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在即,馬雲又來賺吆喝了,“阿里巴巴要打造一個可以讓中小企業和年輕人全球買、全球賣、全球運、全球付、全球遊的平臺,幫助更多中小企業,把他們的產品賣到世界各地。” 馬雲曾這樣宣傳過。
馬雲曾經也說過這樣的話:“阿里巴巴的全球化的真正的含義是帶著阿里巴巴面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去全球化。”現在,兩年過去了,馬雲依舊在說著全球化,但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卻著實堪憂。
作為電商行業的巨頭企業,阿里巴巴在2016財年淨盈利高達427.41億元人民幣。但在這光鮮的業績數字下,卻有著大量的淘寶、天貓商家卻紛紛表示店鋪一直都處於虧損狀態。活動雖然能帶來流量,但是代價卻是慘重的,簡單來說就是花錢買流量,而這個錢,就是給平臺。
為了保證平臺的銷量,天貓還常常不顧中小商家的是否有這個承受能力,經常要求超過平常量的備貨。比如,天貓在雙11期間會直接強制要求商家準備預售量6至7倍的庫存,而電商平臺以往普遍的做法不過是是兩三倍左右。這對於大商家來說也許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天貓平臺上的中小商家來說卻非常困難,畢竟這增加了倉庫,物流等的工作量。這也就有了,雙十一,消費者原來就是幫天貓的商家清理庫存這個說法了。
尤其是雙十一的價格戰,更是讓一眾中小商家叫苦。天貓平臺的搜尋排名是競價機制,即誰家出價高被展示在前面的機率就高,而這種競價機制的費用在雙十一這種節日裡,更是水漲船高。但商家若是覺得競價廣告價格貴,或者不想參加天貓雙11的活動,那店鋪的流量肯定少的可憐,對於中小型店家來說,沒有曝光率哪裡來的單子呢?
阿里對大品牌的扶持目的很清晰,這不難理解,畢竟這些大店鋪自帶流量和話題。中小商家越來越難以生存。相比購物狂歡節中受益最大的平臺巨頭和大品牌商,中小商家卻成了買單者,很少有中小型商家在活動中受益的,大家能全身而退就已經算是不容易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錢多,致力於把店鋪打造成數一數二的店,那麼雙十一就是一個機會,你只管參加活動,在這個時候,只要你投錢投入了一定的量,那麼你收穫的回報絕對要比平時更大,但是如果你屬於資金較緊張,不用看店鋪情況就知道在這場雙十一廝殺中殺不過別人,那麼就最好直接放棄這個時間段的流量,一個活動都不參加,把資金留起來等過了雙十一的熱度,再把錢投在運營上。
打個比方,雙十一就好比一個分水嶺,你的錢花在了水平線以上,你可以得到比平時多幾倍的流量,收益。但是如果你花的錢在水平線以下,那這錢就相當於打水漂了。
而現在最讓人覺得忐忑的是,誰也不知道這個水平線是多少,只有等雙十一過了,你才知道自己花的錢究竟在不在水平線上。
當然了,如果你請的運營是個高手,能幫你把一百塊錢花成兩百塊錢的效果,那倒是可以試一下,畢竟雙十一的流量放在那裡,中小型店家雖然佔不了大頭,但是也可以用技巧手段分得一杯羹,只要你的收益大於支出,那你就是雙十一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