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要
OKR
OKR,是"Objective&Key Results"的縮寫。簡單來說,就是整個公司,團隊,和個人,都要設立目標(Objective),和衡量這些目標完成與否的關鍵結果(Key Results)
谷歌可能是實行OKR最著名的公司了。也正是因為谷歌,OKR才著名起來
你是某椒欖球隊的總經理,應該如何設定OKR呢?你可以把O(目標)設為:為球隊老闆賺錢。這很容易理解。那KR(關鍵結果)呢?你可以設為:第一,贏得超級碗冠軍;第二,比賽上座率達到88%
主教練的O,可以是你的第一個KR:贏得超級碗冠軍。那他的KR呢?第一,每場傳球碼數超過200;防守技術提高到第3;棄踢回攻碼數達到25
公關總監的O,可以是你的第二個KR:比賽上座率達到88%。那他的KR呢?第一,僱兩個特色球員;加強媒體宣傳;突出明星球員。
OKR,不解決績效考核問題。
谷歌的績效考核方式是:360度環評。什麼叫360度環評?簡單來說,就是你周圍的人,包括你直屬經理都會給你打分,最後加權算出一個得分。這個分數,決定了你的晉升,獎金,股票。
怎麼解決工程師的績效考核問題,整個科技界都沒有好辦法。大家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通過多方均衡,讓主觀打分,儘量接近客觀。
怎麼做呢?通過多人打分,讓直屬經理一個人的主觀,接近多人評價的客觀;通過更高級別組織對得分的再平衡,讓小團隊的,接近多團隊均衡的客
360度環評的績效管理,和OKR的目標管理,是前行的兩條腿,缺誰都會寸步難行。
前谷歌高管說:管理銷售團隊,流水線車間,能 KPI,千萬別用OKR。KPI是秒錶,OKR是指南針。指南針最重要的作用,是讓一個無法用數字考核的團隊,比如谷歌的工程師團隊,通過層層分解的目標、關鍵任務,向同一個方向前行。
實施OKR的四個關鍵
1,目標要有野心,關鍵結果要可衡量。既然不考核,設立目標時,應鼓勵大家挑戰極限。
2,最多5個目標,每個目標最多4個關鍵結果。這樣,才能聚焦。
3,目標從公司,到團隊,到個人層層分解。從上到下的OKR,總體上是包含關係。下級也可自定義OKR,但要與大方向一致。
4,所有OKR公開,透明。大家要知道彼此在幹什麼,確保方向一致,也給目標過低、結果過差的員工壓力。
SMART原則
什麼叫"SMART原則"?SMART原則,源自美國馬里蘭大學管理學及心理學教授洛克。
S-M-A-R-T這5個字母,代表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實現的),Relevant(相關的),和Time-Based(有時間限制的)
SMART原則最大的作用,就是讓“一干個人心中的一千個哈姆雷特”,必須變成同一個。
"SMART原則”刀法五式
第一招:Specific(具體的)
具體的,就是一刀砍掉模稜兩可。
比如"KR1:持續提高產品品質",什麼叫產品品質?沒有具體的界定,就無法評判、衡量與執行。你可以試把它修改為:消滅致命的產品缺陷數;降低嚴重的產品缺陷數;提高應用商店中APP的評分。
這就變得非常具體了。
第二招:Measurable(可衡量的)
可衡量的,就是一刀砍掉標準爭議。降低多少嚴重的產品缺陷數,算是降低?提高多少品質評分,算是提高?
