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你一共花了多少錢?
支付寶的年度賬單出來後,便引起了熱議,不少人晒出自己的“戰績”,重點只有一個:
我哪來的這些錢?
我咋花了這麼多錢?
我有這麼多錢嗎?我怎麼不知道?
我咋不記得我賺了這麼多?
可結果就是花錢如流水,掙錢如抽絲,年底口袋空空,什麼都沒存下來。
心痛無比的我打算上網找找安慰,卻發現大傢伙都一樣:
@要很努力鴨:
年收入3w,消費10w。
@章魚抱緊小丸子:
大四,我明明貧窮的連個iPad都買不起的人,花了17萬。
@望飛:
工資6K,一年花了300w,我哪來的錢?(不過好歹也回本了哈哈哈)
@羅裡吧嗦阿甜啊:
忙了一年,手裡只剩五千塊…支付寶年賬單八萬多...
這一張張的年度賬單背後,是同樣的問號臉,也體現出了很多人在消費上的很多問題:不記賬、花錢沒有概念,支出大於收入。
還有部分年輕人,被現在的消費主義鼓吹,超前消費、透支消費,追求理想中的精緻生活,導致負債累累。
2之前綜藝節目《奇葩說》上有一道辯題,叫“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
“精緻窮”的大概意思就是為了精緻的生活一擲千金 ,表面上是過著精緻的生活,實際上銀行賬戶裡的錢已經所剩無幾。
曾經網路上有一條新聞,說的就是如此的一個現象。
一個女大學生即使宿舍唯一整潔的地方只剩下床單,也要秀出自己一頓加上了濾鏡的經典Ins風早餐。
即便雜亂無章的桌面已經擺不下幾瓶化妝品,也要用濾鏡營造出北歐貴族梳妝檯的氣氛。
實際上,“精緻窮”和“富態窮”其實並無二致,兩者本質上都是為自己的“慾望”買單,無論花錢的原因是想變美變自信,還是因為解壓等等。
當慾望被滿足的時候,人的精神上都會產生快感。
美國《醫學日報》曾刊文稱,綜合多項研究,購物時人們的大腦中釋放的多巴胺會增多,而多巴胺能讓人處於愉悅的狀態。有的人就是為了這種感覺,甚至不惜付出所有。
就像當時的嘉賓楊超越說:“我剛出來打工的時候,看上一條700塊的裙子,那時候的我,一個月工資只有800塊,但我還是買了那條裙子,之後的一個月,只能喝粥度日。”
蔡康永問:“你後悔嗎?”
楊超越回答:“不後悔,那一剎那,感覺自己像擁有了全世界。”
很多人在買完的那一刻也是有如此的感覺,可是多多少少我們都會有失控的時候。
武漢的一名女大學生,因為買東西借了6萬的網貸,還不上的她只好去賣卵賺錢,最終卻差點失去了性命。
心理學上有一個叫“棘輪效應”的名詞,是指人們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往上調整,而難於向下調整。
一開始你可能只是想要一支口紅,後來就想要全部色號的口紅;
你可能只想要一款遊戲機,後來就想要全部的遊戲面板。
人的慾望會不斷地膨脹,但慾望越來越大的時候,就再也無法控制了。
看看那些月月叫囂著吃土,卻又不停地剁手的年輕人就知道:一旦走上了“負翁”的道路,就會越來越難回頭。
3年底了,你有存款嗎?
去年有個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年輕一代(35歲以下)近6成沒有存款。
若按照平均值的話,90後平均存款只有800,而00後卻是90後的兩倍多。
3000塊的戴森吹風機,2000塊一支的精華,幾萬塊的LV.......一頓操作猛如虎,買完之後狂叫苦。
一個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故事。
一個剛上大學的妹子,被舍友說她不精緻太粗糙,就跟著她一起升級為中產消費觀。
從超市洗髮水變為只用卡詩最貴的洗護,從喝速溶咖啡,變成幾十元的星巴克咖啡。
化妝品要用輕奢的,衣服要穿大牌的。
但她忽略了,那個精緻的舍友,其實是出身於中產家庭,她本身就有能力支撐得起自己的“精緻”。
如果沒這個能力也要過上這樣的生活怎麼辦?借!
據統計,截止2018年底,中國有2243萬人在網貸平臺借過錢,這些網貸平臺累計借出8萬億人民幣。
想買就買,寧願花著提前透支來的錢,也要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似乎成了當下年輕人的普遍心態。
但花錢一時爽,還錢火葬場。
很多時候,在內心慾望的慫恿和蠱惑下,人的理智會越來會模糊,一旦興奮起來,身體激素便會上湧,影響大腦正常判斷。
等後來冷靜下來,才發現自己所買的東西,實際上沒什麼用。
而被刺激消費的後果就是:剁手多瘋狂,後面的生活就有多痛苦。
這些年輕人,一點一點地被內心可怕的消費慾和虛榮欲,一步步拖入絕望的深淵。
一個人想要活得體面本沒有錯,不想將就生活也沒有錯,可是這些人錯就錯在,在自己最沒有能力的時候,卻沉迷於這種虛無的體面。
在本該可以用精神食糧去補充自己的時候,卻選擇了用物質去填補內心的空虛。
4之前做過一期話題:“如果你給五年前的自己發條簡訊,你會說什麼?”
有個粉絲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讀大學的時候,談了一個女朋友,我總想給她送一些名牌禮物,因為她告訴我,她的前男友都是送這樣的禮物。
兩個人在一起,我的花銷特別大,而且我自己也喜歡買一些名牌衣服,甚至還買了個無人機。
當時學校裡很多人都羨慕我,以為我是富二代。
其實不是,我父母只是普通上班族。我一個月1800的生活費,但完全不夠,全靠網貸支撐。
最高紀錄,一個月要還7個網貸APP的錢,經常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
最後我還不起了,休學了。也和女朋友分手了,聽說她還在學校繼續讀書,又交了新的男朋友。
如果,真的能給五年前的自己發簡訊,我一定要告訴自己不要那麼貪圖享受,不能愛慕虛榮,不能沾染網貸,會害死人,甚至會毀了整個家庭,毀了幾代人!
有慾望不可怕。
相反,適度的慾望和野心,是鞭策你前進的動力,一個人只有在有目標、夢想的情況下,能夠堅定不移的往前走。
但可怕的是“失控”的慾望。
我不是不贊成消費,編輯部的同事在買買買的時候,我也會買。
“適度的愉悅”能令人的精神更加飽滿,同樣“適度的消費”也是。
消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快樂,但快樂也不止有一種,精神上的快樂也是。
當年的我們買不起大牌,看一本破爛的漫畫書也覺得很快樂;
當年的我們吃不起山珍海味,媽媽的燉排骨湯同樣美味.......
看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在家裡泡泡茶喝不快樂嗎?
縱容自身慾望,不懂節制,到最後哭的人還是自己。
理性消費,做好每月存多少錢的規劃,記好每一筆賬,懂得理財知識,為未來的自己做打算,這才是現在的你最應該考慮的。
同時也要放平心態,拒絕攀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與自己相匹配的,舒服的,不要與他人攀比,尤其是比自己有錢的,沒必要。
生活嘛,總得適度而行。
願大家理性消費,多存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