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覺得,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的兩大領頭羊,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差距正在逐漸拉大呢。阿里巴巴越來越像一個科技公司,而騰訊越來越像一個遊戲公司。

其實從財富的排行榜就可以看出。從財富世界500強可以看到,阿里從市值、業務規模、營收這三個指標,都超過騰訊。阿里巴巴排在300位,而騰訊排在331位,在2018年騰訊(478)和阿里巴巴(462)的差距是16位,現在騰訊不但落後阿里巴巴,還有差距越拉越大的趨勢

今天我們就簡單的從某個角度聊聊騰訊和阿里巴巴為何現在拉開了差距,而且為何差距還越來越大。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在戰略轉型時,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雖然馬雲是營銷而不是技術出身,阿里巴巴的營銷宣傳一直有誇大的嫌疑,但是我們不得不認同,阿里巴巴的確是最近幾年來,“貿工技”轉型最成功的一家IT企業。

對,就是“貿工技”,聯想整天想走的路線,但是實際上沒有任何成就的那個道路,我覺得阿里是重貿易向重技術轉型的最成功的典型

騰訊和阿里巴巴用賺第一桶金的方式是類似的

其實騰訊和阿里最早成功的起源都是照搬國外的網際網路應用,例如QQ是抄襲ICQ的,淘寶是抄襲eBye的。在當時的中國環境下,網際網路剛剛被引入中國,任何一個海外的網際網路應用複製下來在國內使用都會獲得巨大的成功,比如淘寶、比如OICQ、比如新浪等等。那時的時代是一個從海外向國內複製的時代,不像現在的時代可能已經到了國內輸入海外新思路的時代。

那時的中國網際網路完全是一塊處子之地,一些新進網際網路企業的確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所以騰訊阿里能夠成功,既有偶然因素,又有必然因素。必然因素是天時地利人和,偶然因素是他們獲得了投資,堅持本土化並戰勝了海外的主要競爭對手。

所以騰訊和阿里巴巴獲得的第一桶金的過程是類似的,最初騰訊和阿里並沒有那麼大的差距,甚至騰訊可能還領先阿里巴巴一些。而騰訊和阿里後續走的道路也是類似,在自身壯大之後,開始了多元化業務的戰略,開始了網際網路的投資,並在進入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兩家並沒有掉隊,“騰訊系”和“阿里系”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兩大派系

騰訊和阿里的業務發展模型最初也是類似的。到後來阿里和騰訊一起開始做網際網路金融,騰訊想向電子商務發展,而阿里巴巴想向社交發展,當然兩者想突入對方的領域都失敗了。騰訊和阿里這種類似的業務模型,讓二者有了業務相通之處,沒有拉開現在這種差距。

甚至在進入移動互聯時代,我覺得那時的騰訊的優勢還大一些,畢竟騰訊率先通過微信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而微信更加壟斷,而淘寶在國內還有京東等多家競爭對手。所以在移動網際網路,在3G、4G的初期,騰訊的優勢相對阿里巴巴更明顯。

阿里巴巴的超越,戰略轉型的方向決定未來。

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差異,就在於各自的轉型上。最早阿里的主營業務是電商,騰訊的主營業務是IM,各引領了一個時代,甚至騰訊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通過微信形成了對阿里的一種超越,阿里的淘寶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其實是對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個延續,而微信其實更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象徵。

那麼為啥騰訊和阿里在現在會有差距越拉越大的趨勢?原因之一就是在戰略轉型上,阿里巴巴向亞馬遜學習,選擇了在非網際網路行業的“公有云”發力,走上了技術路線,而騰訊選擇了互聯網遊戲,依然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徘徊。

在2010年後,騰訊和阿里都面臨著戰略轉型,為何要做戰略轉型,那是因為自身原來的業務已經到了一定的份額,形成了實質上的壟斷,如果要突破原有的格局,就必須對原有的業務進行戰略轉型,突破原有的業務框架,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在這時,阿里巴巴在王堅博士的帶領下,堅決的選擇了雲端計算這個業務。

我記得之前曾經有媒體提起過騰訊和阿里對雲端計算的態度,馬雲是堅決要做,公有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而馬化騰認為公有云沒有什麼前途,畢竟雲端計算和網際網路應用幾乎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個領域。事實證明馬雲的選擇是正確的,阿里正是憑藉雲端計算顛覆了自己傳統的業務能力,成功的向一個技術型公司轉型,而等待騰訊看到雲端計算的潛力,重新進入公有云領域的時候,已經趕不上阿里。

阿里巴巴憑藉雲端計算,徹底走上了自主化的技術道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雲的去IOE的例子。去IOE”指的是擺脫掉IT部署中原有的IBM小型機、Oracle資料庫以及EMC儲存的過度依賴,2013年5月阿里巴巴最後一臺IBM小型機下線,7月,阿里巴巴最後一個使用的Oracle資料庫下線。去IOE是用新的網際網路技術和架構取代傳統的IT技術和架構,是雲時代必經的步驟。時至今日,阿里巴巴的雲資料庫和雲OS已經是全球最領先的資料庫和OS之一。

更重要的是,憑藉在公有云的積累,阿里巴巴在技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眾所周知阿里巴巴又成立了達摩研究院,對晶片也有所涉獵,在2019年推出了“含光”等系列晶片,所以和騰訊相比,阿里巴巴越來越像一個技術型公司。

中國有位偉人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一點也沒錯,技術性越強的公司,就越容易超越自己。過去騰訊和阿里都是做網際網路業務,但是網際網路業務本質上是一種輕技術型的業務,太容易被複制,太容易被他人顛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阿里現在越來越像一個技術公司,雲端計算做到世界前三,現在也開始研究晶片業務,阿里不但抓住了雲端計算這個新興的市場並獲得了鉅額的利潤,而且藉由雲端計算帶來的技術積累,在技術創造價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反觀騰訊,選擇了互聯網遊戲這個目標,一開始的確賺到了快錢,“王者榮耀”賺的盆滿缽滿。但是遊戲市場這幾年由於政策原因遭到重創,而中國的形勢很明顯這幾年是越來越重視技術,得不到政策的支援,遊戲審批也越來越難,而且遊戲的玩家太多,被替代性也很強,所以這幾年騰訊想追上阿里,我覺得越來越難。

所以,騰訊落後阿里的原因,就是戰略轉型上的落後

阿里選擇了從網際網路路線走向技術路線,這個和亞馬遜的道路類似,可以想象在5G時代,隨著萬物互聯和邊緣計算的崛起,阿里會繼續吃雲端計算興起的紅利,並且藉由技術積累越來越強大。而騰訊輕技術,在國家當前抑制遊戲行業的大背景下,更加難以為繼。

當然,這個也是我的一家之言,可能也有些偏頗。但是我覺得對於一家企業而言,如果要持續戰略成功,就要突破自己,要麼在本來的領域再突破,要麼就新創一個戰場做到領先,很明顯阿里巴巴是新開闢了一個戰場,做到了全球領先。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由此實現了貿易型公司向技術型公司的轉型,成為一個徹底的科技公司,這點非常的不容易,值得所有企業思考和借鑑。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東南亞電商發展趨勢,現在入局該選Lazada還是Shop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