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mPaaS H5 容器 Demo 原始碼已釋出至 GitHub,全新的接入方式讓你可以一鍵整合 mPaaS 環境並快速接入 H5 容器,體驗統一的容器和核心,獲取媲美原生的 Hybrid 方案及完美的動態能力。
支付寶 Hybrid 方案建設與演進目前支付寶有 2 套 Hybrid 方案: HTML5 容器與小程式。小程式是最近幾年才出來,H5 容器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歷史,所以我們就先從 H5 容器說起。
H5 容器在支付寶中,HTML5 容器架構如圖所示:
最上層是瀏覽器,這塊就是大家常見的 Web 開發環境,包括 HTML、CSS、JavaScript等。H5 容器作為中間層,將瀏覽器和支付寶底層框架有機結合起來,在 H5 容器裡面有 2 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JSBridge 和 離線包,後面會做詳細介紹。支付寶底層框架會給 H5 容器提供 Native 的能力,這其中就包括 RPC(遠端過程呼叫,用來實現 APP 和伺服器通訊)、支付、掃一掃等。
JSBridgeJSBridge 是 H5 容器的基石,橋接了 JS 環境與 Native,實現了 Native 程式碼和 瀏覽器 環境的雙向通訊,Native 程式碼可以通過呼叫 瀏覽器 提供的介面執行JS,從而實現呼叫 JS 函式、傳遞引數到 JS 環境等;而瀏覽器到JS環境的通訊是通過 Native 攔截瀏覽器的請求來實現,請求可以是網路請求或者是一些內部函式的呼叫。
那麼 JSBridge 會帶來什麼好處呢,在傳統的 Web 開發場景,H5 頁面會通過 HTTP 的 GET 或者 POST 請求到後臺獲取資料,就會用到 jQuery 等 AJAX 框架。但是 H5 頁面中的 JS 函式公開的,沒法做一些加密邏輯,同時對於無法優化網路。這幾年隨著 4G 和流量卡的普及,讓手機網路變得更快、更便宜,在這之前大量使用者會面臨流量不足、訊號差、網路不穩定的情況,這些場景在現在依然存在,而純 Web 方案是沒法提供相關的優化。
H5 容器提供的 JSBridge 解決了這個問題,所有 H5 頁面需要從後臺獲取的資料都通過 JS Bridge 呼叫 Native 的 RPC SDK 來獲取。這樣實際 App 請求的資料都是由 RPC SDK 來發送,從而可以實現安全加密、簽名校驗、弱網優化、流量優化的功能。Native 層的這些功能是 Web 頁面開發人員無感知的,所以業務開發人員只需要專注其自身的業務開發即可。安全性由支付寶底層 SDK 保障。
H5 容器提供了 2 種擴充套件方式:1. JSAPIJSAPI 方式給 H5 頁面增加了 Native 功能呼叫介面,通過實現自定義 JSAPI 類中的 handler 方式,可以以 Native 的形式實現特定功能,例如呼叫 Native 加密函式。
2. 事件H5 容器在狀態變化時會發送事件,通過監聽 H5 容器特定事件,可以實現對 H5 容器生命週期的處理,比如修改載入進度條顏色、修改頁面導航欄等。事件提供了更強的定製性,完全可以滿足對 H5 容器的各種自定義需求。
H5 容器離線包H5 容器離線包是 H5 容器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在 APP 裡面開啟一個線上頁面的時候,通常會有一個白屏的階段,這是瀏覽器需要從伺服器下載 HTML 資源。由於手機網路的限制,這個時間會很不確定,通常會花費 300ms 以上的時間,使用者在這個時間裡面就會看到頁面白屏。
為了優化 H5 容器使用者體驗,減少白屏時間,支付寶在 H5 容器中引入了離線包技術。離線包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 zip 壓縮包,其中包含前端頁面所需的 HTML、CSS、JS、圖片等資源。內建到客戶端後,H5 容器開啟離線包頁面時會直接從離線包中獲取資源,這個是毫秒的訪問時間,消除了開啟頁面白屏現象。
在支付寶中,離線包分為 2 種:普通的業務資源包和公共資源包。先說公共資源包吧,公共資源包中會包含一些框架 JS、CSS、常見圖片等,這些資源在整個 App 裡面就只儲存一份;而業務資源包中只儲存該業務所需的頁面靜態資源,業務之間是相互獨立解耦的。這樣一個業務的頁面資源就會同時來自其業務資源包和公共資源包,公共資源包的存在優化了 App 大小。
為了滿足快速釋出的需求,H5 容器離線包提供了更新機制,以單個離線包作為更新維度。因為單個離線包業務很簡單,所以離線包的大小是可控的,通常小於 500KB,這樣單個離線包的更新時間可控,可以做到使用者無感知。在一些極端網路場景下,新的業務資源包沒有更新超過,而我們又期望使用者使用的是最新的業務,這個時候 fallback 訪問機制就會發揮作用。每個離線包資源都會在伺服器存放一份,在剛剛說到的極端場景下,使用者會訪問伺服器的 fallback 地址獲取資源,從而保障頁面可用。
結合前面說到的離線包後,整個 H5 容器渲染流程如下。其中離線包資源的更新、下載對使用者無感知,頁面訪問的資源是來自離線包還是來自 fallback 地址對前端是無感知的。
UC Webview 核心
