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這幾年常有訊息傳出蘋果要從中國走了,以及其它哪家外企也走了或是要走了等等。於是很多人在擔心,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是不是出問題了,外資企業要是都跑了我們還怎麼過日子?

那咱們就來看看這蘋果要走的事到底是怎麼回事,以免有更多人杞人憂天,有時候“狼來了”喊多了,還容易讓人降低警惕性。

1

蘋果與世界工廠中國的淵源

全球化製造、規避風險,從蘋果自身的角度看,無可厚非。蘋果公司是個龐大的企業,智慧手機、電腦、平板、耳機、智慧音箱等各種消費電子產品在全球位居重要地位,特別是中高階市場更是遙遙領先。

蘋果公司1月28日釋出的第一財季(去年四季度)業績顯示,單季淨營收達到了創記錄的1114.3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18.19億美元增長21%。淨利潤為287.5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2.36億美元增長29%。其中大中華區營收為213.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5.78億美元猛增57%!中國這樣的市場,就問蘋果能捨得不要嗎?

蘋果這麼巨大的營業額,其產業體系必然也是巨大的。除了總部以及核心的技術研發機構在美國,蘋果大部分產品都是委託代工生產的。蘋果最重要的晶片仿生處理器主要是由中國臺灣的臺積電代工,而其它成品產品的代工廠則分佈於全球各地,其中大部分在中國大陸。

在全球範圍內,蘋果的組裝工廠一共有18家,其中14家位於中國,2家位於美國,1家位於南美,1家位於歐洲。這個分佈情況在很多人意料之中,因為我們所見到的大多數蘋果產品都是“Made in China”。

我們再來看看蘋果2017年的供應商地圖,在蘋果主要的200家供應商中,美國企業46家,中國臺灣45家,日本44家,中國大陸及香港31家,韓國有12家。

從上述市場份額及增長、代工廠及供應鏈佈局看,中國大陸在蘋果供應鏈體系中的地位是難以撼動的。

2

蘋果去印度開工廠,沒毛病

蘋果開始在印度生產的主要時間節點,2017年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SE,2018年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6s,2019年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7和iPhone XR,而2020年首次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11。

就是說這幾年蘋果已經在印度生產了,只是此前由於產品工藝、技術、供應鏈等諸多因素,蘋果的印度工廠主要生產幾款低端手機。

要知道印度、越南等地方的經濟多年來也在發展,當地市場對蘋果產品的需求也有較大提升。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CyberMedia的資料,蘋果2020年第四季度在印度交付了超過150萬臺iPhone。與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00%。

印度還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這可是又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去有巨大市場增長空間的當地開個工廠,太正常。

3

中國自己的產業在升級、變革,與蘋果等外企在華的代工關係必然調整

中國產業在不斷升級,製造業開始向外遷移不可避免,這是一種合理、必然的趨勢。我們不也在大力提升晶片、5G、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高階產業的發展嗎?有進有出,沒毛病。很多領域,他們走了,我們也有能力自己幹了。我們現在的中高階產業規劃,決定了就要減少甚至淘汰一部分低端產業的。

因為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勞動力成本也是不斷上升的。代工廠的低利潤特點決定了其在中國的空間是越來越小的。

國際產業鏈重新佈局,越南、印度、印尼、泰國等當然有其優勢:勞動力成本低、地價低、稅收政策優惠等,這不也都是當年咱們中國的政策嗎?只是我們已經慢慢走過了這個階段。

當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快速持續增長的前20年左右,不是同時也有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這亞洲經濟四小龍嘛,他們對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節奏也沒有多大負面影響。

中國現在和以後需要的兩大資源是資金和獨立自主的研發和創新,這兩個因素是推動中國產業向中高階發展的必需,而蘋果的製造工廠並不是;臺積電這樣的高技術生產是需要的,但富士康的代工組裝卻不是必需。

4

全球投資對中國仍舊看好

全球資本對中國的投入,並沒有減少,還在增加,中國對投資的吸引力在加大,甚至超過了美國。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當地時間1月24日釋出的資料,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排行榜上,一直連續幾年位列第二的中國,在2020年一躍超過美國。

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吸引FDI1630億美元,比上年度增長4%。美國2020年吸引FDI1340億美元,比上年度大降49%。此前,中國商務部1月20日公佈的資料顯示,去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999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按美元計為1443.7億美元,同比增長4.5%)。

上述資料有疫情影響的因素,但是全球投資者看好中國的趨勢一直是向上走的。全球疫情肆虐之際,中國成為唯一一個經濟沒有萎縮的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疫情衝擊中的復甦速度令外界感到驚訝,況且這還是在中美關係緊張之際。

