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導讀
•叮咚買選單筆訂單毛利率如何達到32.1%?
•叮咚買菜業務量快速發展擴張祕訣是什麼?
•客單價到65元后叮咚的想象空間還有多大?
正當外界普遍認為生鮮電商正在經歷寒冬時,叮咚買菜這家創業型公司,依然顯得意氣奮發。它的創始人樑昌霖今天面對全國媒體說道:“生鮮電商的春天來了。”
“一是因為農業處在巨大的轉型期,二是因為我們處在低毛利率的紅利期。”這是樑昌霖從整個生鮮電商化生意的大歷史趨勢,定義叮咚小歷史的結論。
2019年底是多家生鮮電商倒閉的時間點,但叮咚買菜似乎迎來了新的發展節點——1月2日正式搬進了新辦公大樓,緊接著舉辦公司年會,並邀請多家媒體前來總部參觀、交流。
例如,針對每日優鮮10億砸上海市場的壯舉,樑昌霖迴應:“凡是說花多少錢做某件事情的企業,通常都不會成功。2019年下半年,上海市場孵化了十多家買菜公司,現在看來,活下來的基本只有叮咚買菜和盒馬。”
針對倒下的生鮮同行,樑昌霖具體談及呆蘿蔔:“看一個企業能否成功,關鍵看它能否真正為使用者創造價值。呆蘿蔔的價值就是賣便宜菜,然後盲目追求規模,導致規模和效率不成正相關,賣便宜菜吸引的只是貪圖便宜的使用者,它並沒有為使用者創造真正的價值。”
此外,針對侯毅說的“前置倉模式不成立”言論,樑昌霖這樣說道:“同樣的事情,有人看到困難,有人看到機會,阿里剛剛推出生鮮前置倉菜划算,侯毅就這樣說,難道是宮鬥劇?”
當然,樑昌霖的重點不是迴應外界對於叮咚買菜模式的爭議,更多是闡述自己對前置倉模式的思考和實踐結果,並且,從他披露的成本模型來看,叮咚買菜還是有理由繼續跑下去的。
叮咚成長的祕訣:復購率+效率叮咚買菜於2017年5月正式上線,截至2019年12月份,單月營收已達7個億。目前在上海、杭州、寧波、蘇州、無錫、深圳、寧波6個城市開設了近550個前置倉,日均訂單量超過50萬單。而按照行業此前預估資料,盒馬現有200家門店,平均單店線上訂單4000左右(不含到店業績)。日均訂單量大概率超過80萬單。
也就是說,叮咚買菜平均每個前置倉的日單量達到909單。與此同時,據樑昌霖透露,與同行相比,叮咚買菜在新進入的深圳市場單量最高,超過盒馬,“深圳一天做六七萬單,在已進入的六個城市中排名第四,但增長速度很快。”
在這一資料模型下,樑昌霖透露了叮咚買菜的核心經營資料——即經營一年以上、日均單量在1000單左右的前置倉,平均客單價達到65元,每筆訂單的毛利率達到32.1%,刨去各項屢單成本(包括大倉及幹線運輸費用、前置倉成本、營銷費用),每單的營業利潤超過3%。
也就是說,在客單價65元,日均訂單量達到1000單的情況下,叮咚買菜的前置倉是可以賺錢的。
問題是,叮咚買菜是如何做到的?作為一個創業公司,它又是如何在巨頭的夾擊中快速生長?
