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過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各大電商平臺的年貨節也都到了尾聲。

近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的年貨節已經正式收官。從平臺晒出的資料中不難看出,這5.36億使用者又參加了一場熱鬧非凡的購物盛宴。

資料顯示,在短短27天的時間中,平臺上的整體訂單跟去年同期相比翻了2.6倍,光光是農產品訂單量就逼近2.1億單,一二線城市買走7成。

其中,成交額超過千萬的爆款單品數量接近200種。當然,這個資料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畢竟2019年拼多多上銷量超過10萬+的農貨單品就已經高達1500種。

對於農民而言,這些爆款帶來的最直接紅利就是自己的收入提高了,日子好起來了。然而,這數千種爆款背後更大的意義在於對改善中國農業現狀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思路。

眾所周知,中國是農業大國。雖然地大物博,但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那就是農民非常分散,農業標準化作業程度很低。同樣一種農作物,左右兩塊地的種法很有可能就不一樣。

農民分散、標準化作業程度低就意味著種植出來的農產品品質十分不穩定,產量波動也很大,而一個標準化的產品恰恰就是打造品牌的重要前提。

其實這就像一個死迴圈,標準化作業程度低——農產品不穩定——難以形成品牌——農產品賤賣——農民收入不高。

而拼多多上這些成群結隊的爆款單品,剛好就是孕育農產品品牌的最有利條件。在高銷量的基礎上,平臺會通過產業鏈前段改造等計劃,專門挑選和培育一批有產區特色的農產品品牌。

顧名思義,跟以往有繁瑣的中間環節不同,在拼多多的改造下農產品都是從農民直接到消費者,先在價格上佔據優勢。

反之,跟過去農民靠天吃飯、盲目種植不同,平臺會將消費者需求資料反饋給農民。先有需求再種植,避免了供不應求以及供過於求這兩種情況。

除此之外,平臺還會給予技術支援,通過提高農產品的品質來大幅提升市場競爭力。

其實在建立農產品品牌這一點上,拼多多平臺早已有過經驗,雲南保山的咖啡豆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樣是通過技術、加工等手段,既提高了產量又為建立品牌打好了基礎。

如此看來,拼多多這些年在農產品上確實是下足了功夫。而像年貨節這樣的節日存在,一方面給消費者帶來了低價優質產品,另一方面對於農民乃至整個中國農業而言,都提供了不少新思路。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乾貨 | 了解5G如何改變物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