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十一郎
近期疫情嚴重,期間後市場門店受影響將會非常嚴重,幾乎都無法正常營業,也不建議營業,各位老闆們,正好靜下心來,學習一些平時難以靜心涉獵的領域,開闊一下眼界,提升一下思維模型,為接下里新的一年的工作,做好規劃,打好基礎。
好好思考下:在這個黑天鵝事件頻發的年代,如何提升自己的反脆弱性。
這篇文章就和大家來聊一個最近比較火,對大家來說也比較陌生的概念,區塊鏈思維。
以資訊傳遞為核心技術,以連結使用者為核心思維的網際網路思維,在後市場這塊油呼呼的土地上,並沒有能夠掀起滔天巨浪,因為這個行業太複雜,人的因素太多, 不信任的錨點太多,這是網際網路無能為力的。因為網際網路只是解決了資訊傳遞的效率問題,後市場還需要解決價值傳遞的效率和信任機制的建立。
直到我搞明白區塊鏈底層邏輯之後,我發現我似乎看到了一束光照了進來。
很多人對區塊鏈是有誤解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去深刻理解它的原因,你理解的可能不一定就是你理解的那樣,這個世界,神奇的地方就在這裡,他總是以各種你想象不到的形式出現,並以你無法接受的形式改變著你,而當你意識到的時候,你已經無能為力了。區塊鏈就正在以這樣的方式走近我們,就如同90年代網際網路的進入一樣。
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今天不想講太多技術層面的事情,什麼分散式記賬,去中心化,智慧合約,對後市場老闆們來說,太遙遠也太深奧了。而我今天想要給各位汽修門店老闆說的,區塊鏈其實不單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思維。
任何技術的革新,短期看,技術決定門檻,長期看,思想決定成敗。
雖然行動中總結出主義,產業裡蘊藏著思想,技術上折射出價值觀,但是主義先於行動,思想先於產業,價值觀先於技術卻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律。
我先試著用一個大家能夠理解的故事,嘗試講明白區塊鏈的執行邏輯:
十年前,有一個叫中本聰的老闆,準備開一家公司,但是自己沒有錢,於是自己就搞了一套積分體系,這個積分有個很牛逼的名字:比特幣,這套積分和其他積分的最大區別在於,這積分有個很牛逼的屬性,可以在不需要第三方機構的參與下實現點對點互轉,也就是具有非常自由的流動性。
那麼公司得有員工來幹活吧,於是就制定了一套很牛逼的機制(pow挖礦機制),所有員工裡面誰幹得最好最快,就給誰發比特幣。在這套機制裡面,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彼此之間的工作成果的真實性要相互驗證,所以你的工作成果幾乎無法造假,個體獨立且有價值的存在。而且每一個個體,隨時都可以離開,也隨時可以回來,所有曾經所做的貢獻都會被記錄,永不消失。
他告訴這些人,比特幣以後有可能會很值錢,因為總量恆定,加入公司的人越來越多,以後不夠分了,你說值錢不值錢?是不是有點像股票,很像,不過也有些區別。暫不贅述。
邏輯確實是這麼個邏輯,不過還真的有人信,於是就有很多人加入進來,而且每個人都自帶電腦,自帶乾糧地為中本聰幹活,每個人每天都傻傻地幹活,就為了賺比特幣。後來中本聰,這個公司的建立者徹底消失了(其實自始自終他都沒出現過,只是社交軟體上的一個馬甲而已),至今這個人,是人是鬼,都是一個謎。但是,比特幣卻真的漲到了60000人民幣一枚,十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市值1.4萬億的公司,不對,不是公司,是生態。
老闆不需要養活任何一個人,每個人都在為生態努力貢獻,老闆們是不是想想都很興奮。
支撐這個整套邏輯的技術就叫區塊鏈,這個生態生產的產品其實就是比特幣。
就是這套神祕的技術,2019年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性技術了,可見其價值之卓著。
痛點越多的領域,對新技術的需求就越旺盛,所以,從技術層面,區塊鏈在後市場有可能落地並探索的方向其實很多:
1、去中心化的溯源系統,可以幫助後市場完成,零配件去中心化溯源,解決配件造假的頑疾,以後就沒有原廠件副廠件了,只有你是上鍊件還是非上鍊件了,這個方向汽車超人和嘉楠耕智已經在探索了。
2、智慧合約,在未來保險理賠方面會實現非常強大的功能,保險公司的理賠員可以完全被取代了,騙保事件幾乎變得不可能。
3、維修保養記錄憑證上鍊,而且是去中心化採集上鍊,增加了使用者的信任度,杜絕行業黑匣子。
4、企業積分通證化改造,這個是目前目測最容易落地的方向,也是門店最希望得到的,因為積分的通證化改造,將成為門店集客、鎖客、留客的強大工具。