我們進一步修改這條KR為:致命產品的缺陷數保持為零;嚴重的產品缺陷數減少50%;應用商店中APP的評分從4.1分提升到5分。
第三招:Attainable(可實現的)
可實現的,就是一刀砍掉不切實際。應用商店中АРР的評分,從4.1分提升到5分,這可能嗎?你看了一下應用商店排名前100個APP,發現沒有一個能到達滿分5分。這是一個不可實現的目標。
我們還要接著修改,這條KR可能應該是這樣:致命的產品缺陷數保持為零;嚴重的產品缺陷數減少50%;應用商店中APP的評分從4.1分提升到4.5分。
第四招:Relevant(相關的)相關的意思,就是一刀砍掉無關目標。應用商店中APP的評分,從4.1分提升到4.5分,真的和產品品質有關嗎?分數提升,會不會是新功能導致的呢?或者是因為使用者太喜歡新介面了?應用評分和產品品質有相關性,但還不足夠強。我們可以進一步改為:
致命的產品缺陷數保持為零;嚴重產品缺陷數減少50%;應用商店中APP的差評中,彙報產品缺陷的比率減少50%。
這樣,品質問題,就不會被設計問題所掩蓋
第五招:Time-Based(有時間限制的)
有時間限制的意思,就是一刀砍掉無限拖延。產品缺陷數減少50%,很好;差評中彙報缺陷的比率減少50%,也很好。但是,多長時間呢?1年之後實現,還有意義嗎?如果沒有時間限制,這個目標設定就無意義。於是,我們接著修改這條KR,加上時間限制:
致命的產品缺陷數保持為零;嚴重產品缺陷數在3個月內減少50%;應用商店中APP的差評中,彙報產品缺陷的比率,在3個月內減少50%。
什麼是"SMART原則”?大部分目標管理工具,無論是谷歌的OKR,還是微軟的CBI,Oracle的MOKR,都只是形狀不同的刀。
要用好任何一把刀,都必須學會一套叫做"SMART原則"的五招刀法:用Specific,具體之刀,砍掉模稜兩可;用Measurable,可衡量之刀,砍掉標準爭議;用Attainable,可實現之刀,砍掉不切實際;用Relevant,相關之刀,砍掉無關目標;用Time-Based,時間限制之刀,砍掉無限拖延。
PDCA迴圈
PDCA迴圈,又稱戴明迴圈。P-D-C-A這四個字母,分別代表:Plan(計劃),Do(行動),Check(檢查),Act(處理)。戴明是一位美國的品質管理大師,卻成名於日本。在他的幫助下,豐田公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豐田喜一郎說:戴明是我們管理的核心。日本甚至為戴明設立了品質管理領域全國性的最高獎:戴明獎。1980年,他的文章《如果日本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能?》,被美國國家廣播電臺(NBC)廣播,戴明終於在美國本土一舉成名。
他認為,高品質,不是來自基於結果的產品檢驗,而是來自於基於過程的不斷改善。後來,他的理念不但被用於品質管理,更被廣泛地用於企業管理領域。
PDCA迴圈的四個過程
第一,Plan(計劃)
你的緊急會議,其實就是一次計劃會議。嚴格來說,一個“戴明迴圈”式的計劃會議,有四步:1、根據現狀找出問題;2、根據問題找出原因、3、確定主要原因;4、針對主要原因,提出計劃。
這一部分,是大部分同學們最熟悉的。但是,一個PDCA迴圈式的“計劃”,一定要有"Who do what by when",也就是:“誰在什麼時間之前做什麼”,發給大家,而不是口頭佈置。
對於IT水平比較高的同學,強烈建議嘗試使用一些基於小組的任務管理工具,比如Teambition,釘釘,或者Outlook等,把每一條Who do what by when拆解,併發到他們的工作列裡。
第二,Do(行動)
行動,是最佔用時間,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因為有了計劃,以及基於計劃分解的,分配到每個人工作列裡的,有時間限制的具體任務,執行就變得責任明確、優先順序清晰。
第三,Check(檢查)
每一件交代出去的任務,就像一個扔出去的回行,最必須回到你 手上。這是PDCA的關鍵。
對於IT水平比較高的同學,強烈建議嘗試使用一些基於小組的任務管理工具,比如Teambition,釘釘,或者Outlook等,把每一條Who do what by when拆解,併發到他們的工作列裡。
第四,Act(處理)
把Act翻譯成“處理”有點彆扭,但這是為了區別於Do(行動)的。處理不是行動,而是總結成功經驗,制定相應標準,或者把未解決或新出現的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迴圈。
總結成功經驗,是“處理”這個環節極其重要的工作。比如得到有一個產品,叫“得到手冊",就是把得到團隊,和專欄作者,各個知識生產運營的“戴明迴圈”產生的成功經驗,變成運營標準。“得到手冊”每更新一次,整個得到平臺就滾動上了一個臺階。
把未解決或新出現的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迴圈,也很重要。這將保證,問題一旦出鞘,最終一定會被解決。除非大家決定主動放棄,否則不可能出現做著做著,這個問題再也沒人關心,從此不了了之的情況。
覆盤
什麼叫覆盤?哈佛大學的大衛·加爾文教授認為:“學習型組織”的診斷標準之一,就是“不犯曾經犯過的錯誤"。從即將結束的專案中,總結成功經驗,吸取失敗教訓,這就是:覆盤。
“覆盤”的四個步驟
第一,回顧目標
回顧目標,就是要準確、客觀地回答兩個問題: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的里程碑有哪些?
“我們的目標是不顧一切拿下這個專案。”這準確、客觀嗎?