為了提高 H5 容器穩定性,支付寶在安卓系統上使用了 UC Webview,UC Webview 的崩潰率和ANR率遠低於系統瀏覽器,而且徹底規避了安卓系統 Webview 碎片化問題,相信做過安卓前端頁面相容的同學一定可以體會到使用一個瀏覽器核心的好處。
H5 容器作為一個成熟的 Hybrid 方案可以滿足大部分的業務場景需求,但是其依然存在一些侷限性。H5 容器的業務開發部分還保持著前端開發思維,畢竟整個過程都是使用的前端技術,只需要在業務開發完成後整合到 APP 中完成測試。但是客戶端開發其中還有很多關鍵的概念,例如 iOS 的 ViewController 、Android 的 Activity 等,對客戶端頁面棧有清楚的了解更有助於開發 H5 容器。同時 H5 容器還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無法管控品質,寬泛的前端規範讓管控變得異常困難。
支付寶小程式為了解決 H5 容器的侷限性,順應當前 APP 共享開放的需求,支付寶推出了新的 Hybrid 方案:支付寶小程式。支付寶小程式一種全新的開放模式,它執行在支付寶客戶端,可以被便捷地獲取和傳播,為終端使用者提供更優的使用者體驗 。支付寶小程式基於 Web 技術,因此學習成本低;其一套程式碼同時支援 iOS 和 Android;並提供了豐富元件和 API;完全為 APP 開發而生。目前支付寶小程式已經提供 2000 多個開放介面,API 日呼叫次數超過 25 億次,擁有超過 100 萬的合作伙伴和超過 10 萬個活躍服務商。
支付寶小程式同時還支援了阿里系多個 App ,包括口碑、高德和釘釘。
那麼支付寶小程式是怎麼解決 H5 容器的侷限性呢?首先支付寶小程式是基於一個定製的 DSL 語言,不是前端的標準,但是類似。在 DSL 規則下業務進行小程式的開發,不支援直接操作 DOM,這種 DSL 規則下的自由可以有效的進行品質管控。另外支付寶小程式可以提供比 H5 小程式更優秀的效能、體驗和相容性,可以無感替換底層框架,應對遇到的效能問題。
目前支付寶小程式也支援前面提到的 H5 容器所使用的離線包技術,同時也支援 JSAPI 和事件的擴充套件方式,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支付寶小程式的 DSL 語言包括了 4 部分:
JSON檔案用來提供小程式相關的配置,這裡就強調了 page 和 window 的概念,支援使用者去配置導航欄等 APP 開發中的概念。
axml可以理解為小孩程式的頁面 HTML,不支援直接操作 DOM 保障了頁面邏輯的可控。
JS用來描述程式碼邏輯,提供了 Page 中所需的各種生命週期,讓開發者有APP 中的各種概念。
acss類似於 H5 中的 CSS,支援大部分 CSS 語法,讓前端開發可以快速完成小程式 UI 設計。
目前支付寶小程式已經逐步開放給個人開發者使用,大家可以申請開通,享受支付寶帶來的流量。
Hybrid 方案藉助移動開發平臺 mPaaS 對外輸出支付寶沉澱的 Hybrid 方案 H5 容器和小程式已經經過實際嚴苛的業務考驗,通過前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有了了解。
從 0 開始開發一套 Hybrid 框架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反覆的業務驗證,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成本太高。
而使用開源的 Hybrid 框架,例如 Cordova、Weex、React Native、Flutter等會面臨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就是遇到框架層的問題,很難獲得及時有效的技術支援。
目前支付寶的 Hybrid 方案已經藉助移動開發平臺 mPaaS 對外輸出,解決前面提到的痛點,讓你直接和支付寶使用同一套框架層程式碼,而且提供及時的技術支援。
mPaaS 是一站式移動開發解決方案,提供了移動開發所需的 5 大元件:MGS、MDS、MPS、MAS、MSS,這些元件都是基於支付寶,經過實際業務考驗。
其中 mPaaS 的 Hybrid 解決方案就包含前面提到:H5 容器、離線包、小程式 三大部分。
mPaaS H5 容器是一個移動端 Hybrid SDK,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擴充套件,可結合具體業務需求定製 JSAPI。在 Android 上使用 UC Webview,擁有解決系統級 Webview Crash 的能力。
mPaaS H5 離線包將 HTML 靜態資源壓縮預置到客戶端或通過 WIFI 預載入到本地,使用時直接從本地載入,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效能。結合 mPaaS MDS 推送服務,可以實現灰度釋出、強制更新,讓業務的開發更加靈活。
mPaaS 小程式可以讓大家自己的 App 使用小程式技術開發,構建自己的 App 生態,也就是說一步到位讓其滿足超級 App 的能力。由於底層使用的就是支付寶小程式的技術,可以無縫遷移支付寶小程式到自己的 App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