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爾、美的、TCL、小米等,當這些耳熟能詳的企業幾年前開始打造生態圈的時候,相比而言聯想要沉寂得多。
但聯想終究繞不過生態圈這道門檻。5G時代,如果沒有完善的生態圈,如何構建物聯網?
聯想的野心不止於PC、不止於手機。千呼萬喚始出來,聯想終於開始佈局生態。
在其他企業生態體系都“開花結果”時,聯想能否追上別人?
陣痛的聯想
2020年,聯想36歲。在過往的幾年中,這家老牌的科技巨頭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公司策略以及框架,雖然在極力顯示出活力,但仍給人以一種英雄遲暮的疲態。
然而作為一家老牌的科技巨頭,聯想的財報依舊亮眼。聯想財報顯示,聯想集團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第二財季營收135.2億美元,同比增長1%;淨利潤2.02億美元,同比增長20%。目前,聯想營收已連續9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
但只是表面現象。
根據過往業績檢視,其營收增速從2018年Q1的19%後便開始放緩,直到2019年第二財季的1%;從產品營收方面來說,聯想太過依賴於自己的PC業務。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前六個月,智慧裝置業務集團(包括個人電腦業務和移動業務)的收入為233.4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稅前利潤11.49億美元,同比增長45%。個人電腦業務收入202.87億美元,同比增加8%,佔同期總收入的78%。
“一條腿走路”成為了聯想明顯的特徵,而這對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來說,無疑充滿了隱患。
而聯想這種“一枝獨秀”的原因,也是因為其公司策略不斷調整的“迷茫”。作為一家曾經令國人驕傲的老牌企業,聯想在PC時代鑄就了輝煌,但是在移動網際網路和後智慧手機時代,聯想卻敗給了自己。特別是在智慧手機上,聯想令人唏噓。
從“中華酷聯”到收購摩托羅拉,聯想手機曾經是多麼的意氣風發,但聯想手機的操作卻著實有一種一副好牌爛在手裡的感覺。
從2009年回購聯想手機業務,到2014年收購摩托摩拉,開始聯想、ZUK、摩托羅拉“三駕馬車”共同發力,覆蓋中高低端全部手機市場。至此,聯想手機依舊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樣子。
然而手機的確不是聯想的“親兒子”,在2016年的“去聯想化”戰略上,只保留ZUK、摩托羅拉,前者衝擊國內中低端市場,後者專攻海外市場。然而在2017年,ZUK又停止生產,聯想品牌重獲新生結伴摩托羅拉前行。然而,並不明確的定位以及頻繁更替的手機品牌,加之小米、OV等品牌的攻佔市場,聯想手機也就逐漸沒落。
慢別人一步的生態有戲嗎?
雖然在智慧手機方面失利,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智慧家居市場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這無疑給了聯想一次全新的發展機遇。
基於此,2018年,聯想正式公佈了智慧物聯生態戰略,並在接下來一口氣釋出了幾乎涵蓋了智慧家居全部場景的智慧新品,包括智慧音響、掃地機器人、智慧門鎖等。
某種角度上,未必是聯想的產品品質不好,也不意味著小米就一定品質優秀,而是小米介入生態體系是最早的那一撥。已經用生態概念影響了消費者,打造了完整的生態體系叢集,這就是小米的優勢卻是聯想的短板。
從智慧家居、生態概念行業來看,聯想現在打造生態圈不僅僅是晚一步的問題,而是在生態產品體系中也不佔上風。他們推出的產品幾乎是跟風,缺少自己產品獨特的核心優勢,憑什麼聯想的生態產品就一定賣得過小米、賣得過華為?
“生態”是聯想對於智慧產品的一次深入的佈局,但在速度和節奏上似乎慢人一步。
聯想生態模式為既包括對內消除壁壘,又包括外部的開放合作。其含義就是打造智慧家居的互聯互通。但是在聯想開始佈局之時,行業內的家居互聯互通已經進入可落地的執行階段。
比如,華為是1+8+N(以手機為主入口;以平板、PC、穿戴、HD、AI音箱、耳機、VR、車機等為輔入口;以及泛IoT硬體)的智慧化佈局;小米為1+N(以智慧手機為中心整合一切智慧終端和硬體);海爾則是以使用者為中心,構建“5+7+N”(包括智慧廚房、智慧浴室、智慧客廳、智慧房間、智慧陽臺等五個空間。“7”是全屋洗護、全屋安防、全屋美食、全屋娛樂等七大全屋解決方案。)場景生態,並且坐落於上海的海爾智家體驗店,還能讓消費者真實的體驗到智慧家居生活的樂趣。
聯想智慧家居的優勢是什麼?如何打好生態這張牌?一切還需要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