜群眾是看熱鬧不嫌事大,作為消費者我們則希望廠商們能少一些營銷上的套路,多一些產品的品質,多一些產品的透明資訊,無論是電視或是手機,在整個消費類電子市場中,我們都是如此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