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上,有三大難以實現的夢想,不是世界和平、沒有疾病、國足世界冠軍;也不是股市大漲、樓市崩盤、她還愛我!而是窮人的發財夢、騰訊的電商夢和阿里的社交夢。
01
2006年3月13日,憧憬著也在電商世界有屬於自己天地的馬化騰啟動騰訊拍拍網,憑藉QQ的巨大流量,拍拍網成為電商巨頭的夢想彷佛近在眼前,可惜事與願違,淘寶發展如日中天,就好比王者峽谷當中的射手遇到刺客,拍拍網開局即被吊打,只能在淘寶的壓迫之下苟延殘喘。
或許是命中缺乏電商基因,或許是策略有誤,騰訊的電商夢變得遙不可及。但是騰訊一直沒有放棄屬於自己的電商夢。
2014年,馬化騰鼓搗著自己的社交和電商,劉強東帶著京東苦戰阿里。即便是當時的京東,騰訊也打不過。本著“打不過他,那就加入他,要麼收購他”的原則,馬化騰主動選擇劉強東進行談判,達成五年之約。
一個在實現巨頭電商夢想上失意的男人和一個苦於電商鏖戰缺金少銀的男人走到了一起。開始進入蜜月期。
02
2014年京東上市前,馬化騰出錢買股份。劉強東大婚,不愛坐飛機的馬化騰甚至飛到了澳洲參加婚禮。同年的“雙11”前夕,一向低調的馬化騰又高調現身,和劉強東一起推出“京騰計劃”。
有馬化騰在劉強東背後不遺餘力的付出,騰訊巨大流量的支援,京東市值一路在漲。險些成為繼阿里巴巴與騰訊之後的國內第三網際網路公司,組成新的ATJ。
可惜“不知妻美”劉強東在美國酒後亂性,導致京東市值一夜蒸發超過百億美金,無緣新的網際網路巨頭。
對電商夢想的熱切渴望,馬化騰在劉強東最需要錢的時候,投資了京東,又在拼多多起步不多久的時候投資了拼多多。
2016年7月,騰訊在拼多多B輪融資的時候進行投資,在這之前,拼多多的付費使用者僅為1000萬,在騰訊加入僅過2個月,即2016年9月,拼多多使用者即破1億,同年的雙十一單日交易流水超2億。在2018年4月新一輪融資過程中,騰訊又再度領投。
03
同時,騰訊藉助拼多多,也實現了自身社交流量的變現。
在生活消費品領域,不同於消費升級,中國龐大的三四線城市人口,對於物美價廉的追求更甚於對高價格、高效率、品牌和優質服務的追求,也就是在這樣的逆消費升級洪流中,拼多多很好利用了人性之弱點,開展了一輪又一輪割韭菜式社交裂變,在不斷被吐槽聲中收割著不斷陷入進來的人們。真正把“得屌絲者的天下”這句話發揚光大。
2019年618年中大促,由於拼多多的強勢崛起,天貓京東的“貓狗大戰”格局被打破,變成了“貓拼狗”的三國演義。
第三方移動大資料平臺QuestMobile的資料顯示,618期間,手機淘寶的日活躍使用者數為2.4至2.6億,排名第一;其次拼多多的日活躍使用者為1.2億,而京東的日活躍使用者為5400萬至6200萬。短短四年時間,拼多多異軍突起,在日活全面趕超京東,已經成為了社交電商的獨角獸。
04
短短不到四年的時間,拼多多借拼單模式打造低價爆款,社交打法實現低成本裂變,貼合消費分級趨勢,瞄準三線及以下城市,成為社交電商獨角獸。
從一無所有到4.43億年使用者、1.2億日活使用者;從名不見經傳的新平臺,到中國電商第二大勢力,拼多多的發展速度令人咋舌。這背後,都得益於騰訊微信的流量裂變。
而且對於騰訊來說,投資兩個不同平臺,等於是給自己再買了一個保險。
拼多多黃崢曾說騰訊入股拼多多不是因為拼多多可以對抗阿里,而是因為投資回報。然而從本質上出發,拼多多對於騰訊而言,體現的最重要價值並不是金錢回報。
騰訊通過入股京東完成了對傳統電商的滲透,而投資拼多多則使其在社交電商領域再下一城。五年來,騰訊通過扶持引流其他電商企業來“曲線救國”以此實現自己的電商夢。
現在,這套“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我就給擅長的人來做”的打法取得了很好的結果。現在,幾家騰訊入股的電商企業紛紛上市,看來,馬化騰的“電商夢”或許真的沒那麼遙不可及。
05
馬雲心裡有塊病,那就是社交夢。
