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不止是一家公司的名字,憑藉其市場份額,也成了一種規範,就像X86、RISC等名稱一樣。
ARM當之無愧是是當今移動端的霸主,佔據著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近年來,ARM陣營的成員似乎不滿足只在以手機、平板為主的移動端發展,它們開始探索原本“預設”屬於X86晶片的領域。
本文整理了目前高通、華為、蘋果、三星那些和X86搶份額的晶片。(三星暫未釋出)
高通的驍龍8cx Gen 2 5G晶片ARM系晶片設計公司——高通,在很久以前就開始向PC領域探索。驍龍8cx Gen 2 5G是高通最新的面向PC領域的5G晶片,它在去年9月3日釋出。
也許是面向的領域不同,這顆處理器的知名度明顯不如它的兄弟驍龍8系列。
無線連線
和X86相比,無線連線是ARM晶片的強項。8cx Gen 2 5G晶片組使用X55基帶,高通將新一代通訊標準,5G(Sub-6、毫米波)和WIFI6帶入PC領域。
效能核心
8cx Gen 2 5G基於7nm工藝打造,整合基於ARM核心的Qualcomm Kryo495 CPU,和自研的Adreno680 GPU核心。
吊打友商環節
“吊打X86友商”是ARM系PC晶片釋出會上的經典環節。
高通官方公佈的資料顯示,7W 的驍龍 8cx Gen 2在總體系統效能方面超 15W 10 代酷睿 18%,比同樣為 7W 的英特爾混合架構處理器效能高 51%;在每瓦效能方面,7W 的驍龍 8cx Gen 2 超 15W 10 代酷睿 39%,比同樣為 7W 的英特爾混合架構處理器高 58%。
不知道英特爾看到這裡有沒有哭暈在廁所(手動狗頭)
其它
在快閃記憶體方面支援,驍龍8cx Gen 2 5G支援安卓旗艦機上的USF3.0快閃記憶體和電腦端的NVMe SSD。在記憶體方面,支援LPDDR4X(2133 MHz)8個通道。
支援雙4K外部顯示器輸出(Type-C介面)、第四代高通人工智慧引擎、支援Windows 10的所有版本、USB3.1介面……
華為鯤鵬920系列在消費者業務上英特爾現在面臨著來自ARM、AMD、Apple的“3A”挑戰。
在伺服器CPU領域還有一位H友商,在這個領域,英特爾目前還是霸主,佔據著八九成的市場份額。
華為的鯤鵬920系列處理器基於7nm工藝打造,主要面向伺服器領域。和麒麟系列SoC不同的是,鯤鵬是華為基於ARM架構自研的CPU。
鯤鵬920處理器主頻2.6GHz,最高支援64個核心、8通道DDR4、PCIe 4.0、100G RoCE網路。其8核心版本的鯤鵬920S,被用到了桌上型電腦上。
吊打友商環節
這是不同核心的鯤鵬920對比友商當時的旗艦競品。
與競品晶片的對比,在48核的時候,鯤鵬處理器的整數打平intel至強8180,但功耗低20%。而最高配的64核心版本,則比過intel至強8180 33%左右。
華為釋出時介紹,稱鯤鵬920處理器是ARM中效能最強的,SPEC整數效能高達930分,比業界標準水平高了25%(釋出時資料)。
一塊鯤鵬920處理器集成了CPU、南橋、網絡卡、SAS儲存控制器等4顆晶片的功能,高整合度可以釋放出伺服器更多槽位,安裝更多的硬體。
按照計劃,華為在今年推出新一代鯤鵬處理器,但……你懂得。
蘋果M1在“把ARM推向民用電腦”的成員中,最務實的應該就是蘋果了。和友商比,蘋果最大的優勢在於系統生態。
1994年,Mac轉向IBM的PowerPC平臺。
2005年,Mac轉向英特爾的X86平臺。
2020年,Mac轉向自研的ARM平臺。
蘋果表示,預計花費兩年的時間,讓全部產品完成這次過渡。
也許是不滿英特爾擠牙膏,也許是節省成本,也許是為了更好的使用者體驗,總之蘋果在2020年推出了M1晶片,這是蘋果也是ARM陣營的一大突破,M1晶片憑藉其強大的效能給ARM架構長了臉。
M1晶片基於5nm工藝打造,整合160億電晶體,8核CPU,8核GPU,16核神經網路引擎。
CPU:四個高效能核心+四個高能效核心。
其中大核基於超寬執行架構,每個核心整合多達192KB一級指令快取、128KB一級資料快取,四個核心共享12MB二級快取。
GPU:M1號稱是“擁有最強的整合顯示卡”。
最高八核心GPU,包括128個執行單元,支援最多24576個併發執行緒,浮點效能高達2.6TFlops(每秒2.6萬億次計算),紋理填充率每秒820億,畫素填充率每秒410億。
蘋果將面向移動端的A系列晶片的神經網路引擎用到了M1晶片上。16核心的配置,讓其每秒可進行11萬億次操作。
吊打友商環節
在釋出會上,蘋果對比了最新的PC處理器,在10W功耗下,M1的CPU效能是友商的兩倍,在同性能下功耗僅為英特爾晶片的四分之一。而GPU在10W功耗水平線時,同樣具備友商兩倍的效能,同性能下功耗僅為三分之一。
其它
M1整合了最新的雷電/USB4控制器,PCIe 4.0控制器、Secure Enclave安全模組、ISP、音訊處理器、HDR影片處理器、顯示引擎、效能控制器、加密加速器等等。
同時爆料人The Galox也釋出推文稱,“Exynos for computers”即將到來。
效能核心
結合以上的爆料資訊,我們不難推測出這次處理器的配置。
晶片基於三星自家5nm工藝。
最關鍵的CPU核心採用8設計,一個X1超大核+三個A78大核+四個A55小核。
但由於這款處理器將執行在PC上,對功耗和散熱不會有手機那樣嚴苛的要求,所以處理器核心的主頻可能會有所提升。
在GPU方面,網友推測可能是AMD的RDNA2或者是RDNA3。
其實早在2019年,AMD就與三星達成了合作協議,授權GPU技術。
在最近的獵戶座處理器的釋出會是,三星提到將使用來自AMD的GPU技術。
我曾經在綜藝節目上聽到過“跨界”這個詞,但這也同樣適用於科技圈。
這幾年總是聽到AMR陣營的某某處理器取代了X86晶片,很少聽到X86陣營的晶片取代ARM陣營的訊息。
儘管廠商們說的很好,但在民用領域,這些ARM晶片在效能和相容性等方面,還是無法完美的取代“傳統”的X86晶片。
既然0到1的突破完成了,後續到1到2……到10的進展還會難嗎?
未來你看好ARM陣營還是X86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