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截圖來自微博@常巖 CY

美國當地時間 2 月 4 號,特斯拉盤前股價突破 900 美元。華爾街日報報道的標題是:Tesla’s Stock Goes to Heaven(特斯拉的股票昇天了)

這個標題,你可以看成是褒義,也可以看成是貶義。

接下來,我們正式開始。

————————————————————————————————

40 天前我們寫下了特斯拉的年終總結,當時的股價剛好突破 400 美元,全世界都沉浸在「特斯拉王者歸來」的氛圍中。華爾街各路財經媒體紛紛表示特斯拉是「最值得長期(≥12 個月)持有的美股股票」。

僅僅 40 天后,特斯拉的股價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突破了分析師們的預期,甚至將特斯拉的市值拉昇到了堪稱瘋狂的接近 1600 億美元(截止至發稿)。

這一數字已經讓特斯拉穩居全球第二大車企的位置,儘管距離豐田的 2300 億美元依然有不小距離,但已經超過了BMW(420 億歐元,463.5 億美元)和福斯(930 億歐元,1026 億美元)的市值總和。

圖片來自彭博社,標題:沒有特斯拉,美國電動車市場只能蹣跚前進

我們相信特斯拉不會在去年年中的谷底停留太久,但我們沒想到特斯拉的股價能復刻獵鷹火箭上天的速度。根據外網媒體的統計,特斯拉股價從 300 美元漲到 400 美元花了 976 天,而從 800 美元突破 900 美元只用了 4 個小時。

至於我們為什麼相信特斯拉,《特斯拉的 2019:已承其重,欲戴CROWN》這篇文章已經說得很明白。今天的文章裡,我們會為大家搬運海外主流財經媒體對特斯拉此次股價坐火箭的評價和觀點。

究竟華爾街會繼續看好特斯拉,還是覺得馬斯克盛極必衰?

一、正方:特斯拉年營收終將突破一萬億美元

這句話來自 Baron Capital 的創始人兼 CEO Ron Baron。

Ron 是投資界出了名的特吹,Baron Capital 最早在 2014 年就開始購入特斯拉股票,截止至目前一共擁有 163 萬股,按照 900 美元股價換算,市值達到了 14.67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過百億元。

Ron 在 4 號當天接受 CNBC 採訪時這樣說:

「我們 2014 年買入特斯拉股票時,股價是 214 美元。自從我開始在 CNBC 做節目以來,特斯拉的股價就一直在 180-350 美元之間徘徊。那段時間特斯拉一直無法盈利,處於快速擴張期,還被無數空頭狠批。直到上一個夏天,我們手上股票的均價也才 230 美元。」

「我們預計 2020 年特斯拉年營收會達到 320 億美元,未來 4 年內我認為可以達到 1000 億美元,至於未來 10 年,我覺得可以特斯拉有潛力達到 1 萬億美元營收。所以現在來看,特斯拉還處於一個起步階段。它很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

和 Ron 持同樣觀點的投資者並非少數,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Adam Jonas 在接受 CNBC 採訪時這樣形容馬斯克:

「如果托馬斯·愛迪生和亨利·福特生了個孩子(???),那就應該是馬斯克。但我們還是認為目前的股價更應該出現在 2030 年,或者說特斯拉每年賣出 400 萬輛車,並且達到 15% 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率的時候,也就是豐田大概 40%~50% 的體量。」

百年投行 Oppenheimer 的高階金融分析師 Colin Rusch 則認為特斯拉還有足夠多的上升空間:

「特斯拉已經在豪華車領域取得了兩位數的市場份額,就現在來看,他們在更大範圍的市場裡拿下 10%-12% 份額也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將預期結合現在的年報來看,目前的股價我認為還是有點高了。不過特斯拉的營收能力是完全可持續的,持續成長的動力非常足,因此我們可以將目前的股價部分歸因於市場的樂觀期望。」

即使是向來對特斯拉持保守態度的彭博社,也給他們的報道打上了《特斯拉 2020 開年股價暴漲 100%,華爾街一片驚歎》這樣的標題。在文章中,彭博社這樣解釋特斯拉股價飛漲:

「還有一種觀點可以解釋這次股價暴漲。大概來說就是,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傳統車企早晚會在電動汽車領域趕上特斯拉的觀點,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事實上,馬斯克還有可能提高領先幅度,因為他的公司這些年以來一直都在持續增長的(電動)汽車市場中保持著統治地位。」

本週一彭博社採訪 Lucid Motors CEO Peter Rawlinson 的時候,Peter 這樣形容特斯拉:

「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特斯拉目前在電動汽車領域處在絕對領先的地位。他們甚至已經比媒體報道的走得更加遠了,我相信差距是在不斷擴大,而不是縮小。」

二、反方:就連馬斯克都應該做空特斯拉

我們統計了一下,彭博社在 2 月 4 號一天內一共發表了 17 篇有關特斯拉這次股價暴漲的文章,從文字到視訊一應俱全。

其中比較明顯力撐特斯拉的,我們已經在上文提到過。而態度相對保守的,是下面這篇《特斯拉股票泡沫期的超買程度已經超越了比特幣》:

文章裡面列了一個表格,對比了 2015-2019 年特斯拉股票和比特幣市場的 14 日 RSI 指標(由韋爾斯.懷爾德提出的衡量證券自身內在相對強度的指標)。特斯拉股價最近 14 天的 RSI 指數大概是 92.5,而即使是比特幣最瘋狂的 2017 年 12 月,RSI 指數也並未突破 91。

