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財務數字依舊緩慢回血中,下沉的方向似乎也有些南轅北轍。”
作者 | 韓小黃
被外界評價在“下沉”這一戰上落後對手的京東,再次強調了向五環內進攻的信心。
1月12日,2019年度京東零售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辦,CEO徐雷在會上宣佈:“未來三年,我們希望在下沉新興市場再造一個京東零售。”
而就在一年之前,劉強東也曾明確指出,將下沉市場定位京東集團年度三大戰役之一。
但一年過去了,京東的下沉成績並沒有想象中那樣獲得爆發增長,使用者、財務數字依舊緩慢回血中,下沉的方向似乎也有些南轅北轍。
成績:下沉一年,收效甚微
無疑,過去的2019年,是京東全面應對下沉大考的一年。
在這期間,京東不斷加碼社交拼購,不僅將微信一級入口讓位京喜,還以戰略合作的身份聯合推出芬香,以社群+三級代理的形式進行社交裂變、提升獲客效率……
除此之外,摘掉“精英”標籤的京東在營銷玩法上也愈發向淘寶、拼多多等友商靠攏,百億補貼、遊戲瓜分紅包、邀請好友助力等營銷手段除了出現在主打下沉的京喜中,也漸漸成為了京東主站的玩法重點。
無論如何,全面擁抱下沉市場是京東愈發明確的決心,但正如上述使用者反饋的那樣,由於天然的消費習慣差異,這種轉變直接影響了使用者體驗,讓原本在京東追求“快”與“好”的使用者喪失了優越感。
而另一方面,又是在下沉市場的“低速”入侵。
去年11月15,京東釋出了Q3財報,截至到2019年9月30日過往12個月的活躍使用者數為3.344億,新增1310萬活躍使用者,環比增長4.08%,同比增長9.5%。其中,財報期內超過70%的新使用者來自低線市場,成為京東增長的主要動力。
2017-2019Q3 京東活躍使用者數
製圖:劉琪
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在於,報告期內的9月,京東下沉的“利劍”之一京東拼購已經更名為京喜,並上線APP。也正因為此,業內評價這是得益於其下沉策略初見成效。
但反觀本就不高的新增總量,單季度不到一千萬的新增與龐大的下沉市場規模相比,恐怕只能說“收效甚微”。根據QuestMobile釋出的《2019下沉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3月,下沉市場使用者規模已超過6億,在國內整體移動網民使用者中佔比超過一半,人均使用時長也超過非下沉使用者,日均使用時長已突破5小時,且增長更快。
最直觀的是投資人的反應,Q3釋出後,京東股價先大漲近7%,後收盤微跌0.06%,市值一度再被拼多多超越。
Q4數字尚未公開,僅從前三個季度的漲勢來看,京東在2019年的下沉大考,成績不算亮眼。
事實上,京東在“下沉”策略上的“投入”並不小。
根據1月9日微信公開課釋出的資料,截至2019年微信的月活躍使用者數已經超過11.5億,同比增長6%。而眾所周知的是,微信已經連續五年為京東開放了一級入口,劉強東也曾在二者合作一年後表示:“到2015年第二季度,京東新增使用者中超20%來自微信和手Q渠道。”
事實上不僅僅是電商平臺,長久以來,微信龐大的流量池給很多新興平臺提供了充分、便捷的流量入口,通過現金獎勵、實物獎勵、虛擬獎品、集贊、拼團等各種各樣的形式,誘導使用者分享,獲得品牌在微信生態下的更多曝光。這種低成本、高收益的裂變方式,使諸多小平臺在短時間內獲得了指數級別的使用者增長,極大地降低了獲客成本。
獲客成本,幾乎已經成了一切線上交易的命門。
拼多多的崛起,正是吃到了微信提供的這一波紅利。根據其此前的赴美IPO招股書顯示,憑藉騰訊給予的巨大社交便利,2017年拼多多的獲客成本僅為11元/人。而失去了這份“分享”便利之後,這項數字變成了143元/人。
也正因如此,京東才決意將這份巨大的流量紅利讓位於“下沉策略”。
“社交拼購的玩法要麼是以共同場景組建社群,挖掘私域流量,要麼就是純低價吸引,現在京喜在這兩方面都沒有做到極致。”業內人士分析到。
所以,京喜缺少一個推力,來激發裂變。
反觀另一個與京東相關的社交電商載體——芬香,在裂變的效果上就顯得更順暢一些。其主要以社群+分級的模式,鼓勵群主帶貨分得佣金,從而增加交易量與使用者量。
而想要成為超級會員,首先需要建立一個50人的社群。“100人可以免費配機器人助理,機器人自動發商品連結。”另一群主解釋道:“打個比方,消費者在京東上300塊錢才能買到的東西,通過芬香,客戶可能拿到大額優惠券+返利,實際上可能只需要支付50塊錢。”
為京喜開放了流量入口,卻沒有大力推廣;與香芬“戰略合作”卻僅限“站外”溝通,在社交拼購這一點上,京東下沉得有些剋制。
中場:“五環內”變身“羊毛黨”
剋制的結果就是,京東的下沉暫時沒有對三四線以下使用者產生巨大影響,相反為原有使用者提供了“薅羊毛”的便利。
社交拼購的大肆鋪陳,改變了安妮的消費習慣,她此前一直是京東plus會員,“後來發現還是社群實惠。有時沒空盯著群訊息,回到家感覺錯過了一個億。”
芬香的社交模式,顯然比京喜的拼購模式更加奏效。
但一個尷尬的事實在於,這種模式最終改變的是京東原有使用者的消費習慣,將安妮這樣的“五環內”使用者變成了“羊毛黨”,卻並未見其在真正的下沉市場有何作為。至少截至目前並未有相關資料直接顯示其“下沉成果”。
京東祭出的兩大下沉利器,至今沒有大規模影響到真正的低線市場,反而讓“五環內”的使用者愈發沉迷於“薅羊毛”的樂趣。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回顧京東一直以來宣稱的下沉策略可以發現,其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和聚划算、拼多多等截然不同的方式。“我們將以供應鏈為核心,打造獨特的產業帶拓展計劃和C2M定製模式,順應下沉新興市場消費升級的浪潮,為使用者提供源源不斷的、超高性價比的商品。”徐雷在昨天的表彰大會上如是說。
也就是說,京東的下沉是基於不動搖原有核心供應鏈、sku特徵的前提下,拓展渠道,改變帶貨模式。試圖將原來只有一二線使用者喜歡的商品,賣給下沉市場,“教育”後者消費升級。
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的京東家電線下店
京東此時宣稱的“整體下沉”與五年前宣稱的“渠道下沉”,並沒有太大改變。
“其實我個人對於京東下沉是非常看好的。”現在的趙亮是典型的“五環內”使用者,但其父母依舊生活在老家的某四線城市。“之前在老家佈置婚房的時候,我極力要求在京東購置電器,爸媽堅決反對,一定要自己在鎮上買那些在我看來非常低端的電器,且價格一點也不便宜。”
京東想要“教育”低線市場,目前的結果卻是低線城市使用者依舊不買賬,反而讓原有使用者嚐到了“省錢”甜頭。
下沉一年,京東沉向了“五環內”。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趙亮、安妮、冰魚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