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現場,普羅格董事長周志剛以“軟體定義硬體”為主題展開分享。

在他看來,軟體定義硬體的關鍵,就是如何從單元級的產品到系統級的平臺做真正融合。

這種融合可分為三個層次:

透過軟體定義的單元級物流硬體:單元級物流硬體應該是具有不可分割性的智慧物流硬體最小單元。它可以是一個部件或一個產品,透過“一硬(硬體)”和“一軟(軟體)”構成“感知-分析-決策-執行”的資料閉環,同時具備了可感知、可計算、可互動、可延展、自決策功能的物流硬體。

透過軟體定義的系統級物流硬體系統:是多個最小單元的物流智慧硬體,透過網路實現更大範圍、更寬領域的資料自動流動,實現了多個單元級物流硬體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

透過軟體定義的平臺級智慧物流系統:是多個系統級智慧硬體整合系統的有機組合,涵蓋了“一硬、一軟、一網、一平臺”四大要素,透過大資料平臺,實現了跨系統、跨平臺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在全域性範圍內實現資訊全面感知、深度分析、科學決策和精準執行。

此外,周志剛還認為,在新物流時代下,物流中心所承擔的職能更加廣泛,它可以是一個供應鏈HUB;可以是一個支援眾多分支物流中心的樞紐;可以是一個面向眾多門店的訂單履行中心;可以是店倉合一的售配節點.....現代的物流中心越來越象一個變形金剛,在不同方面去滿足消費者與使用者的需求。

以下為嘉賓演講速記(有刪減):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兩三年前就有人提出新物流的概念,何為“新”?

我認為“新”賦予了更多智慧的東西,比如它的排程系統,會和硬體設施發生聯絡。

今天上午有嘉賓也分享過,我們已經進入了數字化時代,比如電商網購、社群團,還有因為疫情讓使用者養成的無接觸配送習慣等等,很多場景已經開始變得數字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就要求我們對每個物流交付的環節有透明化、視覺化的能力。

因為數字化技術的進步,使得整個供應鏈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代,比如物流網路的覆蓋已經越來越深入,從原來很大的倉,變成了供應鏈加消費體驗結合的物流網路。使用者也切實的感受到物流網路覆蓋升級給自己帶來的體驗變化。

數字化讓供需兩端更加協同透明,原來供應鏈大資料是知名Top級企業的護城河。但如今,供應鏈數字化越來越普及,除了企業經營數字化之外,更多會談到供應鏈的數字化。

供應鏈數字化透明也是因為技術的發展,使得它變得越來越可行,越來越可及。

同時,雙迴圈模式也會倒逼著整個國家提升競爭力,如何讓供應鏈得到更大的提升?原來很多看不見的東西,現在透過數字化,讓它可以被呈現,可以被記憶,可以被最佳化,甚至可以被重構。

如今我們進入了技術驅動時代,2020年是人工智慧的元年,從普羅格今年接觸到的不同客戶來看,他們都在談論演算法,比較的不僅僅是很淺層次的軟體部分,還有更深層次的部分。

我們的客戶跟負責架構的大佬也不談架構了,談的是能否帶來數字化的賦能,或者是演算法最佳化的可能性。從這些溝通內容來看,行業確實在往智慧這個方向發展。

物流科技企業也進入了技術創新的快車道,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創新在物流領域湧現,越來越多的資金也投入到物流科技上,這些科技創新在資本驅動下不斷湧出,新的技術不斷誕生,中國的技術在不斷向海外輸出,無人化、柔性化、數字化、智慧化成為物流的新標籤。

01

軟體定義硬體

接下來講軟體定義硬體,從綜合角度看,軟體定義的物流硬體可以分為單元級、系統級和平臺級。其中的關鍵,就是如何從單元級的產品到系統級的平臺做真正融合。

我們認為,單元級物流硬體應該是具有不可分割性的智慧物流硬體最小單元。它可以是一個部件或一個產品,透過“一硬(硬體)”和“一軟(軟體)”構成“感知-分析-決策-執行”的資料閉環,同時具備了可感知、可計算、可互動、可延展、自決策功能。

其實,我們在做的很多融合,就是從單元級開始做起的,有些東西就是單元級,在物流體系裡只是容納了很小的模組,沒有辦法去做很多的協同。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希望透過把多個單元級的物流硬體結合,透過網路實現更大範圍、更寬領域的資料自動流動,實現多個單元級物流硬體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