目前在我的認知裡面,至少有這些方向是可以去嘗試和探索的。
技術落地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道阻且長,相比於技術,整個區塊鏈生態的思維,應該會給各位老闆一些得之即能用的啟示:
第一,沒有公司,只有生態。
在傳統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想當個老闆建立一個有市值的公司,僱傭上幾百個員工來給自己打工,那種我的地盤我說了算的感覺,確實吸引了很多老闆盡折腰。
而現在你會發現,誰是真的老闆,好像邊界並不是那麼清晰了。在這個個體崛起的時代,老闆和員工,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了,你做的是一家公司還是平臺,是平臺還是生態,這是每個老闆都急需去考慮的事情了。
如果你是公司,就是僱人幹活,幹不幹你都得發工資養著。如果你是平臺,那麼每個個體都可以在你這個平臺崛起,成為和你平起平坐的合夥人,差別就是分工不同。
將參與感打造到極致的雷軍說:僱傭制時代已經結束,合夥人時代即將到來,每個公司都應該朝著平臺發展。
而生態比平臺又高了一個維度,如果說網際網路思維可以解決公司到平臺的躍遷,那麼區塊鏈技術和思維將把平臺帶向生態。
生態是什麼,想想大自然。
第二,沒有管理,只有治理。
管理和治理的區別就像牛頓和達爾文的區別,一個是自上而下的控制,一個是自下而上的進化。
管理學已經是一門非常成熟的學科,以德魯克的管理學最為盛行,但是發展到今天,時代的變化,管理學也需要進行迭代和升級,在未來的生態裡面,管理這個概念可能要被消失了。
生態是一個無為而治的世界,不需要控制,不需要下達命令,需要的是所有參與者的共建,每一個個體都是生態的一部分,重要且被尊重。
生態有自己的規則和執行機制,做了有利於生態的事情就得到獎勵,做了破壞生態的事情就會受到相應處罰,就像人類破壞了環境,自然要飽受霧霾帶來的傷害一樣。
生態需要的是治理,而不是管理,在生態裡面,沒有控制慾,只有對個體崛起及人性的滿足。
現在很多企業在用的OKR工作法,還有倡導的指數型組織,都是在向生態方向發展的跡象,治理而不管理,發揮每個個體的進化能力,個體的進化才能帶來組織的進化,組織的進化才能帶來生態的進化。
自下而上的進化,可能會是下一個時代組織發展的核心方向。
第三,沒有約束,只有共識。
在區塊鏈世界裡,所有人進來,不發工資,只有獎勵,而且獎勵的還不是錢,只是一套還不值錢的積分而已。那麼所有加入進來的員工必須先達成共識,認可理念:
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賺到更多積分,
你得想辦法讓自己手裡的積分更加值錢。
這就是比特幣體系的共識,我們做企業不也是如此,你是否在員工進來的那一刻起,就建立起你的共識。
形成共識的方法就是建立起一套公司的機制,並把機制變成共識,就像比特幣的POW挖礦機制,讓大家沒有拒絕的理由,這是很多門店缺失的。
這種共識機制可以有兩種型別。
一種是行為共識機制:
其實簡單點來說就是進入公司怎麼才能賺到錢,拿到獎勵。
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幹到什麼程度有獎勵,幹不到什麼程度要處罰。而且這個機制必須嚴格執行而不是上個牆當擺設,是機械化的按照智慧合約一樣的,一旦達到觸發條件就執行。
一種是思想共識機制:
思想機制,可以理解為文化,比如京東的客戶為先,至今都在我腦海中深深刻著,這就是思想機制,是高度共識。面對一切複雜問題時候的第一反應。需要反覆灌輸,直到深入骨髓。
敲黑板,光有機制不行,必須把機制變成共識。當機制變成共識,共識就會在公司內部自傳播,如此這般企業的發展也就變成一臺永動機,每個人都是推動這臺機器向前發展的動力,而不僅僅是老闆一個人在後面推。
區塊鏈技術混沌而生,就像一副油畫,站近了看不到神韻,站遠了看不清線條,也別指望一篇短短的千字文講得明白。但是,懵懂中,我相信你已經的的確確看到了一副藍圖,正在向我們展開,且越來越清晰。
未來的日子,區塊鏈將以什麼樣的形式和狀態進入到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世界,改變我們的企業,還未可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等他到來之後,每個人都將無法離開他。
從區塊鏈技術蘊藏的思維裡面,就可見一斑,似乎更適合個體崛起的訴求,更符合人性綻放的原始動力,任何技術的進步,和管理科學的迭代,不都是和人性博弈的升級嗎?也許區塊鏈技術帶來並可實現的思維模型,能成為下一代滿足人性的工具。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 END —