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海
中國公共網路志願者2019.10.04日
1、消費者是生產者嗎?
在傳統市場,消費者就是消費者。生產者就是生產者。
在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界限正在被打破。
在使用抖音的過程中,在幫抖音生產內容,在幫抖音優化演算法指引方向。
在使用百度的過程中,在幫百度優化搜尋引擎的演算法,為百度的人工智慧輸送原材料。
在使用滴滴、特斯拉的過程中,在幫助滴滴、特斯拉輸送資料和材料,使其無人駕駛更進一步。
.......
客觀上,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界限已經突破,
主觀上,我們的認知還停留在:生產者就是生產者的階段。
會帶來的結果:我們睜開眼睛就為網際網路公司打工,真正的自由的休閒時間會不斷被壓縮。
2、谷歌是媒體嗎?
在20年前,我們認為谷歌不是媒體。因為谷歌不生產內容,沒有媒體牌照。按照傳統的標準,它不是媒體。
6年前,我們認為它不是。現在我們認為它是。
6年前,我們認為它不是,但現在我們認為它是。
透過現象看本質:所有資料(數字、文字、影象、視訊)都是由1/0構成的。
從技術角度看,所有網際網路平臺都包含了所有的屬性。
要開啟這些屬性,只是功能模組的增加。
消費者是上帝,消費者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找到他們所需的內容。
這個內在要求會促使:超級APP會不斷開啟功能模組,使自己的屬性標籤不斷增加。
試想,如果市場中有幾十個,甚至幾百個APP被廣泛使用,會帶來什麼結果?
答案很明顯,每個人要浪費大量時間熟悉和切換應用,按照每人每天浪費10分鐘,1年的浪費會是驚人的。
10億人乘以(1/6小時)乘以(365天)=608億小時=25億天=694萬年生命的浪費。
因此,谷歌說:網際網路的天然屬性就是壟斷的。
如果換一種持股方式,變為全民持股,網際網路的天然屬性將很自然的變為統一的。
7、手機是基礎設施嗎?
如果是傳統手機,手機並不是基礎設施。
但如果是智慧手機,手機就會變成所有領域、所有基礎服務的基礎設施。
原因:透過現象看本質,所有非實體商品的服務都可以構築在0/1資料之上,
比如,金融的服務,比如,寄生在金融之上的稅收服務,比如寄生在金融之上的各種收費服務,比如.....
傳統的基礎設施的成本是企業自己買單的,但智慧手機這個基礎設施則是消費者買單的,對創新企業而言,等於是零成本的基礎設施。
零成本對應著最高效率,高效率取代低效率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
因此,無論傳統服務企業如何抗拒,都無法逆轉所有基礎設施向智慧手機上轉移的大趨勢。
即,未來,智慧手機會變成超級的、統一的、底層的基礎設施。
智慧手機是誰的?消費者的。
既然是消費者的,是不是消費者身份應該轉變成投資人呢?
是不是消費者的投資人身份應該被承認呢?
承認方式是什麼?是不是分股到戶,全民持股,股產提貨權?
8、為什麼要突破認知的邊界?
軟體替代白領,機器替代藍領。
智慧化的結果,全民傳統的生產者身份被軟體和智慧機器替代。
因此,我們要重新定義什麼是生產者和投資人,否則,未來大部分人會因傳統的定義而失去價值。
或者說失去參與市場創新的權力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