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aOm有類似Gartner魔力象限圖一樣的圖,可以顯示市場競爭格局,叫做雷達圖。
從市場營收資料來看,VMware,Nutanix和戴爾是企業級超融合市場無可爭議的領導者,而GigaOm的雷達不看市場表現,只關注技術產品本身。
GigaOm將超融合市場分為企業級超融合和邊緣超融合兩部分,這一提法在諮詢機構的報告中很少提到,但確實是事實存在的趨勢。
GigaOm的分析師表示,企業級超融合市場非常成熟且穩定,VCF不僅佔據了非常大的市場份額,在技術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不過,一些替代性的方案透過不斷創新,市場接受度也在逐漸提高。
GigaOm的分析師認為,使用者已經從原來關注虛擬化特性的階段,進入到了關注平臺生態的階段,開始關注與核心資料中心、雲和邊緣的整合度。超融合發展新趨勢包括提升自動化和編排能力,以及與K8s的整合。
超融合發展的最終目標還是要構建混合雲基礎架構,跨多個環境提供一致的使用者體驗。
企業級超融合
從雷達圖可見,VMware和Nutanix最領先,而思科、戴爾和HPE(新華三)處於同一水平。
NetApp、日立HDS則和微軟正在進入領導者層級,DataCore則作為唯一的“挑戰者”。
邊緣超融合GigaOm的分析師表示,企業級超融合和邊緣超融合之間有很多重合,邊緣超融合的叢集規模更小,效率更高,配置更低,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系統軟體具備多站點管理能力,可以管理成千上萬的裝置。
下圖是中小企業和邊緣計算超融合雷達圖:
在這張圖中,處於領導者地位的是StorMagic、VMware、HPE以及Nutanix。然後是戴爾,Starwind,Scale Computing和微軟。
思科從挑戰者晉級到了領導者,Data Core,日立和Syneto也都有明顯進步。NetApp最近的一些釋出後,從入局者進入了挑戰者層級。
GigaOm的分析師認為,企業級超融合廠商想佈局邊緣超融合,最合適的做法是在現有超融合的基礎上做減法,但如果兩部分想要保持較好的相容性的話,減法不能做的太多,這就使得成本和效率最佳化上會有限制,而邊緣超融合著手的廠商可以利用這一點,將提高執行效率和最佳化成本作為重點。
所以,您認為邊緣超融合能撬動超融合市場新格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