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如果1839年的英國,有"標題黨"這個概念的話,那麼全歐美各大媒體公司的老總們,必須得將自己公司樓下的寫真油畫給燒乾淨,老老實實的把啥孔子孟子,法老阿拉丁給供奉起來,畢竟郭德綱有句話說得好:各行各業都有自個的祖師爺。

那時候英國各個小報紙的流量,得有不少是靠對東方文明的挖掘解讀,苦苦支撐的。

比如那年埃及胡夫金字塔被英國探險家發現,在此後近三十年的時間裡,掀起了一陣東方探索高潮,不少小報媒體更是趁機玩起了玄幻文學,一會兒炒作一下這金字塔裡有啥詛咒,一會又說這東西是什麼迷魂陣,到了近代,甚至有說法表示這東西是外星人建造的。

那會只要你在報紙標題裡來一個:震驚!埃及啥啥啥,那妥妥的就是流量擔當,套路就跟今天什麼電視劇電影,都要請小鮮肉來露個臉一樣。

人生都說距離產生美,但是在東西方之間,距離不但產生美,還產生了奇特的困惑,多年來遵從新自由主義體系的西方,並不能理解古埃及人群策群力修建一座龐大陵墓的背後,不僅僅是一種集體意識,更是一種生存智慧。

就像他們也不能理解,正在發生在中國的這場,一年一度的奇蹟一樣。

1

1月14日,中國春運"大戰",正式打響。

根據往年慣例,在每年的1月10日,春運計劃會正式啟動,而在13,14號前後,"春運大軍"將會徹底活躍,各地交通運輸系統,也會隨之進入一年中最繁忙的階段。

而根據去年官方統計,2019年春運在零售業和餐飲業上創造了10050億元營收,同時旅遊業也有5139億元收入,相加又15000億,以春運40天時常,等於每天收入375億,這是個什麼概念?

去年阿里+華為的營收不過也才12000億,也就是說這過年七天中國人動動腿,就抵上了阿里和華為的謝頂碼農們,一年所創造的價值。

2

CNN在評價中國春運時曾提到,這是地球上規模做大的人類遷徙,春運足可以讓任何國家的基建癱瘓,但中國就是中國。

事實上,西方經濟觀察者在今天為止,還是很難以理解春運背後的市場和經濟邏輯——是的,你沒聽錯,這並不是一篇走情懷路線的評述,而是一篇分析經濟史大變遷的稿子。

作為擁有漫長農耕文明歷史的國家而言,在傳統中國價值觀裡,我們並不是非常熱衷於遷徙這件事,比如古人時常說"落葉歸根""榮歸故里",大意是一個人無論是生是死,是榮是辱,總要回家才是踏實。

畢竟在農耕文化體系中,土地是民眾的最大的資產,一旦離開土地,人們則難以生存。

但是出於戰爭,地理條件等種種原因,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數次人口大遷徙,其實就是那麼簡單,資本在哪裡,資源就在哪裡,中國人在這一點上,其實跟任何國家的公民皆無差異。

3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城市區域規劃與發展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長三角和珠三角作為經濟先鋒,在匯聚大量資本同時,也聚集了大批人力,這種虹吸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在一方面,我們以2018年春運大資料為樣本,那一年春運出行計劃中,回家人群佔總出行的72%,同時90後和80後都是春運主力,很好的顯示了人口向發達城市集中的現象。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三四線城市人口增速一直維持在0.3%左右,低於全國平均資料的0.5%,.

除了北上廣深外,中國新晉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分別是杭州,寧波,福州,武漢,長沙,基本都是強二線大城市,也是這幾年人才戰略推進最為穩妥的城市。

而19年春運出發省份和到達身份的分佈,同樣也體現了諸多因素。

4

龐大的中國春運浪潮背後,是中國資本市場運作的資本邏輯,也是這20年來,城市化程序探索的一個縮影。

資本,市場,人才戰略,大城市化競爭,這一切的一切,構成了春運這道獨特的風景線,在未來,一切必定會更美好。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阿里、京東、蘇寧:小店三國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