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走價效比之路成長起來的國內手機廠商,小米這些年的發展可謂是高開低走。早年在堅持價效比的同時,還能頻頻給大家帶來不少新科技的驚喜。但近些年的小米,似乎變成了一個跟隨者。同類型手機的釋出時間本來就慢於同行,結果外型還沒有什麼差異。不僅如此,以前作為最大賣點的價效比也消失不見了,開始走起了高階路線。
但說難聽點,國內各大手機廠商發展到現在,還是沒有擺脫組裝廠的影子,畢竟一些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還掌握它人手裡。如果想要走自主創新道路,首先應該把自己的市場份額穩住,步子邁太大容易扯著胯,小米就是如此。在走“高大上”路線之前,國內最強勢、死忠粉最多的品牌就是它。如果可以先穩住躁動的心,國內市場有很大一塊蛋糕都會是小米的。但小米偏不,非要急急忙忙地趕鴨子上架,結果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自己的市場被藍綠、榮耀蠶食了不少,在高階路線上還比不過人家。而現在更多的專利申請,總給人一種亡羊補牢、為時已晚的感覺。近期就有媒體報道,小米為自己的彈出式相機系統申請了一項新專利,名字為電子裝置和隱蔽攝像頭。據悉,該專利申請已經在今年一月份得到了USPTO和WIPO的批准。而它的最大作用,就是節省空間。只需要一顆攝像頭,就可以完成前置和後置的任務。
前置的效能普遍不如後置好,這樣反而可以幫助手機使用者拍出更高質量的自拍。另外,小米的該系統除了可以拍照和錄製影片之外,還可以進行面部識別和手機解鎖。不過有關於後半部分的功能,如果在進行人像對比和麵部解鎖的時候,還要等攝像頭彈出來,會存在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使用者體驗會很不好。但要是支援屏下解鎖,又會使得這一系統有點雞肋。畢竟都具備屏下的能力了,何不安裝一個屏下的前置攝像頭呢。
至於是否能夠節省空間,這是比較見仁見智的問題。手機頂部安裝一個包含如此多功能的攝像頭,手機不可能輕薄到哪裡去。而現在的手機都是在追求功能更多、機身更薄,突然推出一款厚厚的手機,估計沒有路人會喜歡。至於另一個優點,即實現全面屏,現在已經有很多方案了,不論是雙面屏,還是屏下設計,似乎都比小米這個方案要好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方案已經不新鮮了。早在三年前,藍綠兩家就推出過類似的概念。
雖然那時候主要是把它當做前置攝像頭,但很多使用者已經體驗過這種手機的感覺了。當時肯定會覺得很新奇,但在實際操作之後就會發現不少問題。比如長期使用下來,攝像頭還能不能順利彈出,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號。有意思的是,當初在兩個廠子因為彈出式攝像頭風頭無兩的時候,小米就有員工在社交平臺上表示,自家其實在2015年就申請了相關專利,比任何一家都要早,只是授權公佈的時間有點晚,在2017年的12月。也許是為了彌補2018年沒有亮相的遺憾,
從那之後開始,小米就一直沒有放棄過種類似的方案。打磨了六年,現在已經從當初的僅做前置攝像頭用,演變成了前後一體使用。小米的專利中就有介紹,攝像頭中的可伸縮反射部件,是可以透過安裝的旋轉馬達實現左右前後旋轉的。但前面就說過了,這項專利已經不是什麼黑科技了,都是其它廠商玩過的東西。要說現在市場上的主流,還是屏下攝像頭。如果哪家可以成熟的應用,不僅可以做到真正的全面屏,還可以同時實現輕薄的目標。
至於小米能不能成為這一家,很難去預測。但它要是仍然執著於這種沒有什麼新鮮感的科技,或者是環繞屏那種中看不中用的設計,小米肯定會大大降低大家對它的期望。不少人都知道一個道理,一個企業要想長久生存下去,自主創新能力是相當重要的。藍綠兩廠作為透過薄利多銷走進市場的品牌,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這條路子,而小米依舊跟那些合作商親暱得不亦樂乎。
更頭疼的是,等它反應過來要自主創新的時候,又努力錯了方向。本來留給它試錯的時間就不多,如果一錯再錯,小米的好日子怕是要到頭了。當然了,也不是說小米的前途有多麼黯淡,好歹它當年也是橫空出世,打下過一片江山的。即便出現的問題再多,積累的經驗還在。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小米就算再不行,每年全球出貨量也是位居前幾的。粉絲們更多擔心的,只是它未來的發展道路會不會更加順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