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雙流這家企業厲害了!

去年12月,一顆名為“科幻世界號”的AI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顆屬於科幻迷們自己的衛星由咱雙流的民營航天企業參與聯合研製。

創辦這家企業的初衷是什麼?

未來還有什麼計劃?

成都國星宇航公司

將建設中國首個“人工智慧星座”

該星座將由192顆衛星組成

衛星配備智慧化大腦系統

能夠大幅提高衛星的資料處理能力將

推動中國衛星資料產業的智慧化、商業化發展

1年半團隊發展到80多人“科幻世界號”一飛沖天

據悉,截至去年12月,這家成立於2018年5月的公司已順利完成了6次太空任務,研製發射了9顆商業衛星,其中包括全球首顆AI衛星。

目前中國的航天發射場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四處。“我們發射的都是第一地球軌道衛星。”據趙巨集傑介紹,國星宇航前5次發射任務都在酒泉執行,“科幻世界號”則是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

“我們成立一年半的時間,從人員規模上來說,目前已經突破了80人。”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高階副Quattroporte趙巨集傑說,整個團隊的年齡在30-35歲之間,是一群年輕的航天人。

趙巨集傑

也正是因為這群年輕人對科幻、對宇宙的熱情,促成了“科幻世界號”的誕生。“能和《科幻世界》合作,令我們很多人都很興奮。”趙巨集傑指指身後的《科幻世界》雜誌說,“就像我,從小就只買《科幻世界》和《體育週刊》兩本雜誌。”

(△科幻作家劉慈欣現場為“科幻世界號”衛星打call)

去年11月,國星宇航與《科幻世界》雜誌社在第五屆中國國際(成都)科幻大會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科幻世界號”AI衛星,在IP合作、專案運營、產品開發、內容共建、公益教育等方面進行持續深入的合作。一個月後,在劉慈欣、何夕、謝雲寧、寶樹、楊晚晴等中國著名科幻作家的見證下,“科幻世界號”一飛沖天。

為什麼紮根成都? 搶佔西南市場空缺

談起創業初心,趙巨集傑表示:“我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本碩博都學通訊工程,畢業以後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直從事航天科技研發工作。”團隊裡的另外幾位聯合創始人也多和他一樣,原本工作於“國家隊”。

2016年,國務院新聞辦發表《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航天科研生產、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資訊產品服務、衛星運營等航天活動,大力發展商業航天。這讓像趙巨集傑這樣想要更大個人發揮舞臺的航天人才有了更多選擇。

為什麼千里迢迢來到成都呢?他表示,是在人才、市場、產業配套綜合考量下,公司決定落地成都。其實,在航天人才儲備方面,成都相比北京、上海還有一定差距。但是,立足成都,對於企業在西南市場的開拓,具有先天性的優勢,“西南這塊市場基本上是空白。”

同時,四川省、成都市和雙流區及高新區在公司創業初期都給予場地租金減免、“蓉漂計劃”等鼓勵支援,讓這家年輕的公司迅速成長。

3-5年發射192顆衛星 望成為成都產業龍頭

從國家頂層設計而言,商業航天跟國家航天相輔相成,國家航天把重大航天器推往高精尖的發展方向,商業航天則去承擔更低成本、回報率更高、更貼近人民生活的航天任務,如遙感衛星多星組網等。

“商業航天產業在成都的發展算是剛剛起步。”對於發展前景,趙巨集傑比較樂觀。成都雖然還沒有商業航天的龍頭企業,但本地的軍工、航空、加工製造、電子資訊產業配套都較為齊全,具備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土壤。

據悉,國星宇航通過攻克單星智慧化、多星網路化等關鍵技術,構建完全自主可控的全球首創全棧AI衛星網路和THz星間通訊網路技術體系,形成防務級、城市級、行業級、消費級等多層級衛星網路的產品及服務。國星宇航計劃用3-5年建設一個192顆對地觀測衛星星座。

產業的發展要有龍頭企業牽引,趙巨集傑告訴記者,國星宇航在成都尚屬獨一家,希望未來能夠真正發展為本地龍頭企業,帶動航天產業鏈上下游的叢集發展,建立生態圈。

編輯 馬榕駿

稽核 周星雲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AppStore今日限免6款App(20200110)第1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