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醫療大健康領域或將成為區塊鏈技術落地產業發展的又一風口。電子病歷上,區塊鏈技術可以打通個人所有醫療資訊,利於提高就診效率;醫療資料上,醫療資訊資料經授權可供企業使用,協助開展藥物研發;與此同時,區塊鏈還能夠在藥物防偽溯源上提供幫助。

01 醫療鏈是什麼?

在現有的分散式、非互動式共享健康檔案管理模式下,很難實現個人健康檔案的有效整合,也很難為後續的分診、轉診所需的醫療診斷提供參考。

其一,區塊鏈是一種分散式的會計技術,以時間序列形式組織和儲存資料塊,保證資料不被密碼學篡改和偽造,對醫生檢查既往病史具有重要作用。

其二,區塊鏈具有分散式和去中心化的計算網路,可以避免病歷資料造假。

其三,區塊鏈的不變性和資料加密儲存結構,可以防止病歷的資料丟失和惡意篡改。

不同於一般區塊鏈,醫療鏈的健康記錄由不同組織提供,對區塊鏈的資料結構要求更高。其次,醫療鏈中儲存的醫療記錄面向個人。同時,個人健康記錄可選擇性與部分醫療機構共享,即文章提到的共享稀疏概念。最後,健康資料是私人資料,需要授權才能使用,這意味著醫療鏈還具備授權重用的特徵。

02 資料儲存和共享模型——如何具體實現上述需求?

2.1 資料儲存和稀疏共享

在醫療保健鏈中,資料儲存和稀疏共享可分為網路內共享儲存和網路間共享儲存。網路內部共享儲存發生在邊緣鏈網路中,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當一個記錄節點生成一個新的健康記錄時,它會發起一個數據儲存請求。此時,record節點將增加的塊請求和相應的使用者ID廣播給網路中的所有其他節點。其次,共識節點收到請求後等待每個節點返回使用者存在狀態標誌。最後,共識節點根據使用者存在狀態在比較的共享關係表中標誌出來。如果是consensus,則consensus節點將資料打包並構造塊,然後分發到網路內的共享關係表中記錄該使用者ID對應的節點,從而實現儲存。

圖1 網路共享儲存的過程

資料儲存請求中的邊緣鏈網路作為記錄節點的一部分,能夠同步儲存使用者資料。該網路中的所有記錄節點構成一個非對稱儲存結構,每個記錄節點儲存並共享在該記錄節點中註冊的使用者健康記錄,使醫療鏈具有更高的資料吞吐量。

圖2 跨網路共享儲存的過程

2.2 如何實現授權重用和資料遷移?

如果使用者在一個邊緣鏈網路中註冊了多個記錄節點,由於資料儲存時也會執行跨網路共享儲存,因此會進行網路內資料遷移。新註冊的記錄節點發起請求並單播到共識節點。共識節點將使用者ID和新註冊的記錄節點的地址傳送到使用者網路中共享關係表中存在的任何一個記錄節點。記錄節點接收到地址後,根據使用者ID將相應的健康記錄傳送到新註冊的記錄節點。

8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佳能醫療和睛姿JINS戰略合作:AI人工智慧眼疾病早期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