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openEuler開源社群正式開放原始碼及開發測試環境。
在去年9月召開的2019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宣佈了openEuler作業系統開源的時間表,到openEuler作業系統原始碼正式開放,短短三個月時間,作為主要籌備方的華為就兌現了對業界的堅定承諾,這不僅是華為一以貫之堅持的“以行踐言”的體現,也標誌著openEuler社群開放運作邁出了堅實一步。
更關鍵的是,面向更為廣闊的未來,openEuler的正式開放,同樣還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的發展進一步點燃了助推的“新引擎”,更好的推動了計算多樣化時代的到來。
從速度到深度,openEuler開放背後
今天,全球正進入了一個開源的大時代。目前全球軟體行業有兩個重要的趨勢:一是“軟體現在吞噬一切”,每一家公司都正在變成一軟體公司;二是“開源也在吞噬一切”,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在使用和擁抱開源軟體。
資料統計顯示,80%的企業級作業系統是Linux;80%的智慧手機作業系統是Android;而在雲端計算領域,有超過78%的客戶採用開源軟體。可以看到,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市場,現在開源之道也都正方興未艾。
所以,當openEuler正式宣佈開放之後,最為興奮的也莫過於openEuler基礎設施團隊,當天晚上,他們在做年度總結時提到:“我們走到現在這一刻,是一件非常激動人心的事,很難想象的是我們要管理上千個程式碼倉庫,並保證它們能編譯通過,在這裡要非常感謝所有參與貢獻的人”。
確實如此,在歷經3個多月的開源準備後,openEuler正式開放,外界能夠直觀感覺到的是openEuler開源的速度,但背後也正是華為在伺服器作業系統領域近十年技術積累和沉澱出的深度,使得openEuler能夠按照此前公佈的開放時間表“如約而至”。
事實上,早在2010年,華為伺服器作業系統就已經在基於行業聯合創新的專案中誕生。隨後的2013年至2016年,原本只是為一個專案提供服務的伺服器作業系統,其使用範圍開始逐漸覆蓋華為自有產品,包括儲存、無線控制器、分組核心網網元等。
而從2016年至今,華為伺服器作業系統覆蓋範圍越來越廣,不僅華為的電信裝置,華為面向企業級客戶的多種硬體也開始部署和安裝,包括電信NFV、分散式儲存、TaiShan伺服器等在內的產品都已經開始使用華為伺服器作業系統,同時廣泛應用於運營商、政府、金融等行業ICT系統中。
不僅如此,華為也是全球開源領域的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目前華為在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開源社群中擁有十多個董事席位,及200多個TSC、PTL、Committer席位。此外,作為Linux基金會白金成員,華為對Linux kernel累計貢獻數千補丁,從全球的Linux程式碼貢獻度來看,華為也一直排名前十。
由此可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華為在伺服器作業系統領域的“十年磨一劍”,以及始終堅持開源開放為本的精神,是華為在伺服器作業系統領域敢於“亮劍”的底蘊與底氣所在,更是openEuler以全新的速度實現正式開放的關鍵所在。
從深度到廣度,持續釋放開放紅利
據了解,本次openEuler正式開放後,今後在openEuler社群,社群參與者即可下載作業系統安裝映象或原始碼,快速了解並掌握openEuler作業系統的實現,深度參與到社群的創新和實踐,這也為openEuler社群開放運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具體而言:
首先,在openEuler社群建設方面,openEuler已搭建完成兩個組織倉庫,其中一個用於原始碼存放;另一個用於存放軟體包。目前,社群還擁有245個貢獻者,網站上也定義了將近20個SIG等,鑑於openEuler社群還處於籌備階段,相關的工作事項也處於動態的發展過程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主要籌備方,華為也強調會逐步開放在ICT基礎軟體領域的技術積累,未來將繼續把作業系統、編譯器/JDK等領域的基礎平臺能力開源至openEuler社群。
其次,除標準組件外,openEuler社群還孵化了A-Tune和iSula兩個開源子專案。
其中,A-Tune是一款基於openEuler系統開發的針對系統性能進行智慧自優化的軟體。我們知道,作業系統作為銜接應用和硬體的基礎軟體,如何調整系統和應用配置,充分發揮軟硬體能力,從而提升業務效能,對使用者來說至關重要。
