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第一天,國內知名球鞋轉賣平臺“毒”正式宣佈改名“得物”,使用者仔細一讀會發現:其實並沒有改名(手動狗頭)。
不過,改名“得物”,使用者一下對APP業務範圍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尤其是對以前不知道“毒”為何物的使用者來說。
得物App官方也介紹稱,新品牌名“得物”更具清晰指向性,大大降低與新使用者的溝通成本,此次也僅限於品牌名稱升級,業務層面的定位方向與服務流程等均不做調整,依然是潮流電商和潮流社群兩大類。
也就是說,2020年,“得物”依舊要靠炒鞋撐起半邊天?
改名有深意“毒”變“得物”,雖是一字變二字,但兩者發音關聯性極強,這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使用者的記憶成本,也降低了接受門檻。
新使用者第一次看到“毒”的時候,對其提供的服務是模糊的,“得物”在名稱上也再次加強了APP的商品屬性,給外界帶來更清晰化的品牌認知。
使用新名字後,不難聯想官方有從鞋領域拓張的野心。
官方也表示,“得物”正持續引入頭部運動潮牌入駐,比如羅志祥、汪峰、陳赫等明星將在得物APP發售其主理品牌。
同時,“得物”弱化了電商屬性,似乎更強調內容,以此引導使用者種草,進而為電商平臺導流。
具體來看,“得物”的介面也頗似男版小紅書。APP首頁底部標籤分為得物、購買、服務三部分。其中“得物”標籤裡是內容資訊流,“購物”則是電商,“服務”是原有的球鞋交易、鑑定等內容。
不難發現,以後“得物”將在內容上尋求新突破。
炒鞋,2020走到冬天品牌升級,擴寬原有範疇的真正原因,恐怕還在於曾經的炒鞋已沒有那麼紅火了。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8月,毒APP註冊使用者1個億,DAU大約800萬,目前其估值也超過10億美金,在球鞋交易細分領域中處於領先位置,可謂一家“毒”大。
但過去的一年,伴隨著“炒鞋”火熱,爭議也隨著而來。比如,得物APP平臺上的假貨問題,鑑別高佣金受質疑、更嚴格的監管等困擾著這個平臺,去年還曾一度保守鑑定事故、“暗箱操作”等負面新聞困擾,口碑搖搖欲墜。
最重要的是,大環境也不容樂觀。
炒鞋在2019年,已被逐步證實就是場人為的“割韭”遊戲,人民日報帶頭呼籲“鞋穿不炒”,年末NBA又爆出負面新聞,這些都給“炒鞋”的未來發展蒙上陰影。
隨著市場降溫,“炒鞋年入百萬”神話失靈,許多“炮灰”賣家退出了鞋圈,還曝光了不少“炒鞋”交易內幕,看清真相的買家也正變得冷靜,為一雙限量球鞋豪擲千金的瘋狂“燒錢”行為越來越少。
“得物”知道,“炒鞋”凜冬已至,並且還會停留在此很長一段時間,2020難看到其“翻身”景象。
再加上“得物”又有競爭對手nice好贊、get、有貨UFO以及StockX等APP紛紛以評測機構+電商平臺的姿態野蠻生長,內憂外患中的“得物”也不得不開始思考2020新的業務增長點。
改名,就意味著自我洗牌,不妨期待一把2020“得物”能去“毒”新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