特朗普政府給中國製造了相當大的短期困難和壓力,但反過來卻也是推動中國不得不解決自己產業短板的動力。美國把中國企業拉入各種黑名單,以及給中國開出的5G、晶片、人工智慧等產業“禁令”儘管很可笑,都似乎是在給中國“指方向”,就該加快、加大投入這些領域,就該重視和扶持這些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有美媒指出在過去幾十年裡,美國作為一個相對安全、繁榮的地方,不斷吸引外國對美投資,這一直是美國經濟增長背後強大的驅動力之一。但現在的情況,似乎出現了極大的反轉,中國繼續讓世界刮目相看。

5

蘋果轉移之路甚長,且未必那麼順利

蘋果們走出去的路未必順利,中國這樣安全、高效的環境還是很難找的,很多地方並不具備。

越南這些年做得相當好,政治環境基本穩定,經濟發展比較快,因而也成為國際大公司去開廠的重要目的地。特別是三星等公司早有很大布局。但是越南的產業環境就那麼好嗎?畢竟越南是個小國家,資源、整體體量有限,不確定因素很難說的,還需要長遠觀察。

至少印度這個爛攤子,是很難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的。蘋果印度工廠的事還少嗎?就在剛過去的2020年12月份,蘋果供應商緯創資通(臺企)在印度的一家iPhone工廠遭暴力打砸。據印媒訊息,暴力事件中該工廠數千部iPhone手機被盜,預計緯創資通的損失可能高達43.7 億盧比(約合人民幣3.89億元)。印媒體稱事件主要因員工被降薪等問題觸發,印度這個國家,還是太亂了。

印度固有的積弊,民族矛盾、種族不平等、文化程度低、產業水平低、基礎設施差等問題很難消除或解決,這將長期制約印度想成為國際製造業中心的意圖。蘋果印度工廠當然還會繼續開,但是過程相信必定是坎坎坷坷。

這幾年富士康神氣得很,又是去美國、又是去印度的,也沒見其有多麼順利。美國的工廠投了錢開到半道就不順,不但招不到人,連本有承諾的政府補貼都拿不到,還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

6

中國的機會不是小了,而是更大,而且水準更高

中國在製造業上失去一些優勢,比如勞動力成本逐漸提高等,但是我們的工業化規模、產業聚集效應,特別是中國龐大市場空間的吸引力,仍將保持著長期優勢。

要注意的是,我們堅決不能走美國那種產業空心化的路子,絕對不可以搞大了金融泡沫。

只要我們一直重視實業,並持續提升產業層級,我們的製造業還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蘋果其實並沒有走,只是去別處開幾家新的代工廠。即便是長遠看蘋果代工廠也可能搬走一些,也必定會帶走一部分供應鏈上的節點,我們也別就被嚇壞了,甚至驚慌失措。

我們要做的是留住有技術含量的關鍵零部件產業,只要保持競爭力,蘋果代工廠走到哪裡都還需要這些供應鏈支撐。就如同現在蘋果代工廠多數在中國大陸,但是其供應鏈也是全球的,日本、歐美、韓國都有。只要我們有更多的零配件廠家拿出更多實力產品,就可以繼續不斷地加入蘋果供應鏈。就現實情況看,供應鏈上游盈利能力幾乎都要比代工廠更高。

其實蘋果的研發機構本來也並不在我們這裡,人家的技術主要還是在美國,產業鏈上的核心技術,不管是處理器、通訊還是儲存晶片,顯示屏還是各種精密光電零配件,也都掌握在各大供應商的手上。在整個蘋果產業鏈條上,利潤的分佈可能代工環節是最低的。

蘋果不管發展到哪裡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不會離開中國。這倒不是蘋果對中國有什麼感情,而是因為中國還有適合蘋果的環境。

一帶一路、中歐班列以及中國強大的基礎設施,確保了蘋果在中國可以通行天下。RCEP協議、中歐投資協定、中新(紐西蘭)自貿協議升級版等,鞏固了中國、東盟及亞太、歐洲這三個巨大經濟體的合作關係。

我們還有安全、穩定的社會條件,凡此種種,中國都為未來新的產業發展做好了鋪墊。

而且隨著中國本土企業技術水平提高,我們的高階零配件還會不斷更具有競爭力,就像京東方的顯示屏又進入蘋果供應鏈一樣,還會有更多。以後在中國,蘋果可以得到更好的產業鏈支援。

縱觀全球,有哪些地方比我們更有優勢?真是不太容易找到。

我們不怕蘋果出走,蘋果應該也不捨得真走。

8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華為、小米首次合作!90家企業強強聯合,利刃直插美芯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