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於執行在作業系統上的業務型別成百上千,應用形態千差萬別,對資源的要求各不相同;此外,作業系統作為基礎軟體,並非所有的系統能力都能通用;再加上隨著業務複雜度和調優物件的增加,調優所需的時間成本呈指數級增長,導致調優效率急劇下降,由此給使用者帶來巨大挑戰。
A-Tune的作用就在於,它通過使用AI技術,對業務場景建立精準的系統畫像,感知並推理出業務特徵,進而做出決策,匹配並推薦最佳的系統引數配置組合,由此使業務處於最佳執行狀態,相當於給openEuler系統加上了一顆“智慧大腦”。
以Web業務場景為例,A-Tune通過感知Web業務特徵,自動將加解密計算解除安裝到鯤鵬處理器的加速器中,從而降低CPU使用消耗,優化後Web服務端處理效能提升200%,對比其他處理器的吞吐量提升顯著。
而iSula,則是openEuler基礎設施團隊推出的一種雲原生輕量級容器解決方案。今天,如果說軟體正在定義世界,那麼容器則正在定義軟體的世界,這種說法從一個側面也證明了容器在當今軟體研發和應用領域的重要性地位。
在此過程中,開發者一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當部署高密度容器節點或資源敏感環境時,容器的基礎設施資源佔用超乎了想象;當大規模應用拉起或突發流量時,原本覺得夠用的併發速度卻成為了瓶頸,因此對開源容器引擎軟體進行輕量化改造就成了必選之路。
iSulad 容器引擎就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作為輕量化的容器底座,它可以為多種場景提供最靈活、最穩定、最安全的底層支撐,具備“輕、快、易、靈”等特點,並滿足ICT領域端、邊、雲場景的多種需求。
測試顯示,在記憶體資源佔用方面,100容器啟動情況下,iSulad比Docker所佔用的記憶體資源消耗下降68%;在併發啟動速度方面,100容器併發情況下,iSulad比Docker要快上35%。
截至目前,天津麒麟、普華基礎軟體、深度科技、中標軟體、中科院軟體所等眾多作業系統領軍企業和研究機構已經參與openEuler社群籌建,並陸續推出基於openEuler LTS(Long Term Support)版本的商業發行版。
客觀的說,軟體生態建設的難度,無疑比作業系統本身的研發更大。因為有生態,才能有應用,才能形成良性迴圈。而開源開放,無疑正是建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體系的基礎,這也正是openEuler能夠吸引眾多合作伙伴參與的重要原因。
從廣度到高度,點燃鯤鵬生態引擎
在我看來,本次openEuler正式開放,由此產生的價值和意義無疑是重大而深遠的,我們可以從可以三個維度來做觀察:
一是,openEuler正式開放,對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的構建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即重塑計算的新格局,並引領生態走向更廣闊的計算新藍海。
作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合作伙伴”戰略的重要一環,隨著openEuler的正式開放,也將會更大力度促進廣大社群參與者及上下游產業夥伴加入openEuler,由此加快推進計算產業生態發展,更好的使能行業創新。
二是,更進一步,開源開放已成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趨勢,它改變了以往技術開發和進化的模式,而相信openEuler更大規模的開放,也會對中國軟體行業未來的發展貢獻出更多的價值與作用。
現在,中國的軟體產業之所以能夠在世界保持較高的水平,特別是在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浪潮中能夠快速形成自己的能力,其實離不開對開源技術的採用,而如果未來要實現更好的技術“跨越”,就需要在基礎軟體層面,特別是作業系統層面進行更多的探索與實踐,那麼openEuler的正式開放,也恰好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契機與社群平臺。
三是,openEuler的正式開放,不僅是華為對開源精神的一種傳承,更表達了華為對於未來的一種渴望。可以預期,openEuler在開源的道路上還將砥礪前行,不論是在鯤鵬計算產業生態中,還是未來在整個開源領域,openEuler也將擔當和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從這個角度來看,openEuler的正式開放,鯤鵬的展翅高飛,正可謂“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