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這個概念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但在傳統的茶行業,茶企對它似乎還有些陌生。大資料對於茶行業到底意味著什麼,茶企如何運用大資料?還有眾多疑問等待解答。
通過大資料分析,茶葉年貨全網的資訊走勢呈現穩步攀升,在2020年1月1日達到頂峰,隨後逐漸回落的走向。具體到網路熱詞提及的百名排行榜中,小罐茶、活力、超話分別以191052、184520、78874的提及量,位列前三甲。
從地域來看,廣東、北京、江蘇的網友搜尋茶葉年貨的人數最多,分別佔比9.20%、6.61%、6.10%;
從性別來看,女性群體比重較大,為81.46%,男性為18.54%;
從年齡層來看,21歲~30歲為主要搜尋人群,佔比為46.57%,尤其是30歲以下,佔比能達到90.65%;
從興趣標籤來看,影視明星、內地明星、搞笑段子、動漫作者、護膚等排名遙遙領先,其中影視明星以17.54%位列第一。
大資料寶藏待開發
在網路熱詞提及排行榜中,小罐茶排在榜首。而品牌、陳學冬、福氣、跨年、時尚、恭王府、威士忌等與小罐茶相關的關鍵詞,同樣有著3萬以上的搜尋熱度。
“一直以來,我們都非常注重茶葉的品牌化發展,尤其是注重對年輕消費群體的傳播和推廣。”小罐茶市場中心總經理梅江說,“我們始終秉承著一個理念,不是中國年輕人不喜歡茶、不懂茶,而是茶葉不懂年輕人。
我們希望通過創新、現代的表達方式,讓傳統的中國茶年輕起來、時尚起來、炫酷起來。”
正是這樣的初衷,小罐茶的消費人群主要在20歲到40歲之間,比傳統茶消費人群的平均年齡要年輕10歲左右。
有了這樣的受眾定位,小罐茶邀請了陳學冬作為首位品牌福氣大使。陳學冬在微博中這樣寫道:“逛了逛#小罐茶在恭王府開的酒吧#,幫大家品嚐了大紅袍·味士忌”,獲得了7萬多條點贊和5萬多條轉發。從產品定位、明星代言到活動策劃等選擇上,小罐茶都在針對使用者做精準推廣。
這些都是基於對客戶資料的分析進行的宣傳,不過梅江也坦言,他們著重將精力放在了內容和品牌的塑造上,對於資料價值的進一步挖掘和利用,還有待深入研究。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樑曉介紹,行業不少龍頭企業與產區政府都已意識到大資料應用對於未來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也逐步開始很多有益嘗試。
“從應用角度來說,當前茶行業在大資料應用領域鮮有成熟的應用,就整體效果和深度而言,當前茶行業大資料應用尚處於初級階段;從技術角度來說,茶行業現有的資訊化水平、資料採集渠道、資料產生速度難以滿足大資料應用的需求,行業大資料理論與技術遠未成熟。推進大資料治理體系建設,將是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茶行業需要持續努力的方向。”樑曉說。
科普貼:茶業如何玩轉“大資料” 玩轉“大資料”,先要了解它是什麼?
“舉個例子:一個網路大V釋出一篇博文,引起超過200層以上轉發,覆蓋將近2億使用者。這實際上就是內容資料通過使用者關注關係實現流轉分發,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具有傳播價值的資料。”曹宇翔說。
這些資料相互交織,如同一個有待挖掘的寶藏,一旦運用得當,便能拋卻傳統形式中“遍地撒網”的盲目推廣,讓茶業營銷有的放矢。那麼,到底如何應用呢?曹宇翔說:“這盤棋,可以通過兩步來走。”
品牌往往有自己的目標人群定位。通過海量社交人群的資料分析,可以建立目標使用者的人群畫像,從年齡到性別到興趣等,使用者的輪廓漸漸清晰。此時,通過內容資料、傳播資料的分析運用,就能對目標人群進行高效精準營銷,這是主動出擊的第一步。
這一步之後,品牌會得到真實的消費人群資料,在隱私資訊脫敏後,與比如微博平臺進行使用者匹配,分析真實消費者社交屬性與原有設定的人群畫像的差異,得出更加完善的新的人群畫像,從而覆蓋具有相同屬性的更廣泛使用者。
這個過程,如同在茫茫人海中,嫻熟地運用資料版的放大鏡和吸鐵石,讓企業能夠在更短時間內達到更大效能,讓泛人群轉換為粉絲、消費者、傳播者。
茶企同樣適用大資料營銷。例如統一推出飲品“小茗同學”,精準鎖定二次元人群。就是一個有代表性的IP。它不僅設計了充滿回憶的校園名字,而且包裝也設計成誇張的表情圖案。一經推出,便和統一的另一款“海之言”,在當年貢獻了25億元的收益。
“茶行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類似快消品行業,同時也是一個同質化競爭較為激烈的行業,因此每個品牌都需要有自己清晰的品牌和產品定位、明確的細分市場把控。小茗同學的使用者定位就非常清晰,是二次元的年輕人群,通過IP形象的打造,再精準投放到使用者人群中,這樣的做法值得其他茶企借鑑。”曹宇翔說,茶企可以在品牌定位明晰後,劃分使用者的興趣圖層,再通過大資料分析創造適合的場景。
“另一方面,同質化品牌產品的目標人群在基本人口屬性上看似相似,但實際上這些品牌和產品的目標人群在社交屬性、行為興趣等方面都有差異,例如他們喜歡的電視綜藝節目、喜愛的明星、關注的話題等都有所不同。通過這些資料分析可以讓企業營銷策略更有據可依。相信在茶行業的未來發展和品牌建設過程中,大資料大有用武之地。”曹宇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