樑昌霖透露,叮咚買菜的祕訣在於“復購率”和“效率”。
“對於生鮮電商,我們有和大家不一樣的認知和打法,第一個就是復購率為王。”
叮咚有一個計算公式:V=(a+b+c+……)*dn,V是規模、營收,a+b+c是流量,d就是復購率為主的增長因子,n就是多少次的購買。因為買菜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所以n這個值特別大。
但如果d這個數值有差別,即便是微小的差別,因為購買次數足夠高,兩者也會有驚人的差距。據了解,叮咚買菜的復購率在27個月、28個月後接近50%。
那麼叮咚買菜如何具備較高的復購率?樑昌霖認為,是由於叮咚買菜能夠給到使用者“三大確定性”,它們分別是品質確定、送達時間確定、品類確定。
品質確定是指,叮咚買菜要確保食材的新鮮和安全。樑昌霖舉到一個例子,叮咚買菜有免費送小蔥的習慣,但有一次很多使用者投訴沒有贈送小蔥,然後調查發現,是因為供應小蔥的基地在雲南,當天大霧延誤了小蔥的配送,而當地採購的小蔥品質又不符合叮咚買菜的食材標準,所以只能沒蔥可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叮咚買菜合作了更多的小蔥供應基地,保證小蔥一年四季都能及時供應。
品類確定是指,叮咚買菜只聚焦使用者的一日三餐,為此提供更加豐富的品類選擇。叮咚買菜曾率先上線活魚、活蝦的配送,樑昌霖說當時很多專家反對,認為損耗會很高,但叮咚買菜還是堅持上線這個品類,原因只有一點——使用者需要。
送達時間確定就是指30分鐘送達,在配送時效上給使用者確定性。
同時,為了保證這種確定性,叮咚買菜不惜違背電商平臺的傳統玩法。一般來說,電商企業的三大法寶是衝單、衝客單價、搞促銷。但叮咚買菜認為這種玩法會影響叮咚買菜的“確定性”,因此就從一開始決定“不衝單、不衝客單價、也不做促銷”。從而形成了“全程無亮點”的運營模式。
但就是這種看起來“全程無亮點”的運營模式,卻讓叮咚買菜收穫了使用者的高復購率,也是叮咚買菜在生鮮前置倉領域拔得頭籌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一天都做好確定性的工作,做好使用者服務,這就是叮咚的特點。”樑昌霖說道。
另一個決定叮咚買菜快速發展的因素,則是效率。叮咚買菜對生鮮電商的第二個重要認知就是——有效率才有生命。
樑昌霖認為,生鮮競爭是一個冰山模型,所謂的規模、收入只是露出海面的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冰山一腳,冰山的下面就是供應鏈能力,最下面是組織能力、財務能力、資料演算法能力、農業技術能力。
因此,外界所看到的規模、收入,決定性因素其實是大家看不到的“海面以下的部分”,這部分才真正決定一個電商企業的效率。
為此,叮咚買菜開始搭建高效的供應鏈網路,即走到源頭跟產地深入合作,繞開產業中低效的中間環節,自己做大倉分選、加工生產、幹線運輸、全自營前置倉和配送。
據了解,叮咚買菜32%的毛利率,是由3段低毛利率組成——從產地採購獲取6%的毛利率,大倉的加工、生產、運輸有8%的毛利率,前置倉有18%的毛利率,最終實現32%的毛利率。
於是,看似大家做的都是相似的生鮮前置倉,但有的人側重補貼拉新,有的人急於擴大規模,但叮咚買菜強調規模與效率的正相關,規模的擴大一定是伴隨效率的提升,即成本下降、毛利率提升,客單價提升,這樣才會是良性迴圈的生意模型。
“到家”與“到店”的生意邏輯不一樣即便如此,叮咚買菜面臨的爭議依然很大,因為相比於賺不賺錢的問題,投資人和業內人士還關注一個重要問題:前置倉究竟是生鮮電商的有效解決方案嗎?
