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此前公安機關開展APP違法採集個人資訊集中整治,下架整改100款違法違規APP,其中不乏眾多銀行及金融機構。現在一個月時間過去了,部分銀行已經完成了對隱私條款的更新。

撰文 | 張浩東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電商及移動支付的普及讓人們的消費體驗更加便捷。但隨著個人資訊的頻繁使用,也加劇了消費者個人隱私洩露的風險。

12月初國家網路與資訊保安通報中心釋出通報指出,公安機關在開展APP違法違規採集個人資訊集中整治中,下架整改100款違法違規APP,涉及到光大銀行、微店、天津農商銀行、天津銀行等。

公告資訊顯示,這100款APP存在超範圍讀取使用者通話記錄、簡訊內容,收集使用者通訊錄、位置資訊,超許可權使用使用者裝置麥克風、攝像頭等突出安全問題。

銀行完善隱私條款

《2019全國網民網路安全感滿意度調查統計報告》顯示,網民安全意識雖有進步,但仍有待加強,個人資訊保護成為熱點關注,37.4%網民認為網路個人資訊洩露非常多和比較多,58.75%的網民表示曾遇到個人資訊侵犯。

辦卡留電話、中介留電話、網購留電話、網上預約留電話…你的手機號在各種場景下被暴露無遺!資訊洩露等潛在風險一觸即發!

在去年央視3·15晚會上,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專家曝光評估工作中發現的違法違規收集個人資訊典型問題——過度索權行為。

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100款App個人資訊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中顯示,100款App中,超過九成App列出的許可權存在涉嫌“越界”,銀行及金融機構成為重災區。

以光大銀行為例,整改前,《中國光大銀行手機銀行隱私政策》相關條款顯示,“個人敏感資訊”一項中列出的“其他資訊”,包括個人電話號碼、性取向、婚史、宗教信仰、未公開的違法犯罪記錄、通訊記錄和內容、通訊錄、好友列表、精準定位資訊、網頁瀏覽資訊等14項內容。

使用者隱私安全保障需加強

曾有知名網路公司負責人放言稱,中國人樂意用自己的隱私來換取各種便利。個人資訊及隱私都不應該且不允許被肆意侵犯、買賣。根治個人資訊買賣鏈條,亟待完善法律法規,加大管控、處罰力度,徹底改變個人隱私資訊買賣違法成本過低的現狀。

此前,全國資訊保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了《資訊保安技術 移動網際網路應用(App)收集個人資訊基本規範(草案)》,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也意味著, App收集個人資訊有了“國標”。

檔案中明確要求,當用戶同意App收集某服務型別的最少資訊時,App不得因使用者拒絕提供最少資訊之外的個人資訊而拒絕提供該型別服務。

此外,監管應督促App開發管理者根據App的核心功能和擴充套件功能明示個人資訊收集範圍,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開發管理者應儘可能少的收集消費者個人資訊,並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消費者個人資訊保安。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蘋果商店有多吸金?2019年銷售額高達500億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