這個目標很含糊,什麼叫“不顧一切”?準確、客觀的描述是:“我們要在10%毛利的底線內,拿下這個專案”。
那裡程碑呢?我們的里程碑,是3月底前拿下專案,6月份測試上限,9月份收回全款。
第二,評估結果
這一步很關鍵。通過同樣準確、客觀地描述結果,我們可以找到相對於目標的好的差異
(Highlight),和壞的差異(Lowlight)。
那結果是什麼呢?結果是:我們在2月底前拿下了專案,但測算的毛利率只有5%。因此,好的差異是:我們推動客戶提前做出了決定;壞的差異是:毛利率低於預期。
評估結果、描述差異時需要注意,不要忍不住分析原因,甚至提出解決方案,更不要忍不住指責、抱怨和撇清責任。
第三,分析原因
評估完結果,就要分析原因了。是什麼導致了好的差異,和壞的差異。
1,第一次使用了作戰指揮室(War Room)的管理方式,團隊合作的效果和效率都大大提升,導致專案方案極具說 力;
2,銷售嚴格執行“銷售漏斗”流程,發現了客戶對上線日期的擔憂,從而說服了他提前招標。
毛利率低於預期呢?大家經過對事不對人的冷靜分析後,覺得是因為:
1,專案方案內容變化太快,導致成本估算表更新速度跟不上;
2,最終一輪談判時,在談判技巧上,表現嚴重不足。
這就是分析原因。分析原因時要注意:成功主要看客觀原因;失敗主要看主觀原因。
第四,總結規律
你很高興,大家能客觀地面對成敗,獲得的不僅是勝利,更是成長。但是,但是,覆盤還沒結束。還有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總結規律。這一步,是把“隱形知識顯性化"的關鍵一步。
根據對成敗原因的分析,你們提煉出四條規律:
1,作戰指揮室,是在重大戰役中建立快速反應部隊的好方法;
2,銷售漏斗培i,對提高銷售能力值,提高專案成功率很有幫助;
3,專案方案快速調整時,成本預算表是容易滯後的模組
4.談判能力,在大專案的最後環節,作用明顯。
那麼基於這四點,我們要開始做什麼,停止做什麼,繼續做什麼呢?
接著,大家開始列清單:
1,開始做兩件事:1)行政部把一個會議室改成專門的作戰指揮室;2)銷售部修改工作手冊,超過300萬的專案談判,配備談判專家。
2,停止做一件事:專案內容大量變更時,方案中心不能獨自作戰,要申請財務部專員配合;
3,繼續做一件事:每個新入職的銷售,都要參加銷售漏斗培訓;
最後,你請祕書把“覆盤總結”,發給所有人;把總結的規律,寫進工作手冊;把開始做,停止做的每件事,都啟動了單獨的PDCA迴圈。你覺得,整個公司的能力值,又提升了200點。
組織學習大師彼得·聖吉曾講過,從本質上看,人類只能通過“試錯法”進行學習。覆盤,就是從曾經試過的錯中學習,把經驗和教訓,都變成組織能力。
小事可以及時覆盤,大事需要階段性覆盤,專案結束後必須全面覆盤。
MBTI
什麼是MBTI?MBTI中的M是美國心理學家Myers(邁爾斯),B是她母親Briggs(布里格斯),TI就是Type Indicator(型別指標)。MB這對母女,在1940年代根據榮格的理論提出,人的性格有4個基本維度:
第一,心理能量:外向的人代號E,從人際交往中獲得能量;內向的人代號1,從安靜獨處中獲得能量;
第二,資訊獲取:實感的人代號S,用五感理解真實的世界;直覺的人代號N,用第六感理解抽象世界;
第三,決策方式:思考的人代號T,用邏輯客觀地方式決策;情感的人代號F,用情感和價值觀來決策。
第四:生活態度:判斷的人代號J,結構化組織化喜歡控制;知覺的人代號P,彈性化自發化開放探索。
4個維度,每個維度2種傾向,構成了16種“性格類別"
MBTI的參考意義
第一,了解自我
一位沃頓商學院的同學發現,沃頓的人很多都是ISTJ,或者ISFJ。SJ(用五感理解真實的世界+結構化組織化喜歡控制)的人,適合做金融和會計;而一位斯坦福的中國學生聲稱,這裡無論是碩士、博士還是MBA,很多都是N(第六感理解抽象世界),很少S(用五感理解真實的世界),所以成為夢想的搖籃也就不奇怪了。
了解自我,做最自然而然的事情,更容易在前進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第二,知人善用。
IBM和微軟—樣,成運用MBTI的公司。
他們早期開拓印度市場業務時,沒人願意前往。後來,他們針對不同MBTI性格的人,採取不同的動員策略。比如對IF、SE(內向情感、外向實感)型的人,就渲染印度璀璨的文明,和自由發揮空間;對ET、NI(外向思考、內向直覺)型的人,就強調升職加薪,和能力提升。最終,IBM完成了這項工作。
知人善用,是用適合的方式,和適合的人溝通,做適合的事,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