馬雲的社交夢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好的社交加上最好的電商,那將會是真正無敵於天下的滅霸存在,如果沒有流量,馬雲的電商之路還有多長呢?但騰訊仍是那座看起來不可逾越的高山。
為了爭奪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入口,阿里不斷通過投資和收購了美團、陌陌、快的打車、UCweb 等公司,一舉打造了中國最大網際網路生態圈。只要把豐富的商家資源結合大資料精準匹配足夠多的使用者,商業的閉環就可以形成。
2015年,阿里以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優酷土豆後,美國財經網站Seeking Alpha馬上大膽預測,“阿里巴巴會在6個月內收購微博”。但即便在阿里的社交生態圈裡,有新浪微博、陌陌這樣的平臺,但始終缺少一個像微信這樣能夠打通中國整個網際網路的社交圈層的強大的產品。
微信自身已經是一個可以產生無限可能的超級大容器,騰訊不斷利用微信的生態在金融支付、電商消費等重大領域進行“圈地運動”,形成全領域跟阿里的針鋒相對。
06
阿里的優勢在於電商領域,已經深耕形成阿里巴巴(B2B)、淘寶(C2C)、天貓(B2C)、盒馬(新零售)多體系的電商佈局,外加戰略投資蘇寧和易果,補強3C數碼和生鮮兩大核心品類。
而騰訊則通過流量扶持其他電商企業的形式PK阿里,在微信的社交生態中元件社交電商矩陣,拼多多和京喜、京東在不同層面和角度侵蝕阿里的電商版圖,加上騰訊系的京東、唯品會和每日優鮮,對阿里巴巴進行多維度抗衡。
2019年9月,騰訊系三大電商拼多多、京東、唯品會更是聯合一紙訴訟將“天貓”告到北京高院,史稱“擼貓”事件。為了應對快速崛起的拼多多,阿里方面也採取了一定的應對措施,“淘小鋪”就是淘寶用來阻擊拼多多的手段之一。
總之,阿里和騰訊的零售之戰,已經在線上線下全面鋪開。在多少個夜晚,馬雲在數不清多少隻羊的夜晚總會感嘆“我可以買下優酷土豆,可以買下新浪微博,擁有中國最大網際網路生態圈,但仍然無法買來騰訊在社交網路上的影響力。”
07
為了像當年在電商上打敗eBay一樣,意圖在社交圈打敗微信的馬雲也佈局阿里系的各通訊軟體。2013年9月23日,阿里正式釋出首款即時通訊軟體“來往”,開始了與微信在熟人社交領域上的競爭。
在釋出之初,馬雲拉來趙薇等一眾明星為來往造勢站臺。而旺旺也開始針對淘寶和天貓的商戶和消費者,釘釘則動用阿里所有資源進行宣傳和推廣,支付寶甚至不惜影響犧牲使用者體驗,嘗試“現場”、“生活圈”等功能,在對話方塊和朋友圈方面全面抄襲微信。卻依然還是在微信面前敗下陣來。
在這些產品之外,馬雲還握有一手好牌,那就是新浪微博和陌陌。
近年以來,支付寶更是在春節期間一直開展集福等活動,試圖想讓在全球擁有8.7億的使用者的支付寶在社交給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08
深知社交流量能夠為商業帶來更多價值,可是阿里巴巴至今也未能觸及社交的甜頭。目前看來,在市場上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的社交軟體就是微信和QQ,而這兩款軟體都來自騰訊。
2014年馬雲曾經暗諷騰訊“我覺得微信是一把好牌,但是打爛了。這跟打牌是一樣的,你手裡的好牌,不能對方出個4你就砸上去,你一定要打擊到對方要害部位。”現在看來,也只是馬雲黃粱一夢打臉的酸話。
騰訊系與阿里系的交鋒已經觸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誰都想在對方的後院放一把火。
全面的競爭讓兩大巨頭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得更穩如磐石,若想要在對方深耕的領域有所建樹,怕是需要拯救銀河系的福報和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