Citron Research 香櫞研究是著名的特斯拉空頭。直到 2018 年底,他們才表示對特斯拉黑轉粉,並且再也不會做空特斯拉。然而,在特斯拉股價經歷最近一段時間的上漲之後,香櫞研究發了這樣一條推特,某種程度上附議了彭博社的看法:

「我們愛特斯拉,也承諾過不再做空特斯拉。但當現在計算機開始主宰市場的時候,我們認為如果馬斯克是一名股票經理,那麼他現在也應該來做空特斯拉了。這已經與技術本身無關,而只是華爾街的又一場賭局。」

同樣站在反方立場的還有《華爾街日報》。

在 4 號當天的文章《Tesla’s Stock Goes to Heaven(特斯拉的股票昇天了)》中,《華爾街日報》作者 Holman W. Jenkins, Jr. 寫下了這樣兩段話:

「蘋果和他們的 iPhone 是特斯拉支持者們常常引用的例子,但特斯拉並沒有像蘋果創造智慧手機市場那樣創造電動汽車市場,因為很明顯美國人家裡本來就有充足的空間適應各種各樣的汽車。電動汽車固然是其中一員,但大排量柴油車也同樣如此,並且銷量是電動汽車的兩倍——比如說今年大賣的 JEEP Wrangler 和雪佛蘭 Suburban。」

2020 款雪佛蘭 Suburban

「最後,我是個特斯拉的支持者嗎?當然不是,這家公司今年計劃售出 50 萬輛電動汽車,而它現在的市值是 1690 億美元,比通用+福特+飛雅特克萊斯勒的市值總和還要高 500 億美元,但是後三者一年能賣出 1700 萬輛汽車。」

三、特斯拉:全新的物種

正如上文所言,唱多與唱空的力量正在激烈交鋒。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張圖,戲謔,卻也體現出摧枯拉朽的力量。

但必須承認,這樣的狂飆突進也帶來的一個負面效果——「前所未聞」、「匪夷所思」,進而讓很多人「難以置信」。

看多與看空各有各的理由,但在我們看來,這樣的爭議歸根到底在於特斯拉是與傳統汽車製造商完全不同的「物種」。從細菌菌群這樣的層級上,就已經開始了不同。

這種不同,既體現在它的佈局上——不僅是最大的智慧電動汽車生產商、製造商、銷售商,還是當下最重要的的能源供應商,馬斯克認為 Tesla Energy 會是與汽車業務同樣巨大的業務板塊;

還體現在你很難將其歸類為汽車企業還是科技企業,譬如,它自己設計製造了全自動駕駛晶片,它的 Tesla Network 共享用車 App 也已經箭在弦上(如上圖)等等。

正是這樣的不同,讓特斯拉很難找到類比物進行估值。

早在 2016 年,馬斯克在接受 Y Combinator 創始人採訪就說自己 2016 年最大的頓悟是:「意識到生產機器的機器有多麼重要,這至少比生產汽車難上兩個數量級!」

當時,特斯拉已經有 40 萬 Model 3 預訂訂單,但Fremont 工廠的產能卻嚴重不足。在這一年,馬斯克還曾許下一個巨集願:「將特斯拉的生產速度提高二十倍!」。

但在 2018 年,這個「巨集願」似乎破滅了,

當時的特斯拉正沉淪「生產地獄」、Model 3 遲遲無法大規模交付導致特斯拉距離破產只有幾個星期。當年 4 月,馬斯克認輸了,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工廠的過度自動化是個錯誤。確切地說,是我的錯誤。人類被低估了。」(當時 Model 3 周產量通過帳篷工廠的方式堪堪突破 5000 臺。)

從那時起,特斯拉的全自動製造或者說馬斯克的「生產機器的機器」就鮮有聽聞,直至今年 1 月底,特斯拉釋出了 Model Y的 第一張官方圖片以及生產線圖片(如上圖)。

特斯拉追蹤者們認為,這些圖片透露出 Model Y 的車身部件超乎尋常的巨大和完整,非常像特斯拉之前專利顯示的那樣——整體鑄造鋁製車身,而不是傳統工藝那樣用一系列衝壓剛和鋁件進行焊接或者鉚接。

它們所指的專利,是 2019 年 7 月被披露的「用於車架和相關方法的多方向一體式鑄造機」(如上圖)。

通過這個「一體式鑄造機」,Model Y 的車身「將由 70 個零件減少到 1 個,大大減少了將所有零件組裝在一起的所有機器人的資本支出。」

而與這個專利幾乎一同被披露的還有另外一項專利申請——一種革命性的新型佈線架構(如上圖)。

Model S 的線束約 3 公里,Model 3 減少到了 1.5 公里,而特斯拉目標從 Model Y 開始將線束長度逐步縮小到 100 米為止。

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特斯拉在 2018 年下半年還申請了一種叫做「結構電纜」的專利(如上圖)。

馬斯克希望用這種方式,避免在 Model 3 上犯過的錯誤——沒有全新設計的結構電纜、線束佈局,人類的確比機器更適合佈置那種沒有剛性、柔軟的電纜。

而從結構電纜、到全新線束佈局,再到「一體式鑄造機」,馬斯克其實從沒有放棄過「製造機器的機器」的計劃。反而從最開始就重新設計,一步步來實現全自動生產的閉環,造出「製造機器的機器」。

這非常第一性原理!從「細菌」、「菌群」這樣最基本的層級上就已經開始的不同!

當然,上面這樣的分析不能作為利好訊息或者投資依據。Model Y 雖然已經提前到 1 月開始量產,但到底有無「製造機器的機器」,還需要特斯拉進一步披露。

我們只是想說,特斯拉大概率是要上天的。

(完)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面對疫情,支付寶、微信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