因為在生鮮前置倉發展的同時,社群生鮮店也在快速拓展,代表企業如生鮮傳奇、錢大媽等。而且開在社群門口的生鮮店,可以天然獲取大量線下流量。而不像前置倉,需要想辦法尋找線上流量。
再加上傳統的電商邏輯是,流量即一切,沒有流量,任何商業模式也很難存活。
在樑昌霖看來,目前的生鮮企業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挑水”模式,包括做社群生鮮店的生鮮傳奇、錢大媽、誼品生鮮;到店自提的食行生鮮、呆蘿蔔;新零售業態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還有菜市場業態;另一類是主打30分鐘配送到家的生鮮前置倉模型,包括叮咚買菜、樸樸超市。
“到店與到家的生鮮企業,成長模型是不一樣的,線下店多是對數模型,而生鮮前置倉是指數模型,對數模型起步快,但天花板低,指數模型起步慢,但模式一旦成熟,增長迅猛。”樑昌霖說道。
他舉了一個數據,理想中成熟的前置倉,一天能達到2000單,假如每單客單價60元左右,一年營收是4300多萬,4300多萬是個什麼概念呢?中國高階的4星級、5星級酒店,一年的收入就是4000萬左右。
一般來說,擁有門店的生鮮企業,初期容易獲取流量,但因為服務半徑有限,也容易碰到增長的天花板。
生鮮前置倉的難點在於獲取流量,對於叮咚買菜這種初創公司來說,獲取流量的方式還很傳統,主要由地推小哥上門地推。但它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即用前文提到的“三大確定性要素”,來增強使用者與平臺的粘性,從而提高復購率。一旦使用者對平臺建立起信任,叮咚買菜的增長模型就會呈現指數增長。
“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生意模型,運營邏輯不一樣,增長曲線也不一樣,前置倉是指數曲線,而線下店是對數曲線。”樑昌霖說道。
但是,買菜毛利低不賺錢似乎也是行業共識,為此,不乏一些創業公司通過拓展品類來延伸到高毛利商品,但樑昌霖卻認為低毛利擁有巨大紅利。
一是低毛利商品比拼硬功夫,如成本管控、使用者體驗、效率提升等,錘鍊零售基本功。
二是賣菜這件事足夠高頻、剛需,容易成為社會基礎設施。樑昌霖希望叮咚買菜做成“自來水模式”,不僅觸手可得,而且覆蓋所有使用者。
三是巨頭也不擅長。巨頭們擅長做高毛利商品,但是對於低毛利的賣菜生意,市場上還沒有成功的範例,也因為這個原因,叮咚買菜如果做成這件事,就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關於有人問到現在的上海是全國生鮮電商化競爭最激烈的城市,所有競爭對手都來上海要決勝高下時,樑昌霖很直接了當的說:“叮咚買菜(在上海)的市場份額是對手的10倍”。
叮咚買菜的想象空間樑昌霖今天的迴應,至少說明了叮咚買菜實現快速增長的一些原因,但這種模式有多大的成長空間?能否做到他所期望的單倉日均訂單達到2000單的效果,還有待時間去證明。
不過,目前叮咚買菜主要進入的是上海、深圳、杭州等購買力較強的城市,對於三線以下的城市,能否實現65元的客單價,目前看還是存疑的。
樑昌霖表示,接下來叮咚買菜會深耕好已經進入的區域,未來的想象空間重點就在復購率。他認為,隨著使用者線上買菜成為習慣,復購率有望進一步提升,而復購率提升,相應的營收規模、毛利率也會有進一步提升。
“目前叮咚買菜能做到每位使用者月均單量4到5次,2020年的目標是,每位使用者月均單量達到6.5次。”樑昌霖表示。
此外,相比於其他平臺會擴充高毛利商品,樑昌霖表示當下叮咚買菜還是會專注買菜這件事情,前置倉SKU數依然保持在1800個左右,未來也會根據區域的使用者需求進行商品汰換,但嚴格遵循“進一件商品就出一件商品”的原則,保證SKU數恆定,也保證賣菜這件事不變質。
生鮮電商迎來“轉折點”經過2019年年底多家生鮮電商的倒閉,很多人都認為這個行業迎來了寒冬,但樑昌霖不這麼認為,他認為生鮮電商迎來的其實是春天。
顯然,生鮮電商經過十多年的探索,不管是農業上游,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還是消費者心智,其實對比幾年前,都是有很大不同的。
現在,生鮮電商的模式早已不是當初的“今日下單,次日送達”的模式了,30分鐘配送到家已經成為備受使用者青睞的生鮮模式,尤其是年輕使用者,線上買菜正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而整個農業產業結構的變革,也為生鮮電商的發展帶來機遇。
首先,發生在農業上游的變化。隨著土地流轉,越來越多的大型、現代化農業企業出現了,而大規模的農業企業有能力提供品質、安全的農產品。
其次,隨著盒馬、叮咚買菜等新零售業態的快速發展,採購規模的增加,倒逼上游端提高品質和服務。
第三,中國農業面臨巨大的轉型機遇。從農業上游端的變革,到物流等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農產品開始在標準化、品質方面提升,這種變革給了叮咚買菜們更多的想象空間。
但整個中國農業的變革會是一個較長的時間週期,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也因此,生鮮電商的春天可能剛剛開始,不排除未來依然會有很多企業倒在探索之路上。因此,2019年倒閉了一批生鮮電商企業也屬正常,更重要的是,這個賽道依然有生鮮企業在快速發展、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