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全稱Internet Data Center,是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資料中心,也是我們最常提起的,最為熟悉的。無論你要用網際網路做什麼,都離不開IDC,這是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
IDC究竟做的是什麼事情?如果用蓋房子來比喻的話,大致可以分為幾個型別。
第一種屬於在自己的土地上蓋自己的房子,自己要住,如果有多的可以租給別人,這就對應的是電信運營商,比如電信、移動、聯通;
第二種是自己沒有地,租別人的地,蓋自己的房子,透過收租來賺錢,這就是IDC廠商,比如世紀互聯、鵬博士、萬國資料等;
第三種屬於自己有需求,但是嫌租房子太貴,乾脆自己蓋,一邊可以自己用,一邊還可以出租給別人,這就是網際網路大廠,比如BAT、Facebook、微軟等。
剩下的就是普通純粹的租戶,比如政府機構、銀行、各類中小企業等。
IDC是伴隨著網際網路不斷髮展的需求而迅速發展起來的,為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企業、媒體和各類網站提供大規模、高質量、安全可靠的專業化伺服器託管、空間租用、網路批發頻寬以及ASP、EC等業務。
IDC還可以出租虛擬主機業務、資料儲存服務、系統維護、頻寬管理、流量分析、負載均衡、入侵檢測、系統漏洞診斷以及其他支撐、執行服務等。IDC不僅是資料儲存的中心,還是資料流通的中心,它出現在網際網路中資料交換最集中的地方。
IDC市場,玩家們的表現如何?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尤其是伴隨著手機智慧化帶來的傳輸資料量的大增,整個IDC市場一直處於增長狀態,年增速一度超過30%,2020年,在新基建政策的加持之下,國內IDC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資料,目前來看,我國IDC市場格局還是以運營商為主,憑藉其網路頻寬和機房資源優勢,運營商市場份額佔比超過60%。不過運營商的資料中心雖然體量比較大,但它大部分都是自用的,其他的機房遍佈全國,在核心城市的IDC資源佈局不多,且客戶較為分散,市場化程度並不算高。其餘的市場就以第三方IDC廠商為主,主要為滿足核心城市的IDC需求。
在經歷了十年高速發展後,資料中心產業並沒有衰落的跡象,不過從資料上來看,從2015年到2019年,IDC市場的增速一直在放緩。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網際網路大廠親自下場了。
2020年,BAT相繼加入自建資料中心的行列。
2020年4月20日,阿里雲率先宣佈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元,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麵向未來的資料中心建設。7月31日,阿里雲宣佈位於南通、杭州和烏蘭察布的三座超級資料中心正式落成,陸續開服,將新增超百萬臺伺服器,輻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經濟帶,加速新基建建設。截至目前,阿里雲已在全國建設了五座超級資料中心。
不僅如此,2020年5月26日,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對外宣佈,騰訊未來5年將投入5000億元,用於新基建的進一步佈局,其中在資料中心方面,騰訊將陸續在全國新建多個百萬級伺服器規模的大型資料中心。7月3日,騰訊清遠雲計算資料中心正式開服,整個資料中心叢集規劃容納伺服器超過100萬臺,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資料中心叢集。
百度也在6月19日宣佈,未來10年將繼續加大在人工智慧、晶片、雲計算、資料中心等新基建領域的投入,預計到2030年百度智慧雲伺服器臺數超過500萬臺。
究竟是什麼吸引了網際網路巨頭也來分一杯羹?
從需求方面來看,5G的到來將進一步催生對於資料處理的需求,資料中心的建設需求將持續居高不下。網際網路公司的資料中心規模與業務規模成正比,有了需求再擴容資料中心,資料中心將會呈現碎片化,運營成本高,難以滿足長遠發展。而且網際網路巨頭主要看中的是資料中心背後的雲計算,傳統資料中心的裝置並不適合雲資料中心的發展,自研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將控制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更能夠降低成本。
網際網路大廠的加入是否會改變IDC格局?
在過去的這些年裡,資料中心的格局一直沒有大的變化,隨著5G、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傳統資料中心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再加上網際網路巨頭自建資料中心,儘管資料中心建設一直處於增長狀態,但是第三方IDC廠商的業務增長情況卻不容樂觀。
未來, IDC廠商的空間可能會進一步被壓縮。
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資料中心市場的格局有望變成雲計算巨頭引領、IDC服務商跟隨的局面。不過,IDC廠商也並非沒有自己的優勢,他們在資料中心運維、伺服器託管等領域的深刻積累,以及數十年來的資料中心建設所佔據的地理位置優勢也是新入門的玩家所不具備的。
2021年資料中心的發展趨勢
隨著企業開始在邊緣、雲等地方需要更多的處理能力,未來資料中心可能會出現大規模增長。不僅如此,由於5G,人工智慧等技術的不斷滲透,新時代下的資料中心的定義也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
資料中心加速:應用加速將從CPU轉移到GPU,基於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單元(DPU)的SmartNIC將加速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服務,如網路、儲存和安全,GPU和CPU的加入能夠提供額外的安全性、虛擬化和可擴充套件性,同時釋放CPU。
新的資料中心架構將利用軟體定義的、硬體加速的虛擬化,從而提供可管理性、安全性和靈活性。它還將支援容器,從而簡化AI框架的採用和管理。
根據Gartner的最新預測,到2021年,全球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終端使用者支出預計將攀升至2,000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6%。GPU和DPU將成為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並將顯著提高效能、效率和安全性。
轉型5G:5G將帶來全新的能力和商業機會。這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將會看到企業開始利用AI、5G和新的計算平臺,它們是完全由軟體定義的,能夠幫助企業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技術,並快速部署新的服務和業務模型。
混合雲:除了將某些工作負載轉移到公有云之外,公司還在資料中心設計自己的私有云,以控制專用的私有網路和虛擬化基礎設施。因此,現代資料中心有望提供諸如低延遲網路、內建虛擬化和容器平臺等功能,甚至提供對資料庫和其他高階應用程式的本地支援。
整個資料中心將轉變為一個龐大的軟體可程式設計計算單元,可以作為服務提供和操作。現代資料中心不僅可以用於高效能計算和深度學習,還可以用於資料分析,遠端工作站和應用程式虛擬化。
參考:
http://www.hexinmi.com/news_detail/aid/379.html
https://www.networkcomputing.com/data-centers/ai-5g-how-global-trends-will-transform-data-centers-2021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4369448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698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