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APP的分類
• native app :原生APP,IOS上獨立開發者做的基本都是這類。格志、小目標等。特點直接呼叫系統攝像頭、檔案等。成本最高。
• web app:瀏覽器APP,也叫做H5APP,就是在瀏覽器輸入地址就能用的“偽應用”,之前雲智冷就是這種
• hybrid app:混合APP,在原生app基礎上也可以直接進入H5app部分,實現一些更新頻繁的頁面功能,淘寶、支付寶都是這種。
內容生產模式專業程度
• PGC:( 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 專業生產內容,如新浪、網易、搜狐、騰訊的客戶端。
• 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專業使用者生產內容”或“專家生產內容”相當於網紅,大V。
• OGC:PGC包括OGC(Occupation Generated Content)職業生產內容,如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客戶端。相當於官微。
UGC、PGC和OGC的區別 這三者之間既有密切聯絡又有明顯的區別。一個平臺(網站)的PGC和UGC有交集,表明部分專業內容生產者,既是該平臺的使用者,也以專業身份(專家)貢獻具有一定水平和品質的內容,如微博平臺的意見領袖、科普作者和政務微博。
通過python解析HTML、XML最好選用的模組
• Requests:當時選了最眼熟的這個,因為只用python做過爬蟲的工作,也知道這個是用在網頁訪問資料獲取上,但並不是用來解析HTML的。使用requests可以執行多種網頁訪問命令,如get、put、post、head等。
• Delorean:"Delorean"是電影《回到未來》裡的那輛極為炫酷的鷗翼汽車,採用這部電影裡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汽車的名字作為庫名,作者估計也是想表達使用這個庫能讓你在時空裡任意遨遊,沒有掣肘。獲取當前時間的第三方庫。
• Structlog:顧名思義,結構化模組日誌模組,能支援python指令碼輸出如json格式的日誌記錄。
• lxml:XPath 是一門在 XML 文件中查詢資訊的語言。XPath 可用來在 XML 文件中對元素和屬性進行遍歷【遍歷(Traversal),是指沿著某條搜尋路線,依次對樹(或圖)中每個節點均做一次訪問。】。對應外掛名為lxml。
頁面元素的位置和大小會跟著螢幕解析度變化的佈局是
• 靜態佈局:傳統Web設計,對於PC設計一個Layout,在螢幕寬高有調整時,使用橫向和豎向的滾動條來查閱被遮掩部分;對於移動裝置,單獨設計一個佈局,使用不同的域名如wap.或m。如織夢官網就是這個設定,或者是有個m資料夾作為子目錄自動跳轉。
• 流式佈局:特點(也叫"Fluid") 是頁面元素的寬度按照螢幕進行適配調整,主要的問題是如果螢幕尺度跨度太大,那麼在相對其原始設計而言過小或過大的螢幕上不能正常顯示。
• 自適應佈局:(Adaptive)的特點是分別為不同的螢幕解析度定義佈局。佈局切換時頁面元素髮生改變,但在每個佈局中,頁面元素不隨視窗大小的調整發生變化。把自適應佈局看作是靜態佈局的一個系列。
• 響應式佈局:為不同的螢幕解析度定義佈局,同時,在每個佈局中,應用流式佈局的理念,即頁面元素寬度隨著視窗調整而自動適配,元素大小也會隨著解析度變化而變化
AJAX之父認為的互動設計屬於使用者體驗要素的第幾層?
• 表現層:內容、功能和美學彙集到一起來產生一個最終設計。框架層設計類似於低保真原型。而表現層就類似於無互動的高保真原型頁面。表現層注重視覺的傳達,是對使用者視覺的直接的感官刺激。
• 框架層:框架層的內容分為三類:互動設計、導航設計、資訊設計。需要考慮到每個頁面具體的介面設計,要考慮有哪些控制元件,哪些哪些圖示文字資訊等
• 結構層:互動設計和資訊架構的設計,從哪到哪可以完成哪個痛點需求和業務功效。設計過程中重視各個需求功能的關係,把它們有機的連在一起。
• 範圍層:範圍層幫助對功能做了取捨和排期,進而引出了版本的概念。綜合考慮行業趨勢,競品狀態,使用者和企業資源等因素考量結束後對範圍進行規劃和設計。
• 戰略層:所有產品的戰略立足點都是基於某類固定需求的目標使用者群體展開的。滴滴解決出行打車困難的需求,摩拜解決出地鐵後最有1公里的需求。這都是戰略設計。
【互動設計到底是啥?】理解了使用者的工作方式、行為及思考模式後設計出來的。早年開始用微信的使用者應該知道,微信剛出小視訊的時候,為了不把它隱的太深,做到下拉中了,使用者直接下拉就可以拍攝小視訊完了再去選擇要傳送的好友或者群,而且微信也沒有資訊類產品那種下拉重新整理的習慣在。但是就這麼一個看似合理的設計,使用者市場表名它是不適用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