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作為一個資深的網際網路吃瓜群眾,

大抵都深知網際網路APP的尿性——不給許可權不給用。

就比如黑馬曾使用過一款第三方的指南針APP,

結果除了必要的位置資訊之外,

它還要求獲取通訊錄和簡訊許可權~

不給?

APP直接強行停止不執行!

(非當事APP)

不過一個去水印的軟體通訊錄、電話、位置啥的怎麼全都安排上了?

嗯?

黑馬曾一度很好奇,

難不成你這指南針APP還可以打電話發簡訊麼?

打沒打電話不知道,

反正黑馬後來才發現這玩意莫名奇妙的,

自己訂購了一個移動的什麼遊戲包,

扣了黑馬幾十塊錢話費~

上網一查,好傢伙,

跟黑馬有著相同遭遇的人還不少!

(大概率和黑馬一樣遇見惡意軟體了)

在早年,黑馬身邊的朋友基本上

都遇見過APP亂扣費的情況,

雖然現在多有改善了,

但是APP違規收集使用者資訊又成了一個難題。

在2018年的11月29日,

中國消費者協會開展了

App個人資訊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活動,

在對10類共100款App進行綜合評測發現,

10類App均涉嫌過度收集或使用使用者個人資訊,

其中,“位置資訊”、“通訊錄資訊”和“手機號碼”等

是過度收集或使用個人資訊最常見的內容。

不給許可權不給用,

給了許可權又濫用。

哎,作為使用者的我們實在是太難了……

不過好在這種難

馬上就不需要我們承受了:

2019年12月30日,

國家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四個部門聯合釋出

《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行為認定方法》。

(以下簡稱《方法》)

《方法》旨在為監督管理部門

認定APP違法違規

收集使用個人資訊行為提供參考,

為APP運營者自查自糾和網民社會監督提供指引。

換句話說就是,

關於APP是否存在過度收集使用者資訊的行為,

我們可以直接通過認定方法來判定了。

就拿我們新下載需要登入的APP來說,

如果它沒有彈出一個使用者協議,

讓使用者去閱讀隱私政策的行為,

那麼這個APP就可以被認定為“未公開收集使用規則”。

另外,如果我們僅使用軟體的位置資訊

而軟體卻在強行獲取裝置通訊錄的話,

APP也可以被認定“違反必要原則,

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資訊”。

可以說,這次釋出的《方法》

為APP這個行業敲響了警鐘,

這意味監管部門今後的執法開始有法可依,

同時在《方法》監管下,行業會更加的規範。

當然,相關部門也應該推動相關政策的立法,

讓違法的公司能夠有相關被處罰的措施。

或許有那麼一天,

第三方的桌面軟體

不會一個勁的想要獲取你的位置資訊,

第三方的天氣軟體

也不會一個勁的讓你給它通訊錄許可權,

大家各司其職,

只獲取功能執行必須的許可權。

在你理直氣壯的拒絕讓它們獲取許可權之後,

它們不會“傲氣”的停止執行,

這一天,才是APP開始規範的一天~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Python實現人事自動打卡!還怕忘記打卡被叼?自動簽到與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