普羅格總部在武漢,去年疫情對我們的影響比較大,有很多員工出不去。但因為我們做了雲服務,很多工程師在武漢、或者家裡就能做除錯,透過雲服務實現硬體上互聯互通的操作,這就是在做系統級的處理。

我們經常跟客戶說,“靠人不如靠雲”。因為“雲”在天上,比較安全,我們也可以透過更多方式協助完成這項工作。而人有生理週期,有時候不一定能找到,他可能休息或忙別的事情。

同時,我認為,如果要真正去做智慧物流,考慮的不應該是現在就讓它動起來,而是要考慮產能的保證。這個產能保證,不是說大家集中精力做事的時候有保證,而是無人的時候也有保證。

所以真正軟體定義硬體就是要從最小級別做起,再到系統級、平臺級。到平臺級時,我們就能涵蓋“一硬、一軟、一網、一平臺”四大要素,透過大資料平臺,實現了跨系統、跨平臺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在全域性範圍內實現資訊全面感知、深度分析、科學決策和精準執行。

此外,在裝置上,我們也經常和裝置供應商密切溝通,形成比較好的硬體生態的關係。

一切流程數字化,一切資料流程化,很多企業都在談數字化能力,但我們認為,在數字化之前先應該能力軟體化,如果能力不能軟體化就別談數字化。

流程數字化就是剛才講的,資料流程化我們總結為四個方面:硬體資源虛擬化、管理過程可程式設計、硬體智慧可升級、系統維護智慧化。

在我們看來,數字化就是儘可能減少人的干預,人不干預它也能正常運轉,而且按照規則的運轉,甚至可以按照系統自身最佳化的方向去做。

這裡的關鍵是服務編排,日常很多事情效率不高,其實就卡在服務編排上。服務編排不是最佳的,不是動態的,也不是數字化可追溯的,那這種服務編排沒有生命力。

在資料流程化的四個方面,硬體資源虛擬化不是很難,但後面二三四越來越難,關鍵要在這些事情上不斷投入。

02

以終為始建設智慧物流

不是有技術就能完全解決問題的。我覺得物流很接地氣,更快的交付、更好的質量,這是它的本質,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我們面對的仍然是這些問題。

在新物流時代下,物流中心所承擔的職能更加廣泛,它可以是一個供應鏈HUB;可以是一個支援眾多分支物流中心的樞紐;可以是一個面向眾多門店的訂單履行中心;可以是店倉合一的售配節點......現代的物流中心越來越象一個變形金剛,在不同方面去滿足消費者與使用者的需求。

從在這個情況看,軟體在智慧物流中的職能更多,我們說物流要效率、講成本、杜絕差錯,智慧化並不是將現場的管理人員變傻,而是讓現場的管理人員投入更多的精力做柔性應對決策。

不論技術到什麼階段,我們第一就是體驗現場。

當下,很多物流專業的學生都沒從事物流行業,因為被快遞和外賣嚇到了,認為物流就是粗獷的。

那我們就跟學校建立實驗室,告訴他們物流是科技含量很高的。員工要負責管理;要透過數字做決策;要根據不同的狀態去設計產能保障措施......這樣學生就能把他學的物流知識運用到真正可用的環節。

業內總說物流勞動力下降趨勢明顯,一是勞動力供給的問題,二是勞動力意願的問題。所以,不管技術如何高明,我們都還是要“以終為始”,傾聽一線的聲音,要讓技術人員跟一線互動,我們希望聽到一線的聲音,一線的聲音才會帶來真正的技術改進。

這是我們總結的三種能力,我們認為,只有具備行業經驗、技術能力、管理能力三重積澱,才能真正滿足智慧物流建設所需。

今天我沒怎麼講技術,講的大多是理論的東西,因為我覺得,技術是要以解決現實問題的出發點。

“軟體定義硬體”不是炫技,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交付產能,為現場服務。如何低成本的解決問題,或者超乎客戶交付期待的解決問題,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

比如在企業做之前需要想清楚為什麼來做這個事情、有沒有考慮管理的問題,有沒有考慮行業的問題,有沒有考慮技術支撐的問題.......

只有掌握了管理特性、行業特性,軟體才有可能真正決定硬體,軟體決定硬體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交付產能,是更好的為現場服務,而不是為了管它而管它。

我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

13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眸視科技助力巴斯夫實現數字化智慧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