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喬布斯之後再無喬布斯,但是有馬斯克。

“我們想要一輛會飛的汽車,得到的卻是 140 個字元。” ——彼得 · 蒂爾 《從 0 到 1》

最近讀完了《矽谷鋼鐵俠——埃隆 · 馬斯克的冒險人生》,看完的感覺是“會飛的汽車來了”。

傳記就是傳記,誇大主人公鮮明性格對事業成功的影響,渲染創業經歷的曲折和慘烈,書才更好賣。他的性格特點固然對推動成功有幫助,但我覺得書中多次強調的那些不是他企業成功的主因。更不是隻有這種偏執狂才能成功。在我看來,特斯拉的目前的成功還是符合商業基本規律的。而 Elon 作妖的性格,說不定會讓公司遇到更多風險。

可行的宏偉願景

移民火星,清潔能源,電子銀行……,哪一件事是都是改變人類科技歷史的壯舉,都是全人類的願景。相比“時間機器”,“人類永生”,他的願景符合物理基本定律,具有可行性。而且他看好的領域都是依靠工程技術革新就能成功的領域,而非依賴時間風險極高的基礎科學革新。

偉大的願景除了能支撐自己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支撐投資人的信心和股價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吸引那些足夠瘋狂,足夠有才華,夢想改變世界的年輕人。願景能夠給予他們無窮無盡的力量。全書我最感動的地方是一幫 SpaceX 的年輕人在誇賈林環礁從砍樹灌水泥開始,用 6 個月時間準備好了第一次火箭發射。在那種極端惡劣的環境下能讓團隊堅持並保持戰鬥力的,一定不是金錢和股票,而是他們對自己在做的事業的熱愛,對成功的渴望,對願景的執著。Elon 在一封 SpaceX 的公開信中也提到公司短期不會上市,以避免公司短視。

一個切實可行的宏偉願景代表了正確的方向和目標。有了正確的目標,就能看到希望,即便是在公司危難之際,大家也會因為目標而堅持下來,努力克服困難直到取得勝利。

結合科技和商業

光有理想是沒用的,只有把願景透過技術手段實現,透過商業的方式才能持續。

Elon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拿到了物理學和經濟學的雙學位,他牛逼之處在於將複雜的物理概念與商業計劃相結合的能力,並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營利性企業的非凡才能。他可以為了成立 SpaceX,他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研究航天工業、太空知識及其物理原理。同時,他還能完整計算建造、裝配和發射一枚火箭所需的成本。

Google 創始人拉里佩奇評價 Elon:你總是需要從一個問題的首要原則開始著手。它的物理本質是什麼?需要花多少時間?需要花多少錢?我要做的話可以便宜多少?需要一定程度的工程學和物理學知識來判斷什麼是可能、有趣的。埃隆的不同尋常之處就在於他知道這一點,並且他還了解商業、組織、領導力和政府問題。作者則評價 Elon 邏輯清晰,對科技概念和知識的瞭解,以及將科技商業化的敏銳知覺。

因此,Elon 能夠有效地將科技發展和商業變革結合起來,用科技革新的方式殺入一個傳統行業獲得成功。他能發掘恰好成熟的技術(如電池技術的發展)進行整合,把握商業需求的發展(如私人火箭發射的需求增長),用新的技術滿足新的市場,最終實現目標。

用科技打敗落後

第一次創業的 Zip2 是幫助傳統行業資訊化,第二次創業的 X.com 是顛覆因循守舊、躺在豐厚的利潤上不思進取的傳統銀行業,書最後對 Elon 的採訪更能看出 Elon 對 Paypal 的偉大願景。他很早就提出了網際網路金融,目標就是顛覆傳統而保守的實體金融,而不是現在單純的線上支付工具這麼簡單。純電動汽車更是顛覆了這幫傳統的汽車製造商,他們因為油耗汽車的巨大成功和市場,讓這些傳統汽車製造商無法全力投入到純電動汽車的研發中,最終被 Tesla 彎道超車,成功卡位。

書中多次描述到航天業更是傳統、壟斷、多年沒有進步的重資產行業,因為缺乏競爭,行業內的公司依靠複雜的供應鏈來製造火箭。由於航天特殊的要求,很多裝置停留在幾個時代之前從未進步而且成本昂貴。SpaceX 從開始就打算自己造輪子,雖然導致風險上升(尤其對創業公司是致命的),但一旦成功,就會建造巨大的技術壁壘和成本優勢。

Elon 還透過技術手段還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比如透過發明火箭閥門自動檢查裝置,讓原來五個小時的工作,變為幾分鐘就能檢查完畢,並可以按照需求自動調節閥門鬆緊。比如 Tesla 會透過計算機模擬碰撞試驗來節約經費和研發時間。除了技術革新,Elon 在組織結構上也做了很多革新,包括扁平的組織結構,讓各職能人員在一起辦公以提高溝通效率。

價效比才是商業之道

除去奢侈品的玄學外,大部分商業公司的成功往往是因為提供了價廉物美的商品。

火箭是寡頭競爭的行業,大家會不再狂熱追求技術革命,而是更多追求利潤率,建立成本壁壘。Elon 使用了很多新的生產技術和模式來降低成本。低成本高科技這個高“價效比”套路造就了 SpaceX 的成功。ULA 為每次發生收取 3.8 億美元,相比之下 SpaceX 只收取 9000 萬美元(實際 SpaceX 標準發射價格更低到 6000 萬美元)。顛覆行業的價效比,讓 SpaceX 真正革了航天業的命。

Tesla 的電動汽車,因為電力驅動比內燃機對能量的使用率更高(3~6倍),所以每公里行駛成本很低;又由於結構簡單,所以在汽車保養維護方面驚人的節省。

SolarCity 是另一種策略。太陽能產業的技術並沒有革命性提升,當時的瓶頸在於太陽能板的安裝銷售模式複雜,使用者很難方便的安裝。因此 SolarCity 核心解決了商業模式的問題,幫助客戶分析,並提供租賃模式,很短時間就變成全美最大的太陽能板的安裝公司。

現在很多跨國公司剝離高風險重資產的部分,避免重複造輪子,透過成熟的供應商提供價效比高的元器件,自己組裝整合,最終提供給使用者產品。而 Elon 的幾個公司都是相反,都是自己在美國本土從頭設計、研發和生產製造,降低對供應商的依賴,確保自己控制從設計到生產端的全流程成本。這在航天這種供應商少競爭不激烈的市場中,自行研發是更好地降低成本的方式。

結語

Elon 幾個公司現階段的成功還有其他一些值得說道的點,比如讓三家公司相互幫助,技術共享,建立生態;Elon 自身過硬的專業背景和能力;Elon 的冒險精神,成功的慾望,決心和努力;認為自己要改變世界的責任感等等。很多有趣而特有的優勢,讓 Elon 和他的公司與眾不同。但作為一個商業公司,偉大願景,技術壁壘,商業模式,三者都是根基和成敗的根本。

11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程式設計師們不能錯過的一次彎道超車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