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是一場危險的遊戲,有錢只是最低的進入門欄。
從魯冠球到熊續強,再到賈躍亭,董明珠,哪個為了造車有好果子吃?
賈躍亭,樂視的前董事長,巔峰時公司市值1500億元。 後來為了造車夢想,放棄一切,遠走美國,創辦電動車公司法拉第未來。還有最近鬧得非常火的,4年虧損幾百億的蔚來汽車就不說了。
智慧汽車這麼燒錢,到底錢都燒在哪裡了?
美國智庫一份報告中指出,2014年至2017年之間,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投資額超過800億美元。尤其是2016年以來,投資速度大幅加快。報告還發現,自動駕駛技術的投資覆蓋了3大洲,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德國、以色列和英國也有相當數量的投資。
從投資領域來看,分佈也十分廣泛,覆蓋了整個產業鏈。自動駕駛領域包括了車載感測器、自動駕駛技術、智慧製造、汽車通訊等各個領域。不過,各個技術的投資數量和總額有很大的區別,感測器和汽車電子是最受青睞的兩個領域。
其中感測器投資總額達到了160億美元,排在第一位,是汽車電子的2倍。
為什麼說到智慧汽車、無人駕駛,大家都爭著投資感測器領域?
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祕書長說過:“汽車智慧化、電子化的發展離不開感測器。”以汽車發動機為例,如剎車、加減油、轉速高低等各種訊號都需要感測器來獲取,然後傳遞給發動機的大腦即ECU(中央處理器)。通俗來說,感測器就相當於人的眼睛、鼻子和耳朵,接受各種刺激訊號傳給大腦,大腦再控制手腳來做出跑跳走等動作。
不過遺憾的是,這麼重要的領域在中國還處於空白階段。整車企業寧願多給博世等國外企業幾百萬元的研發費用,也不願用中國產感測器,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從2018年的全球感測器行業市場份額調查資料中看到,美國、日本、德國佔據全球感測器市場七成份額,而中國僅佔到10%左右。隨著5G物聯網的推進,感測器的需求越來越大,中國的感測器企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急需中國產替代化。智慧感測器將是中國繼5G之後,未來實現趕超的又一個重要機會。
一、市場發展迅速,市場空間巨大
雖然感測器領域中國起步晚,但在物聯網智慧感測器領域中國發展增速明顯,截止至2017年中國MEMS感測器市場規模增長已達124.6億元,同比增長14.6%。並預計2019年中國智慧感測器產業規模將達到263億元,2023年將達到540億元。
二、左擁自動駕駛,右抱物聯網
電動車市場火熱,人工智慧深度學習運算也讓無人駕車成為現實,全球一線車企近年來除了積極投入電動車或新能源車的開發,也投下龐大資金佈局無人駕駛領域。近幾年電動車及車聯網蓬勃發展,雖然全球汽車銷售量增長乏力,但車用感測器及微機電市場卻在加速發展。
加上5G萬物聯網,智慧手機、可穿戴、虛擬現實、智慧硬體、視訊互動與安防監控、機器人等都是感測器應用的熱點領域,智慧感測器將無處不在,市場需求急速上升。
三、中國產替代化加速,政策重點推動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物聯網消費市場,國內感測器市場的需求量上千萬億,每年進口額都不低於1700億人民幣。可中國感測器份額才10%,90%都掌握在外國手上。中國選擇在5G時代實現超越,實施了5G牌照提前發放、交通強國綱要釋出、全球第一張無人駕駛牌照發放等一系列政策。所以在無人駕駛和5G物聯網產業中最核心的感測器領域也必須重點投入的。
這麼大的市場體量,加上日韓貿易、中美關係上的博弈情況,急需中國產化替代,因此智慧感測器產業有著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智慧感測器領域簡直就是一片尚未開發的廣闊藍海。
最後說一句:沒必要在擁擠不堪的地方尋找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